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电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电阻

‎《电阻》‎ 课 题 ‎16.3电阻 课时安排 共( 1 )课时 课程标准 ‎ ‎《课标》22页:‎3.4.2‎知道电阻。‎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能说出电阻大小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根据生活体验结合教师引导,能说出电阻的作用,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经历小组合作探究,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方法 演示法、猜想假设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学教学演示实验盒 课前作业 阅读课本,写出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符号,以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8‎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导体图片 提问: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启发学生思考)‎ 演示如图的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从而导入新课。‎ 课中作业 环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阻 8‎ 节 二 活动1: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线、铁线和镍铬合金线的导电情况。自己设计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2:再让学生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碳钢丝、康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同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灯泡亮,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灯泡亮;接入铜线比接入铁线时电流大,接入铁线时比接入镍铬合金线时电流大。小灯泡亮时电流大,小灯泡暗时电流小。‎ 归纳总结: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活动3:让学生自学课本63页到6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电阻的符号和元件符号如何表示?‎ ‎(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阻器呢?‎ 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归纳总结:(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电阻 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3)电阻的符号是R,电路图中的符号“”。‎ ‎(4)电阻单位有: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关系:1 kΩ=103 Ω,‎1 M Ω=106 Ω。‎ 8‎ ‎(5)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电视机、收音机和耳麦的调音旋钮,各种家用电器的电路板上有各种各样电阻器。‎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探究点二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活动1:对于电阻这一物理量?你还有哪些质疑?还想知道有关电阻的哪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质疑:由课本上“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可发现“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还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活动2:由学生的质疑,进一步的提出,那么电阻的大小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如何来验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根据每个小组的发言和交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 8‎ ‎ ‎ 活动3:自主探究,搜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 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①‎ 镍铬 ‎10‎ ‎0.16‎ ‎②‎ 镍铬 ‎20‎ ‎0.16‎ ‎③‎ 康铜 ‎10‎ ‎0.16‎ ‎④‎ 康铜 ‎20‎ ‎0.16‎ 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活动4:得出结论,分析交流 实验结束后,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 归纳总结: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和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活动5:学生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一下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描述出实验现象,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8‎ ‎ ‎ 归纳总结:导体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一般来说,当导体的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变大。‎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 ‎(修改人: )‎ 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新课标中指出:“物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这节课利用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导致小灯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导体(铜线和镍镉合金线)接入电路,灯亮不同?”从而指导学生阅读,从导电性和对电流的阻碍两方面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对学生掌握电阻理解其含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本节课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的渗透,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通过用小灯泡亮度体现电阻的大小使学生对转换法有了进一步认识,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汽车走不同路面阻碍不同与电阻类比,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8‎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