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作文指导——从小事中写出神奇
作文指导——从小事中写出神奇 生活中,有很多不值得写的小事: 1.每天早晨出门,亲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总要唠叨一句——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别跟同学打架,上课认真听讲等等,我们觉得老人很“迂道”,特心烦,极度渴望自己或者他们能远离家门,让耳根获得一份彻底的清静。 2.晚上刚打开电视机,便有人过来,不合时宜地问一句:“你作业都写完了吗?”我们轻松的的心情会瞬间降到冰点,心烦气躁,于是摔了遥控器,悻悻而去,我们觉得自己的父母总是那样不尽人情,渴望自己早些长大,尽快离开这些恼人的约束。 3.向父母要点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总是问这问那,不是一口回绝,就是大打折扣,我们常常抱怨父母抠门,渴望经济独立,自己花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4.饭后闲暇或者周末,到楼下和同龄的小朋友玩,彼此难免要闹矛盾、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每到这时,父母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我们骂得狗血喷头,我们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恨他们,几天都不想跟他们说话。 5.周末,想看看电影,玩玩游戏,逛逛公园,彻底放松一下,可父母给自己报了无数个补习班,让我郁闷异常,这还不算,他们像不知疲倦的“监工”,全程陪同上课,就连课堂“溜溜号”、下学路上“撒撒欢”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恨得我们牙根都痒痒,有时甚至期望他们能生几天病。 ...... 这些寻常小事,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经历,最真实的生活。它们每天在我们的身边,一次次重复上演,像野草一样生长,如空气一样如影随形。它们是那样的讨厌,那样的俗不可耐,这些粗鄙的东西,怎么有资格进入我们的高雅文章呢?我们一拿起笔来,就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恰恰来自这种浅薄的感受。其实,这些“朽腐”、“粗俗”的小事,正是我们最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的神经和思想不在这些事件的表面上“溜冰”,深入地、多角度地思考这些庸俗小事的内涵,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些“恶俗”的材料,就会转化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下面是毕淑敏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反复阅读,我们就会找到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路径”: 回家去问妈妈 1.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2.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以前我一提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总是说知道啦,别再啰嗦。 6 3.我静静地倾听完妈妈对过往的描述,才知道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竟潜伏着无数的盲点。 4.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5.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口无遮拦地表达我们的不满: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啊?从此,母亲就禁了声。 6.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都珍藏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想,那份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我们的身边。 7.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或许有一天,那些素淡但却唯美异常的章节,我们还未曾读懂,作者就会撒手离去。从此我们将面对书中无数无法破译的悬念和秘密,流落世间,就像迷茫飘零的红叶。 8.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9.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讲那些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的故事。 10.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11.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原文更长,根据写作篇幅需要,有删改) 这篇文章的原始素材,就是作者嫌弃母亲“迂道”,老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从此母亲再也不提及这些往事。材料平俗得让人惊诧,但作者却能将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点石成金,写得催人泪下,让读者拍案叫绝。 为什么我们觉得不值一提的东西,到了作者笔下就会如此地光芒四射呢?学习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研究别人的优秀作品——总结写作规律——学习模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先弄明白,作者的写作脉络,从中找到规律。 一全文的写作脉络 6 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的主脉络属于情感脉络:厌烦母亲唠叨——理解母亲唠叨——倡导人们认真倾听母亲的唠叨。 我们可借鉴的规律:以情感脉络构建全文的写作框架。 1.厌烦亲人叮嘱——理解亲人叮嘱的内涵——倡导大家珍惜这种叮嘱。 2.厌倦亲人的管束、提醒——理解亲人管束、提醒——倡导大家珍惜这种管束、提醒。 3.厌倦亲人制约消费——理解亲人制约消费——珍惜亲人制约消费。 4.误解亲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深刻理解亲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珍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 5.讨厌父母“报班”、“跟班”——理解父母“报班”、“跟班”——珍惜父母“报班”、“跟班”。 二.逐段分析作者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第一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记叙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小事,刻画那一刻自己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交代自己重新认识母亲唠叨的原因,突出我受到触动之大。 (二)具体写法 1.顺序安排——先写我去敦煌游玩归来如何做的,后写主要人物母亲是如何做的,最后写我内心的感受——震惊。 2.写作技法运用:(1)设置悬念——借助母亲突如其来的话:“我曾经抱着你走过安西”设置悬念;(2)为下文我改变认识和做法做铺垫——刻画我当时内心的”震惊“为下文我改变了对母亲唠叨的认识,并以此为“推手”,推动故事情节自然发展。 第二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交代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我去过安西,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我厌烦母亲唠叨,嫌母亲喋喋不休地讲那些“一文不值”的往事,不让母亲说那些恼人的往事。母亲不说,我自然不知道。 (二)具体写法 1.借助主要人物——母亲之口,概括交代发生这样的事的主要原因。说话时间可以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也可以是事件发生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上中,这样的话有的是当时说的,有的是时候说的,应根据客观实际来确定。 2.采用因果倒装的形式设置悬念。第一段先写事件的结果,这一段再交代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正常情况下都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采用这种写法,会产生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6 自然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同时强调了拒绝沟通带来的危害。 第三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刻画”我“受到触动后的行为转变——认真倾听母亲的唠叨,以及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新发现)、“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新发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竟潜伏着无数的盲点。”(新感受) (二)具体写法 1.顺序安排——先写行为改变,后写新发现、新感受; 2.详略安排——行为改变部分略写,借写新发现、新感受,顺便交代,我的新发现、新感受部分详写。 第四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回忆过去自己不理解母亲的唠叨,”我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母亲,基于这种认识,自己是如何做的,多角度反思自己的错误,表达自己的悔悟、愧疚之情。并且在反思中揭示母亲唠叨的本质——那是一种无时不在的爱的关注——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二)具体写法 1.运用回忆法——借助回忆,写过去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2.运用对比法——将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与对母亲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3.运用画龙点睛法——在对比过后,直接点明母亲行为的再认识——母亲的行为是一种无时不在的爱的关注。 【过去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母亲的认识——父母没有能力再给我们新思想,新帮助。 【过去自己的行为】1.轻视母亲外出寻求新世界。2.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3.从不关心母亲。4.我们在意上司、在意周围人、在意朋友、在意恋人,就是不在意默默关注我们的母亲。 第五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醒悟过后,重新感受老人过去的那些行为,以及我们当时采取的粗暴行为、母亲的做法。 (二)具体写法 6 1.联想法——运用比喻,把老人过去的行为比作老艺人精心打磨自己的艺术品,“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大漠她们制造的精品”。 2.采用对比法——我们的行为是那样的简单除暴,母亲的行为是那样的隐忍。 第六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与第四自然段相呼应,站在醒悟后的时间点上,揭示当初自己对自己认识错在哪里,对母亲的认识又错在哪里,深刻反省自己。 (二)具体写法 采用前后呼应的方法——先后运用两次呼应,一是针对第四段“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揭示实际上我们远没有长大的原因;二是针对第四段,自认为母亲只能给我们童年的呵护,不能给长大的我们以新的帮助并毅然外出,揭示母亲实际上给我们的帮助无穷无尽,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而已。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长大的原因:(1)不懂得如何面对自己的秉性、弱点、顽皮、艰辛、失败。(2)不懂得母亲是最关心我们的人。(3)不懂得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母亲给我们的呵护、帮助和指导是无穷无尽的:(1)默默关注我们,在心底把我们的不足做成详尽的档案;(2)随时用唠叨的方式对我们进行直接指导。 第七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假设未来的某一天,母亲去世了,我们远离了母亲的唠叨,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生活。突出没有母亲的人生指导,我们将面临的痛苦,揭示母亲指导的重大意义。 (二)具体写法 1.采用联想法,先把自己比作一本母亲用鲜血写成的书。 2.然后采用虚写法,运用假设,设定某一天母亲去世了,我们将面对的无助、迷惘的生活。 重点写未来将面对的无助迷惘的生活:(1)我们还未曾读懂,作者就会撒手离去。(2)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破译书中的悬念和秘密。(3)流落世间,就像迷茫飘零的红叶。 第八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承接上两段对母亲行为和行为意义的深刻认识,发出回家问母亲的号召。 (二)具体写法 承上启下,运用比喻,发出号召。 第九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6 将上面的号召具体化——由回家问母亲,上升到具体问那些内容:(1)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2)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3)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4)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5)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讲那些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的故事。 (二)具体写法 1.结构上紧承上文——上文写回家问母亲,这里就写具体问什么; 2.概括向具体转换——前一段的问是概括,这一段的问是具体。 第十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在前面倡议回家问母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快回家问,然后揭示快回家问的原因。 (二)具体写法 1.层层深入写法——由回家问,到问什么,再到这一段的快回家问,一层层向纵深推进。 2.运用比喻写原因,生动形象,发人深省。 采用暗喻、借喻的方法来交代快回家问母亲的原因:(1)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2)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作内容和具体写法 (一)写作内容 揭示我们改变做法——回家问母亲的意义。 (二)具体写法 多角度升华主题。回家问妈妈——是给母亲一个机会,意义是——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回家问妈妈——是给自己一个机会,意义是——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