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人教部编版(第一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人教部编版(第一课时)

‎《用多大的声音》(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龙游县实验小学 许施譞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共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从第一单元的《我说你做》到第八单元的《小兔运南瓜》,教材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明确清晰的口语交际要求,使教学和学习重点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用多大的声音》是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是在第一次口语交际“大声说话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的基础上,对“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教材以“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这样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配备的三幅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同时提示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上,音量要有所不同。‎ 根据对象、场合的不同,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交往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口语交际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社交礼仪知识也比较匮乏。通过对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乐于与他人交往,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二、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基于一年级孩子的学段特点和学情特征,结合课本资源,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努力体现生本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指出:低段口语交际要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 ‎   1.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2.增强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用合适的音量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应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应该小声说话。‎ 五、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图片、制作音频 六、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趣导入 ‎1.游戏导入:孩子们,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一个个都是“小小朗诵家”。老师想请两位小主持人上来为大家朗诵这首儿歌,ppt出示儿歌: ‎ ‎ 说话时、口齿清,别人讲、用心听。‎ ‎   您说完、我再讲,不插话、才像样。‎ ‎   好朋友、多沟通,让身心、更放松。‎ ‎2.引导评论:谁来当当小评论家,评价一下哪位朗诵家读得更棒!‎ ‎(1)指名回答,教师评价。‎ ‎ 3.教师小结:说话可藏着大学问呢。说话音量的大小体现了我们交往的礼 仪,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又要小声说话。今天咱们要 讨论讨论。(相机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1.基于教师对本班学情的了解,创设“朗读比赛”这一真实情境,再以“小评论家”为抓手让学生注意到声音大小对说话来说非常重要,从而自然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 ‎2.出示的儿歌深化学生对说话礼仪的认识。‎ ‎(二)学插图、明礼仪 ‎1.出示插图:‎ 这是丁丁和小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猜一猜他们在哪儿?‎ 做了哪些事呢?会说哪些话呢?‎ ‎(1)同桌交流,随机采访。‎ ‎(2)教师点拨,提示“静”。‎ ‎2.情境再现:如果你就是丁丁和小红,你们会说些什么呢?用多大的声 音来说呢?请孩子们来演一演。‎ ‎(1)提出问题(那组演的最好,为什么),学生交流。‎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说话声音要小,所以某某组演的最像,他们声音很小声。)‎ ‎ 3.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候车室、食堂、医院、影院等公共场合,我们为了不打扰到别人,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相机板书公共场所 声音小)‎ ‎【设计意图】:由于图一中出现的“静”字提示明显,孩子们最能理解说话小声的道理,所以以图一做为规范指导,又以“演一演”为桥梁,将插图内容现场化,故事化。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理解“小声说话”的程度,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的道理,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 ‎ 4.出示插图 丁丁的一天可真丰富呢,他又去了哪儿,说了哪些话?用多大的 声音说呢?请孩子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选择一副说说你的想法。‎ ‎(1)小组讨论,随机采访。‎ ‎(2)交流反馈,感悟道理。‎ ‎(3)小组表演,深化认知。‎ ‎ 5.情境反思:我们在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的时候,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 ‎6.教师总结:根据不同的场合,我们说话的音量要不同。有时候要大 声说话。大家都很棒,都懂得了说话的大学问了!(相机板书演讲演说,声音大)‎ ‎【设计意图】:从演到议,从议到演,孩子对这三幅插图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根据不同的场合说话声音要有大有小。教师指导第一幅图,后两幅图由学生自行讨论总结,体现了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巧拓展,促提升 ‎ 1.画面观察:出示图片这些场景中,我们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1)随机采访,交流反馈。‎ ‎2.播放视频:播放本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如:吃饭,上课,下课等情境,让学生议一议,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要用多大 的声音说话。‎ ‎(1)全班抢答,交流反馈。‎ ‎(2)小组表演,升华课题。‎ ‎3.教师总结:“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用适当的音量说话是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让我们文明说话,说文明话,做一个文明的人。‎ ‎4.出示儿歌:说话时,口齿清,场合改,音量变。‎ ‎ 懂礼貌,说文明,争做个,好学生。 ‎ ‎ 师生共读儿歌,升华课题。‎ ‎【设计意图】: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语言交际更离不开生活的土囊。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再现生活中的景象,学生演一演让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得以实践和提高。出示的儿歌又升华了课题。‎ 六、 板书设计:‎ ‎ ‎ 用多大的声音 ‎ 公共场所 声音小 ‎ 文明 ‎ 演讲演说 声音大 ‎ ‎ 七、 教学反思:‎ 用多大的声音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懂得根据场合的不同,需要变化自己的音量。本课教学以插图、视频、照片等媒介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议一议,演一演等方式来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引导学生感知说话音量变化,学习社交说话礼仪,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