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阿细跳月》‎ 李波 ‎《阿细跳月》‎ ‎【教学目的】‎ 1、 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 能听辨乐曲中各种音色的变化,较熟练地演唱主题旋律。‎ 3、 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钢琴 学具:准备一些报纸或其它自制乐器的材料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能感受彝族乐曲的风格特征,较熟练地演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难点是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并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课时】 1 课 时 ‎【教学方法】‎ 1、 教法:‎ 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直观教学法、聆听法、讲述法、唱奏法、谈话法、诗画舞结合法进行教学,力求做到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 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注意配合老师积极活动。利用模唱法、聆听法、练习法、比较法、讨论法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 节奏律动 ‎ 教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请跟上老师的节拍,可不要掉队呀!‎ ‎ 拍 × ×× ×× ×× ×‎ ‎    合 右左 右左 右左 右 念: 走 快点 快点 快点 走 ‎(合:拍手 右:右手拍腿 左:左手拍腿 )‎ 学生:模仿拍节奏 教师:走的节奏是什么样的?‎ 学生:部分学生起来走动,拍出走的节奏:‎ ‎ × × × × ×……‎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拍出5/4拍的节拍的重音。‎ ‎ >                 >‎ ‎ × × × × × × × × × ×‎ 教师:哎!这边还真有同学掉队了,于是呼喊学生:‎ ‎ ‎ 以语言节奏律动,让学生感受5/4拍的节拍规律和掌握乐曲中两种典型的彝族乐曲节奏型,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本课难点)‎ 让学生在简单的走路中掌握难点。‎ ‎ ×× × × × ×× ×‎ ‎ 等等 我 呀 嗨 快跟 上 ‎ (呼) (应)‎ 学生: 模仿拍节奏 一、 导入 1、 欣赏《阿细跳月》片段.‎ 教师:请大家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我们要去的地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是什么因素会使你产生这种联想?(播放音乐)‎ 学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节奏感强、富于动感,与舞曲有关……‎ 教师:我们将要去彝族山寨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先请大家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 ‎2、 讨论交流 (1) 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几个支系。阿细是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彝族支系。‎ (2) 火把节是彝族(西南少数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联想,归纳出对《阿细跳月》主旋律的总体印象。‎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意境,使学生能“走进”彝族山寨,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 ‎“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播放彝族“跳月”的音乐。)并了解基本舞步。‎ 一、 授新课 1、 板书:《阿细跳月》。‎ 2、 完整欣赏《阿细跳月》。(播放音乐)‎ 3、 讨论归纳:‎ 教师:你们能找出刚才所练习过的节奏吗? ‎ 学生:节奏(1)是引子部分的节奏型并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经常出现在伴奏声部。(听相关部分内容)节奏(3)是旋律的节奏型。(出示节奏谱)‎ ‎5/4 ×× × × × ×× ×|‎ 教师:节奏(2)是5/4拍的固定节拍,也是跳月这种舞蹈风格的独特之所在。‎ ‎4、分析、练唱。‎ 教师:我们一起来哼唱一下主旋律。(唱)‎ ‎1=G 5/4‎ 你们能将它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吗?‎ 学生:旋律主要由5、1、3三个音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练唱旋律:‎ 通过听、辨、忆、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阿细跳月》的主旋律及其主要特征。这也是本课欣赏教学的一个重点。‎ 师生用接龙的方式练唱主旋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旋律的认识。‎ ‎(重点)‎ 学生分成三组,以节奏律动参与欣赏,使之能熟记音乐的旋律。使学生对彝族旋律的典型节奏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 5 1 3 1 3 5 2 1 |… …‎ ‎ (师) (生) ‎ 教师:还有补充吗?‎ 学生:结构归整、匀称,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的节奏相同……‎ ‎5、听音乐分声部拍节奏 ‎5/4 × ×× ×× ×× × |‎ ‎ ×× × × × ×× ×|‎ ‎ × × × × × |‎ ‎6、讨论 教师:你们注意到音乐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 学生:旋律是不断反复,而演奏的乐器经常变换。‎ 教师:能听出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学生:有二胡、竹笛……有时是一件乐器在演奏,有时是很多乐器一起演奏。‎ ‎(老师就学生不熟悉的乐器音色如:笙、高胡与二胡的区别等进行讲解和比较,使学生能分辨民族乐队中几种主要乐器的音色)‎ ‎7、完整欣赏《阿细跳月》(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结构及音色、织体的变化,培养学生横向与纵向的听辨能力。‎ 让学生“加入”到乐队中更进一步的关注各种音色的变化和它的表现作用。‎ ‎ 教师:下面我们将再一次地欣赏这首作品。在听的过程中,请你们用自制的乐器共同来参与模拟演奏,可准备一些报纸或其他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同时请1-2名同学出来,记录出各种乐器演奏时所表现的顺序。‎ ‎8、讨论检查学生记录的结果,出示结构图(电脑课件)‎ 引 竹 合 弹 二 高 笙 竹 弹 合 竹 合 尾 子 笛 奏 拨 胡 胡 笛 拨 奏 笛 奏 声 教师: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龄的人……‎ 教师:你们还能注意到音乐中其他的变化吗?‎ 学生: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向高潮。‎ ‎9、归纳。‎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彝族民间歌舞“跳月”的素材编写创作的。旋律素材简洁,节奏富于动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题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了“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 关注力度、速度的变化。‎ ‎(课堂延伸)‎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主要的表现手法。‎ ‎(难点) ‎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种形式的《阿细跳月》。‎ ‎(播放课件——音频、合唱和视频,学生看彝族人舞蹈并学跳基本动作)‎ 一、 创作表演 教师:我们再次听到的将是由你们自己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请你们自己组合,分小组讨论、设计、练习。‎ 1、 小组活动(老师分别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和设计活动)‎ 2、 各小组表演。‎ 五、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共欣赏了哪几种形式的“跳月”?‎ 学生:有阿细人自己跳的“跳月”,有舞蹈《阿细跳月》有器乐曲《阿细跳月》,有合唱《阿细跳月》,还有我们自己表演的《阿细跳月》。‎ 教师:这几种“跳月”各有哪些特点?‎ 学生:1、彝族人的“跳月”是大家一起跳,音乐比较简单。‎ ‎2、舞台上的“跳月”是经过加工的艺术作品,服饰鲜艳,舞蹈动作是经过设计的。‎ 拓宽视野,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阿细跳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自己总结、评价所学的内容。‎ 首尾呼应 ‎3、乐队演奏的“跳月”是通过不同的音响来表现的,它需要我们根据音乐进行联想……‎ 教师:这节课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你们自己来进行总结、提问和评价。‎ ‎(学生活动,师做点评)‎ 教师: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也随着《阿细跳月》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让我们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附板书设计:‎ 节奏训练 拍 × ×× ×× ×× ×‎ ‎    合 右左 右左 右左 右 念: 走 快点 快点 快点 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等 我 呀 嗨 快跟 上 ‎ (呼) (应)‎ ‎《阿细跳月》‎ 典型节奏: ‎ ‎ 5/4 ×× × × × ×× ×|‎ 听音乐分声部拍节奏:‎ ‎5/4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