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10)

‎《画》教学设计 ‎  教科书分析:‎ ‎  1.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谜语诗。四行诗句描述了一幅画呈现的事物景色,形成谜面,形象生动。诗歌语言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  2.课文配有一幅装裱了的中国水墨画,画中描绘的景物与诗句一一对应,在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同事,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意思,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  3.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走之底和斜刀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  学情分析:‎ ‎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  2.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 ‎(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  教学目标:‎ ‎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  3.认识偏旁走字底、刀字头,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 ‎  4.能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  教学重点:‎ ‎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 ‎  教学难点:‎ ‎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  教学准备:‎ ‎  教师:“远”等10个生字字卡,“水”等4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  学生:每人一套“远”等10个生字字卡。(不注音)‎ ‎  教学时数:‎ ‎  一至两课时。‎ ‎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用完整的句子说话;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  (一)复习有关的音节、声母、韵母。‎ ‎  1.PPT出示下面的音节、声母、韵母:‎ ‎  j__q__x sh__s ɑi__ɑn uo__ou in__inɡ yóu yuān wū ‎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音节、声母、韵母,注意读准音。‎ ‎  2.反馈指导。‎ ‎  指名读或拼读,相机指导。齐读。‎ ‎  小结:读准舌面音、舌尖前音和翘舌音,正确认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  (二)看图说话,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  1.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又进入一个新的识字单元学习,在新课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我们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 ‎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上画了什么事物?用“图画上画了……”说一说。‎ ‎  个体操作练习。‎ ‎  2.反馈指导。‎ ‎  预设:‎ ‎  图画上画了大山、瀑布、山村、桃花和鸟。‎ ‎  3.出示任务: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根据图画上的什么判断的?同桌互相说说。‎ ‎  4.反馈指导。‎ ‎  预设:‎ ‎  图画画的是春季的景色。我是根据图画上盛开的桃花判断的,桃花是春天开放的。‎ ‎  5.导语:同学们真会看图说话。这幅中国水墨画,远处,又高又大有陡峭的山,山上飞流直下一条银白色的瀑布,绿树环抱着一个小山村;近处,一株盛开着花儿的桃树上站着一只颜色鲜艳的鸟儿,是一幅春景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幅图有关,是一篇什么课文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  1.老师板书题目:⑥画(“画”注音)‎ ‎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画”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  4.导语: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好了课文的题目了。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的谜语诗歌,谜底就是课题——画,那么这首谜语诗歌是怎样写谜底“画”的谜面,能让人猜出谜底的呢?我们将课文读好了,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就能知道了。‎ ‎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  (一)借助汉语拼音,尝试朗读课文。‎ ‎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  个体操作。‎ ‎  2.反馈指导:‎ ‎  指名每人朗读两行诗句,正音;正音后学生自由朗读或齐读该两行诗句。‎ ‎  3.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  4.反馈指导:‎ ‎  指名每人朗读两行诗句,师生按要求评议。齐读。‎ ‎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准了了,把会认读的字单独拿出来,你还会认读吗?‎ ‎  (二)会认的字学习。‎ ‎  1.导语:请同学们像上一篇课文学习那样,按照课后双横线列出会认的字的顺序,在课文里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  出示任务:把会认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  个体操作练习。‎ ‎  2.反馈指导:‎ ‎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2—3人,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  3.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 ‎  (1)导语:通过刚才会认的字的读音学习,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的?‎ ‎  出示任务:读读这些会认读的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  (2)反馈指导。‎ ‎  预设:(归类进行指导。)‎ ‎  翘舌音:声;后鼻音:听、声;平舌音:色;边音:来。‎ ‎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 ‎  (三)认识走之底、斜刀头。‎ ‎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构成合体字的部件有一个名称,叫“偏旁”,还学习木字旁、门字框、三点水等一些偏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偏旁,请你们在这一课的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看看有哪些合体字的偏旁要学习的?‎ ‎  2. 反馈指导:‎ ‎  预设:远(“辶”“元”)‎ ‎  色(“ ”“巴”)‎ ‎  3.小结:同学们找得真准确!“远”“色”是合体字,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偏旁构成,这些偏旁也有自己的名称,“远”字左边的偏旁“辶”叫“走之底”,走之底的字一般与走路,距离有关;“色”字上面的偏旁叫“斜刀头”。‎ ‎  4.PPT出示,齐读一遍:‎ ‎  字 偏旁 偏旁名称 ‎  远 辶 走之底 ‎  色 斜刀头 ‎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交了两个新朋友:走之底和斜刀头。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  (四)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和读通顺课文学习。‎ ‎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学习了新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  个体操作。‎ ‎  2.反馈指导:‎ ‎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色、色、色,有色的色”。齐读,自由读。‎ ‎  3.“远、有、色、近、听、声、去、还、来”口头组词。‎ ‎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  (2)反馈指导:‎ ‎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  ②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注意引导组该单音节词意思的双音节词,如“去”组“离去”,“来”组“走来”。‎ ‎  ③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  ④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  4.学习读通顺课文。‎ ‎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读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  个体操作。‎ ‎  (2)反馈指导:‎ ‎  指名每人朗读两行诗句,重点指导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  远看/山/有声,‎ ‎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  人来/鸟/不惊。‎ ‎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  四、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明谜面,尝试背诵课文。‎ ‎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就要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了。‎ ‎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图画)仔细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猜一猜,这四行诗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向人们讲述谜面的?‎ ‎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  2.反馈指导:‎ ‎  预设:‎ ‎  远看山有色:看远远的高山山色清楚明艳。‎ ‎  近听水无声:走近一听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 ‎  春去花还在: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鲜花还在盛开。‎ ‎  人来鸟不惊:人走近了但鸟儿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 ‎  3.导语:这四行诗句,写出了“画”的特征,形成了谜面,让人们能猜出谜底。同学们真会猜啊!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图画,用猜想的办法,是读懂诗句的一个好方法。你能把这首谜面古诗背诵下来吗?‎ ‎  出示任务:借助图画,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哦。‎ ‎  个体尝试背诵。‎ ‎  4.反馈指导。‎ ‎  指名背诵;齐背诵。‎ ‎  5.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古诗中有比较多是单音节词,它们的意思到现在很多都没有改变,只是现在用双音节词来表示;2. 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图文结合猜想诗句意思。)。‎ ‎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六、写字指导 ‎  (一)指导书写“水”。‎ ‎  1.观察并说说“天”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  2.范写“水”,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竖钩压竖中线;第二笔横撇横在横中线上方;第三笔撇方向指向田字格中心位置,稍离开竖中线收笔;最后一笔捺贴竖钩起笔,粘撇的收笔处运笔,收笔与横撇收笔齐平。‎ ‎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  (二)指导书写“去”。‎ ‎  1.观察并说说“去”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  2. 范写“四”,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竖压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经田字格中心运笔,压横中线收笔;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心起笔;最后一笔长点倾斜度与撇折的撇相同。‎ ‎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  (三)指导书写“来”。‎ ‎  1.观察并说说“来”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  2.范写“来”,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整个字要注意左右对称;竖压竖中线;第二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运笔过田字格中心到横中线上收笔;撇、捺角度相同,舒展,收笔齐平。‎ ‎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  (四)指导书写“不”。‎ ‎  1.观察并说说“不”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边说边书空。‎ ‎  2.范写“不”,要求留心观察老师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第二笔撇粘横在竖中线右边起笔,出横起笔位置收笔;第三笔竖压竖中线,从撇上起笔,不粘横;第四笔长点倾斜度与撇相同,和撇收笔处位置齐平收笔。‎ ‎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两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强调各笔画的位置,然后改错。‎ ‎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  作业设计:‎ ‎  朗读和背诵课文。‎ ‎  板书设计:‎ ‎  ④ 画 ‎  口头组词板书(略)‎ ‎  山有色 ‎  水无声 ‎  花还在 ‎  鸟不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