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2.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5.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6.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11‎ ‎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7.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 A.分子非常小           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8.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 A.分子水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9.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二、多选题 ‎10.以下现象和所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打开醋瓶盖能闻到酸味-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B.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存在间隙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分子间存在引力 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时,所有分子将停止运动 B.扩散只能在气体或液体中进行 C.物体内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1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打开瓶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B.大风天气,天空中出现扬尘 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变甜了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上充满卫生球味 11‎ ‎1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面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液态乳胶变干后才能将木制家具粘牢,说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比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强 ‎14.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现象:钢丝绳很难被拉断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15.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三、填空题 ‎16.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 ______ 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______ .‎ ‎17.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 ______ 现象,说明液体分子 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1‎ ‎ (1)图a和图 ______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在 ______ . (2)图b和图 ______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 . (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 .‎ 1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D    3.D    4.C    5.D    6.A    7.D    8.D    9.A    10.AD    11.CD    12.ACD    13.AD    14.ACD    15.ABD     16.30;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7.扩散;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8.d;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e;引力;间隙 【解析】 1. 解: 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是蜂蜜的芳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吸引了蜜蜂,是扩散现象; A、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4)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 11‎ ‎ 2. 解:小红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说明粽子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被小红闻到了.不能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的组成情况. 故选D.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用扩散现象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中招的热点. 3. 答:由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且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当将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进入零件分子间的间隙,从而渗入零件的表层.故D正确. 故选D.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4. 解: 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一般来说,闻到气味或者扩散现象都能说明是分子的运动. 5. 解: A、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同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11‎ ‎ 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 D、因为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特点和其相关因素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分子动理论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 6. 解: 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笔画是由许多黑色的小颗粒组成的说明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发现这条线是“断裂”,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2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才会导致混合合总体积变小,故A正确. 故选A.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本题考查分子的动理论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分子的动理论内容. 7. 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8. 解: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D正确.‎ 11‎ ‎ 故选D.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间存在间隙,并且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注意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9. 解: 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平衡距离,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故选A.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据此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要知道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 解:A、打开醋瓶盖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A正确; B、海绵容易被压缩并不是分子有间隔造成的,分子是看不见的,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故C错误. D、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故D正确. 故选AD.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11. 解:A、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很小,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很大,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0℃‎时,分子在运动,故A错误; 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发生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故B错误; C、物体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 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CD.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 11‎ ‎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也是中考基础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 12. 解: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符合题意; B、大风天气,天空中出现扬尘,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合题意; 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变甜了,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上充满卫生球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故选ACD.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要把宏观物体或者物质的运动和微观分子的运动区别开来,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的这个基本条件. 13. 解:A、花香四溢,说明花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碎的镜子靠在一起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作用力的距离,故B错误;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而是因为其本身内部就有空隙,故C错误; D、液态乳胶变干后,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引力变大,说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比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强,故D正确. 故选AD.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记住分子动理论的三条基本内容,此类题目难度不大. 14. 解: A、空气中沙尘飞舞是沙尘的机械运动,沙尘是可以眼看到,不是分子,故A不合理; B、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合理; C、钢丝绳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合理; D、冬天尼龙衣服易粘空气中的灰尘,这是穿在身上的衣服由于相互摩擦,使衣服上带了电,而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衣服容易会“粘”‎ 11‎ 灰,这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合理. 故选ACD.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②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的运动的区别. 15. 解: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是糖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说么分子间有间隙,属于分子动理论知识,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掌握分子动理论内容,熟悉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16. 解: (1)因为‎1m=109nm,所以3×10‎-8m=3×10-8×109nm=30nm; (2)两水滴互相靠近时,能自动的汇聚成一滴,这表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故答案为:30;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根据长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此题是一道基础题. 17. 解: 在量筒里装入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变模糊了,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属于基础题目. 18. 解: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1‎ ‎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答案为:(1)d;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e;引力;(3)间隙. (1)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几天后,硫酸铜和水之间扩散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3)酒精与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4)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撤去压力也不易分开,是因为压紧过程使得两铅块有较多分子被挤压靠近产生了分子间引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