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3课时)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3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三课时 课程标准 ‎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要求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3.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4.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具体事例,领会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结构分析 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而展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为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虽然台湾及外国反华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分子分裂中国的图谋绝不会得逞。‎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本课虽主要概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为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呈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本目重点。‎ 以上三个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共同构成了这一主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概括并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突出成就。‎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涉及到的一些重点概念比较抽象,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等等,不易于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评价时,应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 第三课时【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内容点析 ‎1.为了维护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1949年春夏,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对国民党政府与各国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外国使节只当侨民看待;对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进一步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 ‎2.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新中国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中美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从此,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党和政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世纪之交,我国开展了积极主动和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同许多国家都确定了面向21世纪发展双边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进一步提高,为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区域性经济论坛,成立于1989年。自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各成员国的领导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非正式会议。其宗旨是“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与投资壁垒,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1991年中国加入APEC后,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10月更是成功举办了上海APEC会议。‎ 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这21个成员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6%,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6.上海APEC会议见《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7.‎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此后,五国元首每年轮流在各国举行会晤。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五国在政治、安全、外交和经贸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面互利合作。由于五国元首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因此这一合作进程后来被冠之以“上海五国”的称谓。“上海五国”掀开了五国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对增进五国相互之间的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8.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的“上海合作组织”为亚欧大陆一个新的多边合作组织,包括“上海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将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六国元首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探究:只有国家利益不变 内容点析 ‎1.‎1950年8月27日~‎11月10日,美国侵略朝鲜的飞机不断侵犯我国东北的领空,扫射轰 炸我国城镇和村庄,杀伤我国居民。美国侵略朝鲜的海军于‎9月30日在公海上对我国商船开枪并进行强行盘查。美国驻远东和东亚的第七舰队在我国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从1950年起,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协助蒋介石派遣武装特务窜扰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多次侵犯我国领空、领海。‎ 图1-39为1950年11月,中国代表伍修权在安理会上发言,谴责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情景。这是新中国代表第一次出席联合国的会议。‎ ‎2.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与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访华期间,代表团参观了长城和故宫。图1-40拍下了代表团登上长城时的兴奋之情。‎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应邀回访美国。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中断的局面,使中美和解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乒兵外交”是中美关系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3.‎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时30分,飞机停稳后,尼克松总统与夫人走出舱门。待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已经微笑着伸出手,周恩来也迎上去,两双坚定而有力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尼克松激动地说:“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周恩来说:“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 电视镜头记录下这个历史场面,并通过卫星传到全世界。它宣告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 ‎4.‎1978年12月16日,中美同时公布两国建交公报,宣布两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项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1953年1月~1959年4月,杜勒斯任美国国务卿,他一贯敌视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坚持不承认中国。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他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与中国代表握手。会议期间,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却也只能摇摇他的胳膊权当握手 ‎6.‎2003年8月6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进行了反恐军事演习。演习着眼于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形势,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恐怖斗争的成功经验,共同探索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这一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演习对于加强各成员国在军事领域的互信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提高联合反恐作战指挥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活动目的 ‎“小球推动大球”,以中美关系的演变为主线,以二十多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典型事件或发生的显著变化为个案进行剖析,直观、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让学生在探讨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变化过程中,分析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与作用,认识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成绩与特点。‎ 实施建议 导入建议 复习导入 可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第一课与第二课的内容,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对立、美苏争霸是主要矛盾。)“那么,美国对亚洲采取了什么政策?其结果如何?”(抑制中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扶植台湾;结果以失败告终。)“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怎样抑制中国的?之后美国对华态度是否发生过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对中美关系变化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多种图片资料,尽量给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 让学生观察图1-39至图1-42,阅读图片说明。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图片反映的核心内容。(50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关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 ‎○ 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中美关系出现好的势头?(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作用。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 ‎【活动答案】‎ ‎○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渐为美苏争霸替代,所以才出现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难忘的镜头 ‎○ 可指导学生从国际局势和二战后的中美关系两方面来考虑(可参考上文内容)。‎ ‎○ 略 ‎2.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教学建议 可先借助《世界政区图》及有关图片资料,对这部分内容作简要说明,帮助学生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我国的意义。然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这一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 “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活动答案】‎ ‎○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m]‎ ‎○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