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望洞庭》课件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望洞庭》课件 (4)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人教版小学 语文三年级 引入新课 洞庭湖 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 引入新课 刘禹锡 ( 772—842 ),字梦得,河南洛阳 人,唐朝 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 称。有 《 陋室铭 》《 竹枝词 》《 乌衣巷 》 等名篇。 我会认 庭 未 磨 盘 tíng wèi mó pán 我 会 写 磨 镜 (镜子) mó (磨刀) mò (推磨) 和 hé (和平) huó (和面) 遥 (遥望) 未 (未曾) 银 (银光) 磨 (磨平) 盘 (盘子)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潭面:湖面 。 镜未磨 :水面 无风,波平如 镜。 遥望:远远望 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课文讲解 望洞 庭 [唐] 刘 禹锡 湖光 / 秋月 / 两相 和, 潭 面无风 / 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翠 , 白 银盘里 / 一青螺。 要求:读 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准节奏。 课文讲解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 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 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 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 :诗人看到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湖光、秋月。 一 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二句。 思考: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 诗人凝望着波光粼粼 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人把 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 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 :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 这景色有 什么特点?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 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 山水联想 到了 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 银盘、青螺。 诗人 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 山, 君山在这湖中就 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 热爱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在 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拓展延伸 洞庭湖 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 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 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堂小练 《 望洞庭 》 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 ), “青螺”指的是 ( )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 。 洞庭湖的湖面 洞庭湖中的君山 山水的色彩美 课堂小练 “遥望 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 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比喻 诗题为 《 望洞庭 》 ,是( )时候 望洞庭的 ?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晚 C 诗中“翠”的意思 是( ) A . 翠鸟,鸟 名 B .绿色的 硬玉,翡翠 C .绿 C 课后作业 想象 《 望洞庭 》 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谢谢观看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人教版小学 语文三年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