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1)
认 识 厘 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1、媒体出示:从前有一个手艺高超的老裁缝,他收了一个时常犯糊涂的小徒弟,一天老裁缝给客人量体裁衣,他这么一拃一拃地量(配手势),对徒弟说“记下来,身长三拃。”小徒弟认真地写下了:身长三拃。到了做衣服时,小徒弟学着师傅的样子,用手量了三拃„„衣服做好后,客人穿上衣服后,发现衣服太小,连肚子都遮不住。老裁缝见了赶紧上来量了量,生气地问徒弟:“身长三拃,你怎么只做了两拃。”小徒弟觉得很委屈,争辩道:“我就是按照三拃做的呀?”咦!这是怎么回事呢?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徒弟错在哪儿吗? 2、师:是呀!老裁缝手大,小徒弟的手小,虽然同样是三拃,长度却是不一样的。看来,用“手”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不行的,用“拃”作长度单位就更不准确了。那你们知道后来人们发明了什么量物体长度?(尺子)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让我们欣赏一下生活中常用的尺) 3、媒体欣赏生活中常用的尺。(课件播放,教师介绍) 二、自主探究,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师:同学们见过这么多种尺子,真了不起。为了交流的方便和测量的准确,人们发明了尺子,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哎呀,这么多种直尺呀,虽然每个同学的尺子长得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尺子上都有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找到吗? 把你的尺子和同桌比较一下,讨论讨论,看谁找得准! 学生说竖线,老师问:“你们的尺子上都有竖线吗?”课件出示竖线。 还有数字,都有吗?板书数字。 闪动刻度线: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这些有长有短的竖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这些竖线把尺子分成了许多的格子,每两条长长的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 闪动数字:你们发现这些数字都喜欢什么样的刻度线在一起呀?哦,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什么呢?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0。把这条刻度叫做刻度1,后面的呢?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后面还有吗? 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小朋友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这个字母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啊?它就藏在我们的直尺上,你能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吗?用手指一指。 为了让大家都看清楚老师大屏幕上的尺子是放大的,这是刻度0,这是刻度1,小朋友们你们都找对了吗?直尺上刻度0到刻度1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指着自己的直尺跟老师说一说。(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 除了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很多1厘米,你们能找到吗?找到后用请同桌看一看,说一说。 生汇报。这么多的1厘米你有什么发现?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这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感受一下,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根小棒,请你像老师这样,把它放到直尺上,看是不是正好是1厘米。(课件演示) 再像老师这样,用右手两只手指捏住这根小棒,手指不动,左手轻轻地抽出小棒,这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1厘米长不长?对!很短。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睁开眼睛看一看这根小棒,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 1厘米的长度有没有深深地印入你们的脑海里?那你能找一找我们身边,身体上或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我们的小朋友真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我们一起看看。课件出示。找了这么多1厘米长的物体,1厘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短)对,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厘米做单位。(课件出示) 3、认识几厘米 小朋友们真善于观察,刚才我们在直尺上找到了很多的1厘米。还敢不敢继续找下去,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3 厘米,5厘米或其它的几厘米吗?找到后和同桌说一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生活动。 找到2厘米的小朋友请自信地举起你的小手。谁来说一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生:我找到的2厘米是从刻度0到刻度2。 师:你怎么认为它是2厘米呢? 生:它是由2个1厘米组成的。 师:你发现2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2厘米,说得真棒!还有谁找到了其它的2厘米。 师:除了2厘米,你还找到了其它的几厘米? 生汇报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几厘米,老师也想来考考你,从刻度0到刻度10是几厘米?刻度0到刻度15呢?刻度0到刻度30呢? 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从0开始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几厘米) 追问:如果不从0开始,从刻度2到刻度6是几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刻度2到刻度6里面有4个1厘米。 生:6-2=4 师:6表示的是哪一段的长度?2呢?从6厘米里减去2厘米就是刻度2 到刻度6这一段的长度,是4厘米。 师:从刻度1到刻度8呢?刻度5到刻度15呢? 师:如果不是从0开始,我们可以怎样快速地知道两个刻度之间是几厘米呢? (课件出示:大刻度数减去小刻度数就是几厘米) 4、估一估、量一量: (1)师:小朋友刚才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借助直尺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几厘米的感觉,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估计老师这儿三样东西大约几厘米。 (2)(出示:橡皮 小棒 吸管)指名学生分别估一估后, (3)师:他们估计的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要来测量一下。看看谁的眼里最好。 A.学生自主测量 B.指名上台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C.判断两种测量方法是否准确 D。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4)交流结果,介绍吸管的长——大约16厘米 5、画线段。 师:尺子除了能帮助我们测量,还能帮助我们画线段?请用尺子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 (1)生独立尝试画。 (2)课件演示画线段的正确方法。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回到一上课老师讲的故事,你觉得老裁缝和小裁缝用“手”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合适吗?用自己手的“拃”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准确吗? 3、质疑:如果用你们的直尺,用今天学习的“厘米”做单位量我们的教室,你觉得有困难吗?为什么? 4、课后利用自己的直尺,以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书包里的以及家里的一些常用的或者常见的较短的物体。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在认识厘米之前,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没有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而是设计了老裁缝和小裁缝用“手”作为测量工具,用“拃”作为长度单位为顾客做衣服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用手做测量工具合适吗?用拃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出的结果准确吗?进而明确本节课要认识的“尺”、以及长度单位“厘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兴趣。 由于本节课知识容量大,我害怕时间不够,在学生测量练习环节,巡视指导、反馈纠错不够到位;另外,地年级学生年龄小,平时没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一节课中如果涉及到操作的环节,学生们喜欢把学具当玩具玩。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我得好好思考思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