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音乐二年级下册编花篮2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新课标音乐二年级下册编花篮2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 陈 雪 教学内容:‎ ‎《编花篮》上海版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民乐飘香 课 型:优质课 唱歌课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 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准备:‎ 电子琴、各种小型乐器(敲打乐器、铜铃等)、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 ‎ ‎ 一、激趣导入 ‎1.教帅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 ‎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民歌入手,激发其对民歌的学习兴趣。湖北民歌:山路十八弯 陕北民歌:南泥湾 东北民歌:回娘家 )‎ ‎ 二、学习《编花篮》‎ ‎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 (提示:第一小节 与最后一句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剧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时配以豫剧中的亮相动作;甩腔的运用,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师唱:豫剧“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嗯唉嗯唉 咳咳” 在曲调上有异曲同功之处!)‎ ‎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民族弹拨乐器)。‎ ‎ 4.趣味理解歌词。‎ ‎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织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摘到鲜美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 (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 (设计意图:强调衬词和押韵,使学生了解衬词和押韵足我国民歌歌词创作的特点之一。)‎ ‎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 (1)引导学生用Ian演唱歌曲旋律。‎ ‎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 (3)学习演唱歌词。‎ ‎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 (6)观赏课件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三、拓展部分 ‎ 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 1.创新表现歌曲。‎ ‎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 (2)声势合作为歌曲伴奏。‎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了解不同的伴奏乐器会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 2.欣赏舞蹈《编花篮》‎ ‎ (设计意图:了解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 ‎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板书设计 ‎(押韵:篮、丹、艳、欢; 衬词:格、哎、那个。 )‎ 前倚音:‎ ‎ ‎ ‎ ‎ ‎(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比句:‎ ‎(歌词相同,可旋律不同,也就是唱法不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