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食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 分食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 分食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 页和第 5 页,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上节课的继续,是对上节课内容的拓展,所以一上课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 似的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直接把问题:18 片饼干可以平均分给几人?怎样分呢?抛出, 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抛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明确先确定每人 分几片,就能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人?然后小组内再拿学具摆一摆,或用笔画一画,边操作 边观察,边操作边猜测,这样分层次进行,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 后通过相互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 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用 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创设情况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与除 数的关系,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 维。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 惯。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关系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今天研究的问题是 18 片饼干可以平均分给几 人?怎样分呢? 2、齐读这个问题(生大声读) 3、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入手? 生;先知道每人分几片,就能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4、他说的对吗?那想每人分几片?(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每人几片,) 5、那我们还等什么,下面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利用你组的学具,确定好每人分几片, 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活动开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抛出问题,从问题入手,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活动 目标,也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况下进入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引起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地。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想听一听你们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活动和发现 生:18 片饼干,每人分 4 片,可以平均分给 4 人,还剩下 2 片 2、用算式表达一下:18÷4=4(人)……2(片)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和描述,进行有序地板书,以利于学生发现规律 18 片饼干,每人分 2 片,可以平均分给 9 人。 18÷2=9(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3 片,可以平均分给 6 人。 18÷3=6(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4 片,可以平均分给 4 人,还剩下 2 片。 18÷4=4(人)……2(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5 片,可以平均分给 3 人,还剩下 3 片。 18÷5=3(人)……3(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6 片,可以平均分给 3 人。 18÷6=3(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7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还剩下 4 片。 18÷7=2(人)……4(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8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还剩下 2 片。 18÷8=2(人)……2(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9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 18÷9=2(人) 4、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除法算式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余数 5、师总结,除法算式分两种情况(1)整除(2)有余数 6、请学生思考:18 片饼干,每人分 4 片,能不能余 4 片? 生:不能,余 4 片,就说明又能分给一个人了,不能与 4 片 7、好,说的特别棒,你们同意吗?谁再来说一下呢 生:余 4 片,说明又可以分给一个人了,不能余 4 片 8、不能余 4 片,能余 5 片对吗? 生:余 5 片说明还是没有分完,还可以再给一个人。 9、总结:每人 4 片,在算式中就是除数,余几片,就是余数,也就是除以 4 时,余数 不能等于 4 也不能超过 4 10、余数和除数之间填符号,应该填什么符号 生: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 11、你能记下我们的发现吗?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的对比,发现除法算式的分类,通过再一次思考得出余数与除数的 关系,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节好课就是需 要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三)巩固新知: 1、请学生再思考:18 片饼干,每人 7 片,能余 7 片吗?能余 8 片吗? 生:每人 7 片,不能余 7 片,余 7 片就说明没有分完。 生:每人 7 片,不能余 8 片,余 8 片说明还能继续分。 2、判断,下面的算式对吗?为什么? 16÷4=3……4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生生之间互相补充②总结:余数是 4,说明没有分完,余数要 小于除数。 3、填一填, ÷6=4……( ),余数可能是( )。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 最小的余数是( )。 生:余数可能是 1,2,3,4,5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是 5,最小的余数是 1。 答案:1、不能,因为余 7 片,说明没有分完,还能继续分给一个人,余 8 片也是。余 数要小于除数。 2、这个算式是错的,因为余数不能和除数相等,余数要小于除数。 3、余数可能是(1、2、3、4、5、)最大的余数是 5,最小的余数是 1。 设计意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这三个练习题, 是为了再一次巩固学生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理解,不光要知道这句话,还要用它去做题, 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火眼金睛:下面的计算对吗? 40÷7=5……5( ) 28÷8=3 ( ) 35÷8=4……8( )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 )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 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 答案:1、√,× ,× 。 2、余数 ,除数 。 3、4, 4 。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生:我知道余数不能等于或大于除数。 生:在分一分,操作学具时,我操作是最快的。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 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 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一、小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7<24 ( )×9<46 二、连一连 8÷3 8÷5 15÷4 余数是 2 7÷5 21÷6 15÷6 10÷4 余数是 3 11÷2 三、我知道: 1、19 根小棒可以摆( )个小正方形,还剩( )根。 2、( )÷ 5= ( )…… ( ),余数最大应是( )。 3、58 除以 6 商是( ),余数是( )。 四、请你做一回小小裁判员。(对的打“√”,错的打“×”。) 1.除数是 5,余数可能是 1、2、3、4。 ( ) 2.49÷7=6……7 ( )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可能比除数大。 ( ) 五、解决问题 一块布料长 80 米,每 9 米剪一段,可能剪成几段,还剩几米? 六、想一想 38÷( )=( )……2 答案:一、3,5。 二、连一连 8÷3 8÷5 15÷4 余数是 2 7÷5 21÷6 15÷6 10÷4 余数是 3 11÷2 三、我知道:1、4,3;2、4;3、9,4。 四、√,×,×。 五、解决问题 80÷9=8(段)……8(米)答:可以剪成 8 段,还剩 8 米。 六、6,6 或 4,9 或 9,4。 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8 片饼干可以平均分给几人?怎样分呢? 18 片饼干,每人分 2 片,可以平均分给 9 人。 18÷2=9(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3 片,可以平均分给 6 人。 18÷3=6(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4 片,可以平均分给 4 人,还剩下 2 片。 18÷4=4(人)……2(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5 片,可以平均分给 3 人,还剩下 3 片。 18÷5=3(人)……3(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6 片,可以平均分给 3 人。 18÷6=3(人) 18 片饼干,每人分 7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还剩下 4 片。 18÷7=2(人)……4(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8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还剩下 2 片。 18÷8=2(人)……2(片) 18 片饼干,每人分 9 片,可以平均分给 2 人。 18÷9=2(人)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余数<除数 除数>余数  教学资料包 聪明小屋 用下面每组中的 4 个数组成正确的除法算式。 (1)46 5 6 8 (2)39 4 7 8 ( )÷( )=( )……( ) ( )÷( )=( )……( ) 答案(1)46 5 6 8 (2)39 4 7 8 (46)÷(8 )=(5 )……( 6 ) (39)÷ 8)=(4)……( 7 ) 资料链接: 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 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 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 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起,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 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 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