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导学案(表格式,2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导学案(表格式,2课时)

课 题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课型 新授课 执 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