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 ‎ ‎1.能正确地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判别式的概念,会用判别式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3.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重点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2+3=7x;(2)3x2+2x+1=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1)2x2+3=7x.‎ 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x2-7x+3=0.‎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得x2-x+=0.‎ 配方,得x2-x+()2-+=0,‎ 即(x-)2-=0.‎ 移项,得(x-)2=.‎ 两边开平方,得x-=±,‎ 即x=±.‎ 所以x1=3,x2=.‎ ‎(2)3x2+2x+1=0.‎ 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3,得x2+x+=0.‎ 配方,得x2+x+()2-+=0,‎ 即(x+)2+=0.‎ 4‎ 移项,得(x+)2=-.‎ 因为-<0,‎ 所以原方程无解.‎ 二、探究新知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课件出示:‎ 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 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自己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范围内自由研讨.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得x2+x+=0.‎ 教师:为什么可以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a?‎ 学生:因为a≠0.‎ 配方,得x2+x+()2-+=0,‎ 即(x+)2-=0.‎ 移项,得(x+)2=.‎ 教师:现在可以两边开平方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不能保证≥0.‎ 教师:什么情况下可以两边开平方?‎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a≠0,所以4a2>0.要使≥0,只要 b2-4ac≥0即可.‎ 所以当b2-4ac≥0时,两边开平方,得 ‎ x+=±.‎ 所以x=-±,‎ x=.‎ 归纳:x=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教师:如果b2-4ac<0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方程无解.‎ 教师:如果b2-4ac=0呢?‎ 学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归纳: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由以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可由b2-4ac来判定.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来表示.‎ 三、举例分析 例1 解方程:‎ ‎(1)x2-7x-18=0;(2)4x2+1=4x.‎ 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步骤解方程:①确定a,b,c的值;②判断方程是否有根;③写出方程的根.‎ 例2 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2x2+3=7x;(2)x2-7x=20;‎ ‎(3)3x2+2x+1=0;(4)9x2+6x+1=0;‎ ‎(5)16x2+8x=3;(6) 2x2-9x+8=0.‎ 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出b2-4ac,从而判断出根的情况.‎ 教师:第(3)题的判断,与第一环节中的第(2)题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捷?‎ 教师:上述方程如果有解,请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板书第(1)题.‎ 解方程:2x2+3=7x.‎ 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得2x2-7x+3=0.‎ 确定a,b,c的值 a=2, b=-7, c=3.‎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2-4ac=(-7)2-4×2×3=25>0,‎ ‎∴x===.‎ 写出方程的根 即x1=3,x2=.‎ 教师:与第一环节中的第(1)题对比,哪种解法更简捷?‎ 四、练习巩固 教材第43页“随堂练习”第1~3题.‎ 五、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3.用公式法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 六、课外作业 ‎1.教材第43页习题2.5第1~4题.‎ ‎2.一张桌子长4 m,宽2 m,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铺在桌子上时,各边下垂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本节课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配方时的个别过程,使之与后续知识学习相一致,添加了例题和练习题.本节课不能仅 4‎ 仅让学生背公式、套公式解方程,而应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亲身体会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