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长度比较 ▏沪教版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长度比较 ▏沪教版 (5)

学科 数学 单元 五 课题 长度比较 课时 1 班级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各种长度比较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度量法。 2、知道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标准,认识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 二、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长度比较》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知道长度比较的一些基本 方法,并能运用。传统教学着重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操练和比较结果的描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新基础教育注重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掌握和体验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这些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更 大。这个空间所包含的不仅有方法的探索与习得,更有亲身经历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本节课的设 计中,我突出对长度比较方法的探究,体会测量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 知识技能,更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方法。 2、学生分析 “长度比较”对于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概念,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教学 内容。其中“直接比较”的方法,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比较出两个长度明显的物体的长度,但是对于比较 的方法却很少能有学生归纳概括出来。“间接比较”是本课一个重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 合作操作和独立操作,体会测量时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其中度量法中作记号学生没有生活经验,需要老师 在过程中指导的。“认识 1 厘米”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通过找一找尺上的 1 厘米和身边物体的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量感。本堂课学生操作活动比较多,操作后的感悟和表达,课堂中的组织教学都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三、板书设计 长度比较 观察法 重叠法 度量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尺、小棒等 红小棒 黄小棒 红色边 3 份 4 份 绿色边 3 份 4 份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比一比”练习 同桌互相说说 交流反馈 复习巩固 一、 开放引入 比较身高 1、师:比一比,教练和明明,谁高? 2、师:教练的身高是指从哪里到哪里? 3、确定身高的定义:从头顶到脚底的这 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他的身高。 4、 请小朋友说说明明的身高。 5、说说教棒和铅笔的长度。 6、出示课题:长度比较(板书)。 学生交流 生尝试说身高的概念 生尝试说实物的长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引入教学,运用已有生 活经验进行比较。 同时渗透线段的概念和 长度的概念。 二、核心推 进过程 (一)、 直接比较 比较教棒和铅笔的长度 1、 师:教棒和铅笔,哪个长? 2、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教棒长, 这种用眼睛直接看的方法叫观察法(板 书)。 比较红、黄小棒的长度 1、师:出示红、黄 2 根小棒,哪根长? 2、同桌合作操作: 比较红、黄小棒的长度 3、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小结: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度比 较方法叫重叠法(板书)。 生:教棒长 (1)学生自由说 (2)拿出学具比一比 (3)交流比较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 知物体的一端对齐就能 比较容易地比较出长 度,培养学生同桌合作 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二)、 间接比较 比较四边形纸片中红、绿两边的长度 1、 红色的边和绿色的边哪条长? 2、师:通过借助老师提供的学具进行比 较,比一比谁量的快? 层次 1:自由选择工具比较 学生反馈 1:用红线去比较,结果红、 绿两边一样长。 学生反馈 2:用红或黄小棒比较,说一 说比较的方法。 方法指导:作记号 3、师:到底红、绿两边有多少份小棒长? 层次 2:选择不同长度的小棒比较 4、 交流: 红小棒 黄小棒 红色边 3 份 4 份 绿色边 3 份 4 份 5、 小结:这种借助工具的测量方法叫度 量法(板书)。 学生自由说 学生操作 交流: 可能 1:借助红线去比较 可能 2:借助红、黄小棒去 测量 选择小棒测量比较 学生汇报结果 生:小棒的长度不一样,所 通过用小棒测量纸边, 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 是由定性比较向定量比 较过渡的一个环节,从 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 较,为后继的测量长度 学习打下基础。 使用不同的度量工具, 6、师:老师给小朋友的四边形是一模一 样的,说明红、绿两条边都是一样长 的,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量出来是 3 个红色小棒长,有的小朋友量出来是 4 个黄色小棒长呢? 7、师:那我们应该怎样选工具呢? 8、师:请大家都用绿色小棒再来测量红、 绿边,比一比谁量的仔细。 层次 3:选择同样长度的小棒 9、交流: 绿小棒 红色边 12 份 绿色边 12 份 以测量结果不一样。 生:选长度一样的 学生操作 交流汇报 引出度量结果不一致的 问题,体会测量要有统 一的测量标准。 (三)认识 1 厘米 师:我们刚才确实选用了一样长的小棒, 但是太麻烦了,所以古人发明了尺。 1、师:我们一起来认识尺,尺上有什么? 尺上哪里到哪里是一个绿色小棒长? 2、一个绿色小棒长是 1 厘米,尺上从哪 里到哪里是 1 厘米长? 3、小结: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是 1 厘米。 4、(出示:米尺) 师:老师这把尺上的 1 厘米和你们尺上 的 1 厘米一样长吗? 演示比较 5、师:找一找,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大约 是 1 厘米? 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说 理解工具尺产生的原 因,感知度量的基本单 位“厘米”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找一找尺上的 1 厘米和身边物体的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量 感。 三、 应用拓展 用尺量一量纸边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 交流汇报 巩固 1 厘米的概念,同 时感知长度比较选用工 具的多样性 四、 总结延伸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比较,我们用了 观察法、重叠法和度量法来比较物体的 长度,明天的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准确的 用尺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交流 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 知识融会贯通,感悟使 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加 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