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教学设计(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1)

‎ ‎ 电是什么 说课稿 本节课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本章教材介绍了摩擦起电、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础。‎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教材学习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本课内容在编排上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来认识静电,防止和利用静电,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能力上都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学情分析和重点、难点 学生对电已有感性认识,但电是怎样来的却一无所知,因此,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重点;电荷是真实存在的微观物体,我们看不到,所以,电荷的分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难点。本节课我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6 -‎ ‎ ‎ ‎1、摩擦起电的探究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电荷的分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法与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关键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身边摩擦起电的事例的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利用自制教具验电娃做实验,减小了实验的难度,而且这个实验器材很有趣味性,通过这样改进实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增加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活动展开教学。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为: ‎ 教法:科学探究法 互动实验启发 多媒体直观教学 学法:主动探究 合作互助 分析总结 三、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教学流程图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题 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 ‎(二)1、实验探究-摩擦起电 ‎2、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作用 ‎3、验电器 ‎(三)、精练反馈,巩固升华 实践活动 生活中电的应用 - 6 -‎ ‎ ‎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 一上课,多媒体显示雷公电母,电闪雷鸣,用声音和画面给学生心灵以震撼。‎ ‎2002年7月2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雷击火灾,先后出现了大小19个火场、几十个火点,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雷击火灾。‎ 老师:雷公电母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掌管雷电的神,传说中他会给犯罪的人以惩罚。难道以上现象是雷公电母给人类的惩罚吗?我们赶快来学习这一课,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电早已深入了我们的生活。请看: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 我们的生活因电而精彩 ‎1、电器的工作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电使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 ‎3、无线电通讯使我们走的更远 ‎4、电子显微镜使我们看清了物质的本来面目 课前准备:泡沫塑料、丝绸、氖管、气球、塑料梳子、吹塑纸、塑料棒、各种文具、鸡毛、头发、纸屑等轻小物体 老师;什么是电?为了搞清电的真面目,我们看一个小实验。‎ ‎(二)I、实验探究-摩擦起电 讲述:拉灯绳后,教室里的灯管亮了,因为灯管里有电通过,下面,我们用灯管靠近摩擦过的物体,如果灯管也亮了,这说明什么? ‎ 演示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大泡沫塑料块接近灯管,可见管灯闪闪发亮。‎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有电 ‎(在黑暗处(或课桌内)用氖泡去接近摩擦后的吹塑纸,)‎ 经过这样的对比,充分说明摩擦过的物体带电,消除了学生对“摩擦后能吸引物体就说明起电”的疑惑。‎ 下面请同学们探究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 师生互动实验:①游戏要求:用摩擦过的气球、塑料梳子、直尺、铅笔、圆珠笔分别靠近纸屑、头发、鸡毛、塑料纤维、穿的衣服等物体,看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做游戏后做汇报;‎ ‎②老师拿气球在一个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顺势吸到另一同学脸上;‎ - 6 -‎ ‎ ‎ ‎③摩擦过的气球悬在指尖上。‎ 通过师生互动实验使学生明白身边物品也可以用于实验探究,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上述现象后总结 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例如:‎ ‎1、用手掰碎泡沫时,现象为 。请解释 。‎ ‎2、电风扇工作一段时间后显得很脏。想一想,因为什么?‎ 通过这两个练习,更加深了对物体带电的认识 ‎4、老师:摩擦为什么可以起电,请看信息窗 ‎*信息窗: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老师:摩擦可以使很多物体起电,它们带的电一样吗?下一环节:‎ II、实验探究-电荷的种类及作用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现象为(相互排斥)‎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现象为(相互排斥)‎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现象为(相互吸引)‎ 老师: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相同吗?‎ 学生:不同 两种电荷:‎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老师: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总结出电荷的作用规律吗?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 - 6 -‎ ‎ ‎ 迷你实验室:1、不友好的气球: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他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绑绳用清洁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越大,是因为(塑料捆绑绳和手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这两道实验性练习让学生轻松加深了对电荷之间作用规律的理解。‎ 老师:同学们,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手中的这把直尺是否带电,请大家帮帮忙,设计一种合适的仪器来检验。‎ 学生甲: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老师:如果是轻小物体带电,而直尺不带电,也可以吸引,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乙:我想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来检验,象上题中的头发、塑料捆绑绳一样,但不知该怎样做。‎ 老师:关键是怎样让头发、塑料捆绑绳带上同种电荷。我这儿有个小娃娃,他能告诉你怎样检验物体带电(展示验电娃)‎ 将学生情绪再一次带向高潮,学生用验电娃检验手边的物体是否带电,分析、讨论验电器的原理。‎ III、验电器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粗略比较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信息窗:介绍闪电的成因、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避雷针目的有三个 ‎1、让学生知道闪电是由于云层之间摩擦后带静电和静电的放电现象 ‎2、告诉学生雷电不是雷公电母给人类的惩罚,是一种自然现象,雷电就是普通的电,给楼房安装上避雷针就是一种防雷措施。与课文开头相照应。‎ ‎3、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用科学巨人百折不挠探索精神去激励学生 IV、精练反馈,巩固升华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融会贯通,熟练应用,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练习。比一比,是为了巩固新知;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分析讨论使知识升华。‎ - 6 -‎ ‎ ‎ ‎*比一比 ‎1、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塑料梳子与头发 的缘故;看到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 的缘故。‎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验电器是根据 原理。‎ ‎3、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想一想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几种?‎ 为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使水流弯曲呢?‎ ‎*议一议 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请你说出这种规定的道理。‎ 实践活动:静电的危害及作用 四、小结和板书设计 ‎*小结:‎ 学生分组讨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原理 摩擦起电 带电物体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验电器 正电 负电 相互作用 结构 作用 师生互动实验 身边各种物体摩擦起电 气球吸到脸上 气球悬在指尖上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