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 汽化)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 汽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液体(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交流探讨知道生活中的汽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热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 【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 【新课引入】 师 请同学们思考: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 师 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向气态的转化——汽化.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6-19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规定,以及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等内容,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 7 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汽化的方式一:沸腾 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举例说明什么是汽化? 生:像水变水蒸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师 汽化有哪几种方式,什么是沸腾? 生:汽化的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二、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师 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4)水沸腾后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 (5)最后水煮干了,水去哪里了? 师 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多媒体课件) (1)设计并进行实验. 7 (2)实验过程中的“三观察”. a.仔细观察: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对比观察: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液面后破裂. c.定量观察: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左右时,每隔1min(或2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 (3)实验现象:随着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不再升高.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数据,描绘水沸腾图像,并分析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7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实验结论. 师 为什么水沸腾前内部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表示疑惑.(估计学生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的印象) 教师总结: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后,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后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 师 请各小组代表积极举手发言,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1: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2: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3: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1.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2.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液面上气压不同,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水中加盐或糖,沸点升高,加入酒精沸点降低). 3.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汽化的方式二:蒸发 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师 什么是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什么?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生:只有液体表现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是将衣服展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动. 师 请同学们将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 生1: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清凉的感觉,用手扇时会感到更凉. 生2: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制冷作用. 生3: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得慢,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生4: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7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 师 蒸发和沸腾有什么异同点?(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回答) 生: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表面和内部吸 【课堂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作业2 3 4. 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 【课后作业答案】 2.C 3.B 7 1.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虽然沸腾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学生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呈现出探究活动较为详细的探究过程,如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画出图线,分析数据,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可提出“ 7 怎样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2.教学中,突出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从蒸发快的晾衣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利用课堂学生小实验——在手背上滴、擦酒精,让学生感知蒸发有制冷作用,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以此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教学中,在得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后,我将沸腾和蒸发现象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理解.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