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课《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我是草原小牧民》‎ ‎ ‎ 知 识 目 标 学唱蒙古族祝酒歌《我是草原小牧民》,有感情的演唱。‎ 能 力 目 标 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并且能区分蒙古民歌的呼麦、长调和短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 学 重难点 1、 感受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准确地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2、歌曲中休止符及装饰音的正确演唱。‎ 教 学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导入:‎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播放几个视频,看看大家能不能识别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 ‎(新疆维吾尔族—云南傣族—蒙古族)‎ 下面就由来自内蒙古的我带领大家走进大草原,去欣赏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1、欣赏草原的自然风光 ‎2、欣赏草原的人文风光 三、 新歌学唱: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 ‎1、初听歌曲,边听边思考:‎ ‎(1)、歌曲的拍号是多少?(4/4拍)‎ ‎(2)、歌曲的内容是什么?(祝酒歌) ‎ 简单介绍歌曲 ‎2、复听歌曲,小声跟着音乐哼唱,体会歌曲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音与大跳旋律的特点,并进行模仿。‎ ‎3、分句学唱(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 ‎ ‎4、难点处理:歌曲的情绪、大跳处的旋律处理、以及学生们唱得不准确的装饰音。‎ ‎5、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6、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课外拓展:介绍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三种音乐体裁:‎ A、呼麦:呼麦(蒙古语意为“咽喉”),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多声唱法。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或多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是阿尔泰山周围地区诸多民族的一种歌唱方式,并非蒙古族所独有。‎ 设计意图 B、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的感悟。长调的特点是:歌腔舒展、节奏自如、高亢奔放、字少腔长,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 C、短调: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 短调歌曲的内容涉及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 ‎4、听辨呼麦、长调、短调。‎ ‎5、分析《我是草原小牧民》属于短调音乐。‎ 四、草原之夜!‎ 将同学们分成两个队:‎ • 迎宾队:为客人献哈达、敬酒。‎ • 欢呼队:结尾处高潮段担当。‎ 由教师扮演游客,同学们扮演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大家齐聚一堂,欢度草原之夜!‎ 一、 结语: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民畅快好爽,蒙 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 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民的快乐。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更加走进美丽多彩的民 族—蒙古族!‎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介绍服饰、民俗、节日、礼仪、饮食等蒙古族文化,拓宽学生的人文素养。‎ 简要介绍一下蒙古族献哈达的待客习俗,为下一步综合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每一种音乐体裁介绍过后都有相匹配的视频资料提供给学生欣赏,视听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丰富了本节课的音乐体验,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蒙古族音乐,进而喜欢上蒙古族音乐。‎ 综合多种形式进行音乐创编,融入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丰富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了学生表现音乐的多种能力。‎ 课 后 反 思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 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整个课堂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的热情也很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我感觉还是有一些小遗憾。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中,整个程序的进行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把节奏型丰富起来,演奏打击乐器的姿势引导得再整齐规范一些。‎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绝不是简单的唱、跳、奏,它就像是一个工程:先要架好一个合理的框架,然后注重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才能使之坚实牢固。工程可以重建,学生的教育却不能重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时时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