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全单元WORD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全单元WORD

水 机 路 小 学 备 课 页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 ‎2、欣赏《出发》《放风筝》。  ‎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 教材分析:  ‎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 教学重点:  ‎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 教学难点:  ‎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 教学时间:四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 教学目标:  ‎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 教学过程:  ‎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 学生跟唱:  ‎ ‎1 2  3 4  |5  —|               1 2  3 4  |5  —|  ‎ 啊                                   啊  ‎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 ‎4、旋律片段。  ‎ ‎5、歌曲片段。  ‎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 教学目标:  ‎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课题  ‎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 ‎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 ‎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 五、教师总结本课。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 ‎2、学唱歌曲的歌谱。  ‎ ‎3、认识小节、小节线。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 ‎3、完整地演唱歌曲。  ‎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 四、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郊游》。  ‎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二、学唱歌曲《郊游》。  ‎ ‎1、听录音。  ‎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 ‎3、跟琴演唱。  ‎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 五、结束全课。 ‎ 第二单元   进行曲 教材分析  ‎ 教学内容:  ‎ ‎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 ‎3、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 ‎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 教学目标:  ‎ ‎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 ‎4、能区分X X 、X X. 、X — 、X XX 、XXXX XXXX 等节奏。  ‎ 教材分析:  ‎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这首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  ‎ ‎2、《出旗》这是少先队鼓号队演奏曲中的一首。用于少先队员们集合仪式中出队旗的场合,由于队号只能奏出“‎5135”‎这四个音,故全曲仅用这四个音构成,由于上句落在“‎5”‎,下句落在“‎1”‎,使两乐句具有动静对比,且有可循环性。 ‎ ‎3、《小号手之歌》这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歌,黎汝清作词,金复载作曲。金复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家,曾为五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号手》《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济公》等。  ‎ ‎4、《土耳其进行曲》 这是贝多芬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的世界名曲(与此齐名的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 ‎ ‎5、《进行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1892年,52岁的柴可夫斯基为两幕舞剧《胡桃夹子》谱写了优美的音乐,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作者将其中的音乐改编成管弦乐组曲,取名为《胡桃夹子组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由八首乐曲组成。 ‎ ‎6、《米老鼠进行曲》这是1955年出品的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俱乐部》的主题歌,由此奠定了米老鼠在美国动画片中的特殊地位。  ‎ 教学重点:  ‎ ‎1、在唱歌和听赏音乐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继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教学难点:  ‎ ‎1、随录音学唱《队歌》有一定困难,因为《队歌》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演唱,低年级学生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 ‎2、随《土耳其进行曲》作队列行进时,要求按课本上的图示作队列变化会有一定困难,且场地难以保证。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 ‎3、由于《进行曲》兼有舞曲特点,中段音乐形象有所改变,音乐语言也不为学生所熟悉,故听赏时会有一定困难。  ‎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 ‎2、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 教学目的:  ‎ ‎1、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 ‎2、学会演唱《出旗》音乐的乐谱。  ‎ ‎3、大致了解少先队队歌的历史变革。  ‎ 教学过程:  ‎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1、唱歌《小号手之歌》。  ‎ ‎2、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 教学目的:  ‎ ‎1、学唱《小号手之歌》的歌词,并能初步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来。  ‎ ‎2、在音乐活动少先队《出旗》表演中做到节拍统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定创造性。  ‎ 教学过程:  ‎ ‎1、听赏《小号手之歌》,提示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  ‎ ‎2、简介革命老区人民当年艰苦斗争的情景和儿童团员们机智勇敢斗敌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对当年的儿童团员产生亲近感。歌词中提到的“白匪”是指当时的地方反动武装。  ‎ ‎3、随录音轻声学唱《小号手之歌》。  ‎ ‎4、引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休止符,并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休止符在这首歌曲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在学唱时注意将这些休止符“唱”出来。  ‎ ‎5、随《小号手之歌》的录音分组列队前进,并一边即兴表演各种动作。  ‎ ‎6、复习少先队《出旗》的音乐。  ‎ ‎7、加入大小队鼓几镲的演奏,可分步骤按课本中出示的节奏进行教学。     少先队的出旗号声可用先期的录音代替。  ‎ ‎8、分组进行列队表演,边唱《出旗》旋律,边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1、复习《小号手之歌》。  ‎ ‎2、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 ‎3、节奏听辨练习。  ‎ 教学目的:  ‎ ‎1、能背唱《小号手之歌》。  ‎ ‎2、初步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并随音乐行进。  ‎ ‎3、在听辨节奏练习中进一步熟悉节奏谱,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 教学过程:  ‎ ‎1、复习歌曲《小号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节奏正确,唱出进行曲的特点,最后背唱歌曲。  ‎ ‎2、按课本的插图为小号手的五个动作配上象声词,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可适当作些提示,注意每个动作都可有几个象声词,不要搞标准答案。  ‎ ‎3、教师可根据五个动作的节奏创作五段短小的音乐。  ‎ 吹号:1=G 2/4   5 55 3 3 │5 55 2 │5 55 6 │2 22 5 │  ‎ 走步:1=G 2/4   1 5 │1 5 │1 5 │5—│3 1 │3 1 │2 5 │1 —│  ‎ 打枪:1=G 2/4   5555 3333│5555 2222│3333 6633│1111 1111│  ‎ 挥刀:1=G 2/4   5 5 . │6 6 . │7 7 . │i i . │  ‎ 刺杀:1=G 2/4   5 —│6 —│3—│5 —│2 —│5 —│3 —│1 —│  ‎ ‎4、让学生熟悉这五段音乐,再强化对这五种不同节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动作,将这五段音乐描绘的情景表现出来。  ‎ ‎5、教师任意弹奏五段音乐中的一段,要求学生听辨边表演。  ‎ ‎6、简介《土耳其进行曲》,同样曲名的《土耳其进行曲》有两首最为有名,一首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写的,另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写的。  ‎ ‎7、简介土耳其在我们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他们的国旗是在红旗上画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星。  ‎ ‎8、听赏《土耳其进行曲》,听第二遍时可请学生随节拍拍手或原地踏步,还可选用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  ‎ ‎9、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两个主题让学生听辨记忆。  ‎ ‎10、随音乐进行列队行进的练习,先是方队进行,再是菱形队进行,最后是旋转十字形的进行,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进行曲》。  ‎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 ‎3、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 教学目的:  ‎ ‎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 教学过程:  ‎ ‎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 ‎2、《进行曲》是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 ‎3、听赏两遍《进行曲》后要求学生随音乐奏出X  X XX  X  X │X  X  X 0│和X .X  X.X  X.X  X.X 的节奏。  ‎ ‎4、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 ‎5、简介芭蕾舞剧。  ‎ ‎6、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  ‎ ‎7、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 ‎8、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教材分析 ‎ 教学内容:  ‎ ‎1、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 教学目标:  ‎ 1、 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 教材分析:  ‎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后的阻拦和“嘲笑”。 ‎ 教学重点:  ‎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 教学难点:  ‎ 歌曲《风车依呀呀》第11-16小节音区偏高,容易出现喊唱的毛病,应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导。  ‎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1、歌曲《劳动最光荣》。  ‎ ‎2、歌曲《理发师》。  ‎ 教学目标:  ‎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 教学过程:  ‎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劳动最光荣》。  ‎ ‎2、播放范唱录音。  ‎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1、歌曲《风车依呀呀》。  ‎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 教学目标:  ‎ ‎1、‎ 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 教学过程:  ‎ ‎1、随伴奏复习《劳动最光荣》《理发师》演唱。  ‎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狩猎波尔卡》。  ‎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 教学过程:  ‎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 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 ‎2、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 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 ‎3、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 由于本曲中模仿猎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 ‎4、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 ‎5、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 ‎6、‎ 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标题。  ‎ ‎7、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 ‎8、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 ‎9、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唱唱。  ‎ ‎10、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猴子蒸糕》。  ‎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 教学目标:  ‎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 教学过程:  ‎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 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 ‎2、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 ‎3、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 问题方向:  ‎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 ‎5、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 ‎6、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 ‎7、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材分析 ‎ 教学内容:  ‎ ‎1、学习歌曲《螃蟹歌》  ‎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 ‎4、活动《动物联欢会》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 教材分析:  ‎ ‎1、《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这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2/4拍,ъE大调式。歌曲的音域不宽,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连续重复和级进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进的手法贯穿全曲,使曲调新颖,别有特色。 ‎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 ‎ 教学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 教学目标: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教学过程:  ‎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 ‎2、学唱歌曲:  ‎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 ‎(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 小狗叫: wang  wang          大马叫:hui ----  ‎ 小鸭叫: ga    ga            小猪叫:heng  ‎ ‎(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 ‎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 小鸡叫: ji  ji         小牛叫: mou----  ‎ 小驴叫:  a   a         小羊叫: mie ----  ‎ ‎(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 ‎(10)    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 ‎(11)    认识唤气记号:  ‎ ‎3、歌表演:  ‎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 ‎(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 ‎(2)小组汇报。  ‎ ‎5、总结下课。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乐曲《云雀》。  ‎ ‎2、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 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 教学过程:  ‎ ‎1、欣赏乐曲《云雀》。  ‎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 《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 顺序:①《大象》  ②《口哨与小狗》  ③《荫中鸟》  ④《四小天鹅舞曲》‎ ‎ ⑤《狮王进行曲》  ⑥《云雀》  ‎ ‎(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 ‎4、总结下课。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螃蟹歌》  ‎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 教学过程:  ‎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  ‎ ‎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 ‎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 ‎7、汇报创编结果。  ‎ ‎8、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 教学过程:  ‎ ‎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 ‎(4)为第一主题起名: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 ‎(5)介绍曲名:《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 ‎(7)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 ‎(1)初听第二部分: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 ‎(2)为第二主题起名: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 ‎(2)为第三主题起名: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 ‎6、完整欣赏全曲。  ‎ ‎7、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 ‎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 ‎9、在《杜鹃圆舞曲》第一主题的伴奏下,跳个圆舞曲。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动物联欢会》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四册书中有关描写动物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唱歌、表演、舞蹈、聆听中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这也是本课活动设计的目的。  ‎ 教学过程:  ‎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 播放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一唱。  ‎ ‎2、动物新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用擂台赛形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演唱或说出曲名,为小队争得一面红旗。  ‎ ‎3、学生复习有关动物的歌曲:  ‎ ‎(1)复习歌曲《咏鹅》:说出歌名。  ‎ ‎(2)复习歌曲《两只小象》: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 ‎(3)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说出歌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4)复习歌曲《保护小羊》: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 ‎(5)复习歌曲《数蛤蟆》:说出歌名。  ‎ ‎(6)复习歌曲《小蚂蚁》: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 ‎(7)复习歌曲《大鹿》: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 ‎(8)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说出曲名。  ‎ ‎4、冠军赛:聆听音乐主题,猜曲名。  ‎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队进行比赛,老师播放乐曲,说开始后,举手说曲名。答对的小队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累计最多的小队获得冠军。  ‎ ‎(1)《荫中鸟》  ‎ ‎(2)《大象》  ‎ ‎(3)《快乐的小熊猫》  ‎ ‎(4)《鸭子拌嘴》  ‎ ‎(5)《四小天鹅舞曲》  ‎ ‎(6)《云雀》  ‎ ‎(7)《口哨与小狗》  ‎ ‎(8)《狮王进行曲》  ‎ ‎……‎ ‎5、总结:评选出冠军小队。全体学生在《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伴奏下跳舞。‎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材内容:  ‎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 教学目标:  ‎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 教材分析:  ‎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 教学目标:  ‎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 教学过程:  ‎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 ‎2、教师范唱歌曲。  ‎ ‎3、学生学唱歌曲。  ‎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其多列》。  ‎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其多列》。  ‎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 教学过程:  ‎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等。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教师范唱。  ‎ ‎3、学生学唱歌曲。  ‎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 教学过程:  ‎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 ‎10、 表演《小放牛》。  ‎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 教学目标:  ‎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 教学过程:  ‎ ‎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  ‎ 第六单元    童谣 教学要求 ‎ ‎ (一)单元总要求 ‎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 ‎(二)具体要求 ‎ ‎1、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 教学准备: ‎ ‎1、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 ‎4、节奏卡片 ‎ 四、教材分析 ‎ ‎ (一)编写意图 ‎ 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蜒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 ‎(二)重点和难点 ‎ 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1、学唱歌曲《水牛儿》。 ‎ ‎2、音乐游戏。 ‎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 ‎2、欣赏《蜻蜒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 教学过程 一、唱歌《水牛儿》‎ ‎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 ‎2、介绍蜗牛。拿出图片或幻灯。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hao)、莴苣(woju)。‎ ‎4、听录音,引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蜒你来吧》‎ ‎1、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蜒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蜒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蜒你来吧》。‎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介绍《编花篮》的歌词大意,按节奏说歌词。‎ ‎3、初听。感受歌中的欢乐气氛。复听。小声随唱。 ‎ ‎4、可以分成小组表演。有《水牛儿》《蜻蜒你来吧》《编花篮》。 ‎ 分组可以按男同学或女同学分组。也可以各种表演形式分组。有舞蹈、打击乐、情景表演组等。‎ ‎5、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小组。三、四或六个人一组。围成二个小圆圈,每个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个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编成"花篮"形状。开始时,可让其他同学扶持一下。跳一下,说一句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 ‎ ‎6、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再表演。鼓励学生自编短小童谣。让学生明白歌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中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容易记忆,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 ‎ ‎7、布置下一课作业。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带到课上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制作打击乐器。‎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 ‎ ‎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教师选用一首欢快的乐曲学生随音乐敲击。‎ ‎2、师可以引导:这样的敲击有些简单与枯燥。我们加上会说的歌谣或歌曲再试一次。‎ ‎3、学生可以复习一年级时就已经学会的《唐僧骑马咚得咚》教师引导后十六分音符的敲击。‎ ‎4、按学生的打击乐器分出长音组与短音组。按声部敲击。‎ ‎5、教师可以再说一个歌谣:并可用说、跺脚、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节奏的敲击声音。‎ 提出十六分节奏的敲击。‎ ‎6《小老鼠上灯台》‎ ‎ 全体同学一起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将“叽哩咕鲁”说得均匀。 ‎ 用打击乐器伴奏。 ‎ ‎7、听录音学唱《小老鼠上灯台》。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加上动作表演。‎ ‎8、分组将几首儿歌(八小节),一起以轮说、轮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麦歌》和《小老鼠上灯台》《蜻蜒你来吧》。‎ ‎ 9·布置下一课作业。回家找一找有关的歌谣、儿歌资料,可以问老人、大人,有关童谣演唱的录音带、书、歌曲都可以。‎ 第四课时 ‎ 教学内容 ‎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在学习《打花巴掌》时,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聆听几首外国的童谣。‎ ‎2、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过程 ‎1、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在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前几课所学的童谣用各种形式表演。‎ ‎2、介绍拍手说歌谣。‎ ‎ 播放《打花巴掌》录音,带领学生边说边拍,两人一组,面对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对拍。‎ ‎3、随音乐说歌词。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式拍手。‎ ‎4、启发学生自己再编出《打花巴掌》的歌词。‎ ‎5、注意《打花巴掌》中“吠”的发音为doi。‎ ‎6、学生编歌词每一段只有一句话。‎ ‎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     ‎ 冬   天到了  穿棉农 ‎7、《童谣说唱会》 ‎ ‎(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童谣唱一唱、说一说。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2)教师要鼓励积极找寻童谣、创编童谣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再做一做、玩一玩。将本单元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 ‎ ‎(4)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参考资料中的英国童谣、日本童谣等介绍给学生。‎ ‎(5)启发学生总结:你知道的童谣。什么是童谣(歌曲体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观察,音乐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紧密相连的。‎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