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 9 个生字,会写“伞、姨”等 8 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 说话”等 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 下来。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识记;也可以利用已学的同音字来读准字音。 字形和字义可以联系生活识记;利用熟字识记,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识记“渡、 荫”等字,用“减一减”的方法可以识记“母、冈”;借助课文插图识记。 (2)写字:教师可以分类指导书写,以点带面,加强对典型字的指导,提高写字指导 的效率。对难写字和易错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和笔顺。注意“姨”字右边的撇和 “弟”字的第七笔撇的区别。 2.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好直接表达“我”的喜爱之情的句子,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好喜鹊的 对话及描写“我”的想象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气 朗读带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 3.语言运用 (1)注意默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默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可以借助插图加以体会。 (3)课文有不少的留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渡、荫”等 9 个生字,会写“伞、姨、弟、便”这 4 个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2 板块一 视频导入,激发情感 1.视频导入,认识喜鹊。(课件出示喜鹊的视频短片) (1)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板书:喜鹊) (2)介绍喜鹊: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喜鹊?教师简单补充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 鹊桥。 (3)小结:喜鹊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是幸福的象征,被人们认为是报喜鸟。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个小朋友也很喜欢喜鹊,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喜鹊的机灵、活泼和可 爱,巧妙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 ·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 读通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 想一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同桌互读本课的生字,遇到不会的生字时,同桌互相教读。 (3)出示本课带拼音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dù 渡口 绿 yīn 荫 遮 bì 蔽 chēng 撑 着 pīn 拼 音 字 mǔ 母 山 gāng 冈 dǒng 懂 得 答 àn 案 (4)学生自由读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 ①“拼、荫”都是前鼻音。 ②“渡”的声母是“d”;“蔽”的声母是“b”。 ③“冈”读一声,不要读成三声。 (5)去掉拼音,开火车读一读。 (6)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①联系生活识记:如,做“撑船、撑伞”的动作,识记“撑”字。 ②加一加: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 ③减一减:每—母;刚—冈。 ④插图识记:借助课文插图认读词语“绿荫、遮蔽、渡口”。 3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想想“我”喜欢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我喜欢( ),喜欢( ),喜欢( ),喜欢( ), 更喜欢( )。 (3)同桌自由练说,看谁能把句式补充完整。 (4)集体评议,相互补充,再连起来说完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从字到词、从词到文、由易到难的识 字方法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正字音、记字形,落实学习的重点。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个性化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 趣。 板块三 细心观察,指导书写 1.学写“伞、姨、弟、便”。(课件田字格中出示“伞、姨、弟、便”) 2.引导学生观察“伞、姨、弟、便”的特点。 3.学生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1)“伞”:上下结构,上部撇捺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 (2)“姨”:左右结构,左边“女”的横变提,不出头,“弓”要写得宽一些,稍 扁。 (3)“弟”:独体字,注意中间“横折、横、竖折折钩”这几笔笔画的安排和书写。 (4)“便”:右边第一笔是短横,中部“曰”上展下收。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姨、弟”。 5.学生描红,临写,师生评议。 6.再次练写,同桌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然后重点示范“姨、弟”,感受 汉字的书写之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再次 练写的过程,把写字任务落到了实处,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个字。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教、游、戏、母”4 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说话”等 10 个词语。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初步培养学生听童话、讲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4 板块一 回顾课文,激“喜欢”之情 1.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好像 说话 童话 阿姨 对岸 弟弟 (1)听写词语,同桌订正,指名读词,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检查情况。 2.读第 1~4 自然段,读出“喜欢”之情。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枫树?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①指名读。 ②学习词语“绿荫、遮蔽”。 ③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荫”和“蔽”,你发现了什么? ④积累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能再说几个吗? ⑤理解词义:结合课件中的图片理解词义。 ⑥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和“遮蔽”这个动词写出了枫树高大、繁茂的特点。 (3)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 ①渡口旁有这样一棵枫树,作者喜欢它吗? ②比较词语“很喜欢”和“喜欢极了”。 (4)指名朗读第 2~4 自然段。 (5)课文中反复提到“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 (6)学生齐读含“喜欢”一词的句子。 【设计意图】复现是延缓遗忘、强化记忆的方法之一。这一环节,先出示词语报听 写,再同桌互相订正,然后同桌合作朗读第 1~4 自然段,齐读含“喜欢”一词的句子,既 巩固了本课的生字词,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 披文入境,寻“喜欢”之乐 1.初读课文第 5~13 自然段,了解大意。 (1)“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其实,“我”更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 看喜鹊窝,你知道为什么吗? (2)六只喜鹊弟弟的到来,可把喜鹊阿姨忙坏了,她在忙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 5~13 自然段,教师提示方法: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要有速度。 (4)读后交流:喜鹊阿姨在忙什么? 2.演读“快乐”,体会情感。 5 (1)自由读第 5 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 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干什么了?(板书:教) (3)想象补白:仅仅只是这三件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省略号发挥想象) (4)练习说话: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5)指导朗读并思考:喜鹊阿姨为什么要教喜鹊弟弟这么多本领? (6)如果你是喜鹊弟弟,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幸福、快乐) (7)指导学生写字。 ①课件田字格中出示“教、游、戏、母”。 ②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③学生练写。 3.感悟“童趣”,体会情感。 (1)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的? 课件出示: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我知道,这便是ɑ、o、e。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2)教师示范读。 (3)去掉旁白再读一读。 (4)读懂内容:你听懂喜鹊阿姨在教什么了吗?指名说。 (5)角色体验:师生合作体验。 师:鹊!鹊!鹊! 生:ɑ、o、e。 师:鹊!鹊!鹊! 生:i、u、ü。 师:鹊!鹊!鹊!鹊!鹊!鹊! 生:ɑ、o、E.i、u、ü。 (6)喜鹊阿姨还教给小喜鹊什么了?指导读第 9~13 自然段。 课件出示: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 我懂得,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 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①指导读好感叹号和问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 9~13 自然段。 ②指导读好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话,读出节奏。 ③男女生配合读。 6 (7)小结:喜鹊的叫声如此美妙,充满喜庆,充满吉祥,难怪人们都喜欢听到他的叫 声。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让学生与教师、文本、角色对话,在朗读中读出情感、读懂场景,特别是“一会儿……一 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的句式仿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后面的情境补白奠定基础。 板块三 想象补白,创“喜欢”之境 1.师生合作,探寻规律。 (1)找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读一读。 (2)练习对话。 课件出示: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 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3)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对话里藏着怎样的秘密?引导关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 号。 (4)师生感受对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2.合作探究,想象写话。 (1)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远远不止这些,想想他们还会说什么。 (2)学生交流。 (3)仿照课文形式,合作创编。 课件出示: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 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 ”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 ”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想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 ②把想到的内容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想象补白,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 7 第二天一早,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遍遍地从窝里展翅飞出去。 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 ” 喜鹊阿姨轻轻地啄了啄喜鹊弟弟,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 ” (1)同桌合作练习,根据想象的画面补全内容。 (2)师生评价,展示。 4.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布置作业。 这样的童话是多么有趣,如果我们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就变成了《枫树上的喜鹊》之 二、之三、之四、之五……而这个作者就是你们。故事学完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 好自主选择作业: ①把童话故事《枫树上的喜鹊》讲给爸爸妈妈听。 ②续写故事,绘本创意制作:《枫树上的喜鹊》之二、之三等系列。 ③读一读作者郭风的其他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创设童话般的场景,让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 来,落实了本单元的重点,促进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获得了语言能力的提 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 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富有诗意,符合儿童的心 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1.品“喜欢”,贯穿始终。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围绕“喜欢”去设计环节,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 画面写出来,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设计,给学生搭建了语言的架子,构建了生活与语 8 文的联系,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 现美。 2.识生字,方法多样。 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地把握住了“识字教学”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随文识字、 写字,渗透识字方法。我注重学生识字的个性化,采用了生活识字、随文识字、图片识字 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注重写字评价和再次的书写,让识 字、写字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