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认识角|冀教版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认识角|冀教版 (1)

课题名称:认识角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30—32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图形,在操作过程中知道二根小棒拼出的图形叫角;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有俩条边,一个顶点。角的大小之分,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并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法建议:‎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 适时讲解,由物到图,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由物到图的过程,可以沿着物体的边画下来,也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几何模型,并形成角的鲜明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这是学习角的重要基础。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对角的一些朦胧的认识,没有形成角的概念,到能够辨认生活中的很多角。同时,对很多知识的了解是肤浅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墙角是角,认为五角星有5个角等。‎ 学法建议:‎ 学习中,学生应该先观察大量的实物,形成一定的感性经验。再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充分感知的形状。然后经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逐步由实物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形成角的表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难点:‎ ‎1、会画角 ‎2、角的大小和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 课件、直尺,若干小棒,活动角材料,一套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认识角 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师:今天我们用小棒拼一拼图形。‎ ‎(1)用4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2)用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三角形)‎ ‎(3)用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角)‎ 师:(教师边做示范动作边讲解)像这样用二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就是角。‎ 拓展探究——找角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物体都有角。让我们找一找吧,看谁找的多。‎ 生:黑板上的四周有角,书的四周有角,红领巾上有角,等等。‎ 二、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角了,现在我们拿出活动角,摆出一个角。‎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除了由两条边,还由什么组成呢?‎ 生: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相交的地方就叫做顶点。‎ 师:(教师一边指着活动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教师把同学们摆出的不同角放在黑板上并提问。‎ 师: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有关。‎ 师拿出俩个纸条分别加长黑板上活动角的二条边。‎ 师:仔细观察,角变化了吗?‎ 生:没有 师生:所以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和角的张口有关吗?‎ 学生探索,操作活动角。‎ 生:角的大小和角的张口有关。‎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三、画角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并且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了。那我们该怎样画角呢?‎ 教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教师边画边讲解)‎ 学生拓展探究——自己画角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课本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四、教师小结 五、习题巩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