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司马光》课件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司马光》课件 (2)

人教 ˙ 三年级(上册) 语文 课后练部分 24. 司马光 1. 看拼音 , 写词语。   zhònɡ rén(      ) 一起去 dēnɡ shān(      ) 。到了半山腰 , 很多人累得 diē zuò(      ) 在地上 ,fànɡ qì(      ) 了继续前进的念头 , 只有一部分人 jiān chí(      ) 爬到了峰顶。 众人 登山 跌坐 放弃 坚持 2. 查字典填空。 (1)“ 司”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 , 再查   画。“司马”是个复姓 , 像这样的姓氏我还知道         。 ( 至少写两个 ) (2)“ 庭”的意思有 :① 庭院 ;② 厅堂 ;③ 法庭 ,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群儿戏于庭”中“庭”的意思是    。 4 示例:诸葛、欧阳 ① 3. 读句子 ,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众皆弃去。 (    ) A. 全 , 都。  B. 一些。   C. 忙碌。  D. 于是。 (2) 水迸 , 儿得活。 (    ) A. 排除。 B. 涌出。 C. 清亮。 D. 奔散。 . . A B 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 B. 群 / 儿戏 / 于庭。 C. 一 / 儿登 / 瓮 , 足 / 跌没 / 水中。 D. 众皆 / 弃去。 A 5.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图片排序 , 并完成练习。 (1) 排序 :       。 (2) 我能用“         ” ( 文中的原话 ) 来概括图①的内容 , 这句话点明了事情的      (A. 起因  B. 经过  C. 结果  D. 地点 ),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司马光          的品质 。 ① ② ③ ④ ②④①③ 光持石击瓮破之 B 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 主要记叙了                     的故事 。 司马光砸瓮救不慎掉进瓮里的小伙伴 曹 冲 称 象 ① 曹冲生五六岁 , 智意所及 , 有若成人之智。 ② 时孙权曾致巨象 , 太祖欲知其斤重 , 访之群下 , 咸莫能出其理。 ③ 冲曰 :“ 置象于船上 , 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 , 则校 ④ 可知矣。”太祖大悦 , 即施行焉。 7. 课外阅读。 曹 冲 称 象 ① 曹冲生五六岁 , 智意所及 , 有若成人之智。 ② 时孙权曾致巨象 , 太祖欲知其斤重 , 访之群下 , 咸莫能出其理。 ③ 冲曰 :“ 置象于船上 , 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 , 则校 ④ 可知矣。”太祖大悦 , 即施行焉。 ① 本文选自《三国志》 , 作者是西晋史学家陈寿。 ② 若 , 比。这句话是说曹冲五六岁的时候 , 知识和判断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 , 就能够比得上成人了。 ③ 太祖 , 指曹操。其 , 指大象。访 , 询问。咸 , 全 , 都。出 , 说出。 ④ 同“较” , 比较。 (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 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有若成人之智。       若 : 似乎。 B. 时孙权曾致巨象。      致 : 精细。 C. 置象于船上。        置 : 位置。 D. 太祖大悦。         悦 : 高兴。 . . . . D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曹冲生五 / 六岁。    B. 太祖 / 欲知 / 其 / 斤重。 C. 咸 / 莫能出其 / 理。 D. 刻 / 其水 / 痕所至。 (3) 我能读懂 : 这件事的起因是 (    ), 经过是 (    ), 结果是 (    ) 。 A. 曹冲小小年纪 , 智力却能比得上成人 B. 曹冲想出了用船称象的好办法 C. 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巨象 , 曹操想知道象有多重 D. 曹操按照曹冲的办法去称象 B C B D (4) 当曹操向大家询问了解象的重量的方法时 , 臣子的表现是 :                 。 (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 (5) 下列与“知识和判断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 , 可以比得上成人”相对应的一项是 (    ) 。 A. 访之群下 , 咸莫能出其理。   B. 称物以载之 , 则校可知矣。 C. 智意所及 , 有若成人之智。 D. 太祖大悦 , 即施行焉。 咸莫能出其里 C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本文主要体现了曹冲的聪慧。 B.“ 刻其水痕所至”是指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C. 从第一句话可知 , 曹冲五六岁时就已经十分聪明了。 D. 本文以曹冲的聪明反衬了大臣们的愚笨。 D 谢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