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共22张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必背字词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璃 眼花缭乱 珐琅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缀满 绸缎 必背句子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 筑,……那就是这座名园。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 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疑难问题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注意反语的作用。 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易错问题 易错字;成语使用;修辞;书信格式。 学习路线图 1.快速识字词 一、魔法背知识 赃(zāng)物 箱箧(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珐(fà)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缀 (zhuì)满 绸(chóu)缎 给(jǐ)予:“给”多音字,本课是“供应”意,读“jǐ”;“交付,送与” 意,读“gěi”; 一、魔法背知识 赃物:形声字,左形,与钱相关,与“脏”同音。 缭(liáo)乱:“缭”形声字,从糸(mì),与丝有关,尞(liáo)声,与 “瞭”、“嘹”、“撩”形近,注意区分。 惊骇(hài):马受惊害怕为“骇”,与“骸”形近音不同,读四声。 缀 (zhuì)满:用丝线缝补为“缀”,注意与“掇”、“啜”、“辍”区 分。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①荡然无存: 形容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不留下。 ②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③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④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⑤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拆词记忆法:将词拆开,理解每个字的意义,整合起来就是整个词的意义。 3.快乐背句子 1)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 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 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 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 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 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运用排比、比喻,将圆明园比作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人类幻 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写出了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特点,语言中流露出作者对圆明园的 赞美之情。 3.快乐背句子 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 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圆明园比成了亚洲文明的剪影,形象地表明圆明园是属 于世界的亚洲文明杰作,含蓄地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令人惊骇”一般是说使 人惊吓,但是在这里它却有褒扬的作用,反话正说,实际上是在赞美圆明园美到了 极点。 4.写作背景 一、魔法背知识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 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圆明 园,清代名园。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 并纵火焚毁。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 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本文就是雨果就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答疑全频道 1.作者从几个方面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阐明自己的看法? 答疑: 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给予高度的赞誉。 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表示极大的愤慨与憎恶。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二、答疑全频道 2.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答疑: 总评:“世界奇迹”。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称其 是“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是世世代代的结晶。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 文明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二、答疑全频道 3.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答疑: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二、答疑全频道 4.“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疑: 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 人类。作者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它表现了自己对人类文明成果的 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更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怀。 二、答疑全频道 5.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 答疑: 英国和法国。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 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 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二、答疑全频道 6.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答疑: 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 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二、答疑全频道 7.雨果用褒义词写强盗,为什么? 答疑: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 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作者用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 者的卑劣行径,彻底揭穿了他们强盗的面目。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达到讽刺的效果。 二、答疑全频道 8.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 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疑: 使用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自诩为文明人,却做出火烧圆明园野蛮行径的 欧洲人。 二、答疑全频道 9.“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 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疑: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 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易错字书写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B.小小的一杯牛奶,居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人们也许会感到难以制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 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 D A瞭—缭,B难以制信—难以置信,C不可明状—不可名状 字形辨析的基本方法:以“义”定“形”。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成语辨析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 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A A“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注意积累成语,准确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修辞辨析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 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D 解析:前三个选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书信。今天是母亲节,小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请指出其中存在的文 字书写、语言表达和书信格式等方面的五处错误并修改。 亲爱的妈妈: 您好!您寄的包裹已经收到。五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有草的绿意,有花 的芬芳,在和风细雨中,还有一个温馨的节日——母亲节。 母爱就像春雨,悄然无声但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就像春风,吹散了我心头的阴 云雾霾,帮助我度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要发自内心由衷地 说声:“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此致 敬礼! 犬子:小明 2018年5月10日 顶格写“亲爱 的妈妈” ”度”改成“渡” “发自内心” 和“由衷”重 复,删去其中 一个 “犬子” 改为 “儿子 "敬礼"顶格书写 准确掌握书信的格式,语言得体,字形正确。 四、畅通中考站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 ,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 论时政、品尝诗文、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 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 把改为 。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 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 把(或“被”) 品尝 品赏(“欣赏”“品析”“品味”) 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按照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