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反思)-19棉花姑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反思)-19棉花姑娘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13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7 个生字,积累词语“棉花、 许多、可恶、盼望、害虫、帮忙、忽然、碧绿碧绿、吐出”;能结合课文内容,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可恶、盼望、惊奇”的词义。 2、学生能正确朗读要求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知道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 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2、教学“棉” (1)读准字音 (2)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 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 3、出示答案,简单介绍瓢虫。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棉花和七星瓢虫的故事。出示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6、师:棉花健康生长的时候,长出的叶子是碧绿碧绿的,可是当他受到害虫的 侵害,也会生病。 二、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整体感知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并给课 文标上小节号。 四、感悟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是呀,上面有许多蚜虫,什么是蚜虫呢?介绍蚜虫。出示 ppt. (3)教学生字“娘、治” (4)蚜虫很小,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 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 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 师:“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希望) 师:“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 (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6)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 5、6 节 1、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 读。 2、七星瓢虫本领大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3、教学生字“然、奇、颗、瓢” 4、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5、介绍瓢虫家族。 6、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惊奇) 找一个近义词;你表演一下这个神态。 7、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第 6 节吗? 8、学生读第 6 小节。 9、教学生字:“碧、吐、啦” 10、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 (三)学习 2……4 节 过渡: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结果怎 样?他们到底是想帮还是不想帮?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2 小结。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读出恰当的语气。 自学提示:A 分角色朗读对话 B 反复读读、想想,感受棉花姑娘说话的语气 C 小动物想帮棉花姑娘治病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汇报。 A、教学生字 B、学生交流:棉花姑娘分别向燕子、啄木鸟和青蚌求救,但是这 些小动物没能帮助它。 师:谁能来读一读棉花姑娘说的这句话? 学生读并评价 师:那它们为什么没有帮助棉花姑娘呢? (4)指导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分小组合作朗读。 (5)学生小组读。大家评价。 2、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3、汇报学习收获 (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 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 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5 读有关句子 四、复习生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 19 课燕子、啄木鸟、青蛙 不是不想帮助棉花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在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请同学们会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六:总结: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我 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可要好好爱护它们呀! 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树干里害虫 青蛙 稻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上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 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 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本课采用童话的 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 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