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 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 课件

词 五 首 梦江南 温庭筠 温庭筠 :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 到 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 他喜讥刺权贵 , 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 , 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 , 终身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 作者简介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 温庭筠 倚 ( )( ) 斜晖( ) 悠悠( ) 肠断( ) 白 蘋 洲( ) ( ) yǐ p í ng 凭靠 夕阳的斜光 闲静的样子 形容极为伤心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梳洗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 ,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独 倚望江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 , 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 , 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 , 但在思妇眼里 , 成了 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 斜阳欲落未落 , 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 , 悠悠无语流去 。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 , 斜晖脉脉 , 江洲依旧 , 不见人影 , 能不肠断 这首小令 , 只有二十七个字 。 “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 , 而是特定人物 ( ) , ( ) 特定条件下 , 一种特定情绪 ( ) 的反应。 小 结 思妇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喜悦和激动 形象刻画 ①② 动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静态 景物描写 ⑤ ③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 肝肠寸断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 梦江南 》 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简析 】 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一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到明的声声入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其意境之萧瑟凄凉,对后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创作深有影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 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 六一诗话 》 )李东阳在 《 怀麓堂诗话 》 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 故乡景象 “ 凫雁满回塘 ” 。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虚实相生 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情景交融 首尾呼应 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情感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小 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赏 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大概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诗的第二句说“古祠”“高树”是不会了解苏武生前事迹的意义的,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作者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四年,作 《 渔家傲 》 乐歌数阙。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 “ 塞下秋来 ” 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 “ 穷塞外之词 ” 。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 异 · 时间 统领全文 地点 · 异 雁去 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边地荒漠 将士思乡 景 情 衡阳 雁去 无留意 人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思归 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塞的空旷辽阔 声音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西北荒漠 暗示 敌强我弱 的不利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 借酒浇愁 数字对比写思乡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不寐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 感慨 情怀 渔家傲 范仲淹 上阕写景 雁去 边声 孤城 长烟 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 异 家万里 - 归无计 羌管悠 - 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泪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中心思想 《 渔家傲 秋思 》 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变型默写: 1. 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 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 由 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5. 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 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 《 东坡乐府 》 ,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 “ 豪放 ” 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这首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赏析 1 、 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 、 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狂 2 、 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 、 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2 、 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3 、 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 —— 豪壮 4 、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小结: 东坡词欣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 “ 乙卯 ” 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 ),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 “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 (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试比较这首与课文的不同点。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此 词 题一作“春景”。上片写 ( ) 。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 下片写 ( )。用( )手法,表达主人公 ( )心情。 暮春自然风光 自然背景中的人事 借景抒情 惆怅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词生动、传神地描绘了 ( ) 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 ( ) 的心情。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孤鸿 幽愤寂苦 西江月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 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风格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 《 浣溪沙 》 中的一首,描述他 在( ) 的见闻和感受。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乡间 第三方 第三方 上片 ( ) ,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叫卖黄瓜。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写景,也写人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结尾一句,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 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第三方 第三方 第三方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词 上片叙写于东坡 ( ) 临皋之景 。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 , 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 ( ) 的心境。 全词 ( )(表达方式) 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豪饮后醉归 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 叙事、议论、写景、抒情 浣溪沙 苏 轼    游 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雨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沙湖道中遇雨 苏 轼 武陵春 李清照 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 ( 1084-1155 )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 。 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崇宁元年( 1102 ),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 “ 奸党 ” ,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 1103 ),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 《 金石录 》 一书。大观元年( 1107 ),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 “ 奸党 ” ,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 1120 )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 1132 )赴杭州。绍兴四年,作 《 金石录后序 》 。绍兴中,以 《 金石录 》 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 《 宋史 · 艺文志 》 著录 《 易安居士文集 》 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 《 漱玉集 》 ,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 四库提要 》 )   李易安作重阳 《 醉花阴 》 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 只有 ‘ 莫道不销魂 ’ 三句绝佳。 ” 正易安作也。( 《 词苑丛谈 》 )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 白雨斋词话 》 )   易安佳句,如 《 一剪梅 》 起七字云: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 李清照纪念堂 (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赏析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 53 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 已是 暮春 时节。 暗指: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 倦 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 含蓄 手法进行 间接抒情 。)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 —— 直接抒情 闻说 双溪春尚好, 也拟 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想要 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 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 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 化虚为实 “ 闻说”、“也拟” “只恐” 是用 欲抑先扬 手法 ,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风格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3. 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小 结 唱唱 《 武陵春 》 李清照词欣赏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 思念丈夫 的心情。 前两句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 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 , 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 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 之情。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 赏菊饮酒 的情景。 末 三句 直抒胸臆 ,写出了抒情主人公 憔悴的面容和愁苦 的神情。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总之,该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 《 漱玉集 》 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 1140 - 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 美芹十论 》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他曾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 13 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 )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 《 美芹十论 》 ,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 《 九议 》 ,进一步阐发 《 美芹十论 》 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绍兴三十一年( 1161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 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 《 稼轩记 》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 论盗贼札子 》 ),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 1181 )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宋宁宗开禧元年 ( 公元 1205 年 )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 的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同甫才气超群,喜谈兵,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辛弃疾退居上饶,陈氏相访,二人同游鹅湖,纵论天下恢复之事,皆以气节自负。过后,陈亮有 《 贺新郎 》 词记其事。辛弃疾亦有数词寄之,其 《 贺新郎 》 云:“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可见,二人志同道合,均是试图补天的爱国志士。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这首 《 破阵子 》 大约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的声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 一、二句写了 “ 我 ” 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2 .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3 . “ 沙场秋点兵 ” 中哪个字用得好? 1 .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 醉 ” 和 “ 梦 ” 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 .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 . “ 秋 ” ,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1 . 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 .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词中着力铺写的 梦 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等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 。 总结全文 辛弃疾词欣赏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登上郁孤台看到台下 “ ____ _ ” 想到了 “ _____ _ ” 。 词中 ___ _ 这 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悲叹之情 。 从 ____ _ 可 以看出作者冲破阻力 , 挽救国家的决心 。 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此首 《 菩萨蛮 》 ,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今 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究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忧愁,听到深山传来凄凉的鹧鸪声。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革录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忆旧 , 气势恢宏 ; 下片感今 , 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 《 金粟词话 》 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风格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 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 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店还在树林边, 小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 表达 了作者 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 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风格 风格 风格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表面上颂扬 孙权, 实际上是对朝廷的讽刺。 这叫借古讽今。 该 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 毫无斧凿印迹, 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 名句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 对比 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风格 风格 含“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作 业: 背诵默写这五首词 再 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