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五调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五调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3分)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2.(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C.原子是物质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3.(3分)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提示: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 ) A.装置③: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B.装置④:干燥,收集CO2气体 C.装置①:用氯酸钾制氧气 D.装置②:由a进气收集O2或CO2气体 4.(3分)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5.(3分)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一定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 C.甲溶液呈一定酸性,一定是一种酸溶液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6.(3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是常见的溶剂,则物质B、E用水可以鉴别 B.图中所有转化和反应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完成 C.若D是黑色固体,A的溶液呈蓝色,则C的类别可能是盐或碱 D.A、D、C三种物质的类别可能相同 7.(3分)已知某固体粉末由碳粉、铁粉和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红同学取该固体粉末10g于烧杯中,加入5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55.4g滤液;再将滤渣在空气中灼烧,残留物的质量为4.4g。关于小红的实验,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固体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 ②固体粉末中没有碳粉 ③滤液呈黄色 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CuSO4和FeSO4 ⑤小红同学能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8.(3分)实验室内,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三只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三个注射器内各装入85mL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的85mL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的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观察、对比曲线1、2、3,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曲线1中表示“振荡”后气压变化的线段是AB段 ②曲线3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③通过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④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 ⑤40%的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⑥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⑦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图1是由锶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图1中锶元素(Sr)形成的粒子符号是 。 (2)图2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表示的某些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物质。该物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4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E.洗涤干燥。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②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③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1.(6分)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在密闭容器中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①气体W是 ,产生白色沉淀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②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写出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的方法 。 ③溶液N中溶质可能是 (写出所有可能)。 12.(6分)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草酸(H2C2O4)在浓H2SO4作用下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CO2↑+CO↑+H2O。 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氢氧化铜样品中氢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参加反应),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m1g,E中药品足量,F中集气瓶足够大,完全反应后测得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m2g,E中质量增加m3g。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中先通一会气体再点燃酒精灯,通气体的作用是 。 (3)实验过程中观察C中的现象是 。 (4)该实验装置说明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CO2的证据是 。 (5)该样品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铜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蓝色滤液。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固体混合物 稀硫酸 蓝色滤液 2.0 未知质量 10.8 (1)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2)若实验过程中没有物质损失,请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五调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3分)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冰和水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C.原子是物质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B.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种类改变,但是原子种类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通百通,但中子数有可能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核裂变中可以再分,选项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等,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均为10个,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3分)以下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提示: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 ) A.装置③: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B.装置④:干燥,收集CO2气体 C.装置①:用氯酸钾制氧气 D.装置②:由a进气收集O2或CO2气体 【分析】A、利用装置③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 B、二氧化碳能和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反应;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D、利用装置②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应该从b导管导入. 【解答】解:A、利用装置③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完成相应实验; B、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碳,即利用装置④不能完成相应实验; C、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需要酒精灯,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该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 D、利用装置②收集O2或CO2气体时,气体应该从b端进入,因此由a进气不能完成相应实验。 故选:C。 4.(3分)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 、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同时硝酸银见光易分解,不能保存在无色瓶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硝酸银足量为:21.6g÷=34g,m=34﹣21.6﹣9.2=3.2,该选项说法正确; C、X中氮元素质量为:34g×=2.8g,氧元素质量为:34g×﹣3.2g=6.4g,X中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1:2,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3分)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一定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 C.甲溶液呈一定酸性,一定是一种酸溶液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象以及表格提供的信息,甲中是黄色的,甲是酸性溶液,乙中是蓝色的,乙是碱性溶液,蒸馏水是中性的,A指示剂会呈现绿色,现象不同,可以碱性三种物质,故A选项说法正确; B、B指示剂在乙中是粉红色的,故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一定呈碱性,可能是草木灰水,故B现象说法正确; C、A指示剂在甲中为黄色,呈一定酸性,但是不一定是一种酸溶液,故C现象说法错误;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故D现象说法正确; 故选:C。 6.(3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是常见的溶剂,则物质B、E用水可以鉴别 B.图中所有转化和反应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完成 C.若D是黑色固体,A的溶液呈蓝色,则C的类别可能是盐或碱 D.A、D、C三种物质的类别可能相同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A是常见的溶剂,则A是水,D能生成水和C,水能生成C,则C是氧气,B能与水反应,能生成E,水能生成E,则E是氢氧化钙,B是氧化钙,若是加水,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的是B,无热量放出的是E,故A说法正确; B、若A是硫酸铜,B是氢氧化钠,E是氢氧化铜,C是硝酸铜,D是氧化铜,则所以的反应都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反应实现的,故B说法正确; C、D是黑色固体,A的溶液呈蓝色,则D是氧化铜,C是硫酸铜,氧化铜不能之际生成碱,故C说法错误; D、若A是氯化铜,D是硫酸铜,C是硝酸铜,则都是盐类物质,故A、D、C三种物质的类别可能相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3分)已知某固体粉末由碳粉、铁粉和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红同学取该固体粉末10g于烧杯中,加入5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55.4g滤液;再将滤渣在空气中灼烧,残留物的质量为4.4g。关于小红的实验,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固体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56% ②固体粉末中没有碳粉 ③滤液呈黄色 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CuSO4和FeSO4 ⑤小红同学能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的反应以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取该固体粉末10g于烧杯中,加入50g足量的稀硫酸,则铁会与稀硫酸反应,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55.4g滤液,说明增加的质量为5.4g,设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m 56 2 54 x 5.4g x=5.6g 故铁的质量分数为:=56% 再将滤渣在空气中灼烧,残留物的质量为4.4g,若是只含有碳,则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消失,若是只含有铜,则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导致质量大于4.4g,故剩余的滤渣中应该是含有碳和铜;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不会含有硫酸铜; 根据铁的质量为5.6g,可以确定剩余的滤渣中碳和铜的质量为4.4g,再根据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剩余物的质量为4.4g,可以确定铜和碳的质量从而确定其质量分数; 故选:A。 8.(3分)实验室内,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三只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三个注射器内各装入85mL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的85mL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的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观察、对比曲线1、2、3,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曲线1中表示“振荡”后气压变化的线段是AB段 ②曲线3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③通过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④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 ⑤40%的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⑥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⑦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①根据“振荡”的目的来分析; ②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③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④根据曲线信息来分析; ⑤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⑥根据加入液体后压强增大来分析; ⑦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等体积的液体时,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压强最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压强最小,所以曲线1代表加入的是水,曲线2代表加入的是饱和石灰水,曲线3代表的是加入的4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振荡后二氧化碳被吸收,压强变小,故曲线1中表示“振荡”后气压变化的线段是CD段,选项说法错误; ②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反应结束后,压强变得最小,所以曲线3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③该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压强的变化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④由曲线1可知,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压强与实验前几乎相等,由此可知,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选项说法正确; ⑤由曲线可知,等体积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所以40%的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 ⑥由图象可知,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选项说法正确; 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根据该实验无法得出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这一结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9.(4分)图1是由锶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图1中锶元素(Sr)形成的粒子符号是 Sr2+ 。 (2)图2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3)图2表示的某些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物质。该物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分析】(1)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及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3)图2 表示的某些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2、4、8、11,分别是氢、氦、铍、氧、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为:Sr2+; (2)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图1表示的是锶离子,故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8﹣2﹣8﹣18﹣8=2,与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3)图2 表示的某些元素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2、4、8、11,分别是氢、氦、铍、氧、钠,可以组成一种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物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 (1)Sr2+; (2)C; (3)2H2O22H2O+O2↑。 10.(4分)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甲 (填“甲”或“乙”)。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E.洗涤干燥。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ADCBE 。(填字母序号)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②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 ③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分析】(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2)根据图二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3)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4)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判断正误。 【解答】解:(1)图一中,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因为B中有剩余固体;故答案为:B;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因为由烧杯B到烧杯C可知,NaN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甲; (3)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ADCBE;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①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还析出固体;②两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错误,因为甲和乙的溶剂不同;③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正确,因为降温溶剂不变;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错误;故答案为:①③。 11.(6分)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在密闭容器中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①气体W是 H2 ,产生白色沉淀Y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②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C和Fe2O3 ,写出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的方法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 。 ③溶液N中溶质可能是 FeCl2或FeCl2、CaCl2 (写出所有可能)。 【分析】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不会与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钙也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铜不会与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钙也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 固体粉末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气体X,X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说明X是二氧化碳,Y是碳酸钙;固体Z5.6g加入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W,固体Z全部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N,因此Z中有铁,W是氢气,浅绿色溶液N中有氯化亚铁溶液;因此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氧化铁和木炭粉,一定没有氧化铜,碳酸钙可能有可能没有;因为碳酸钙可能有,因此溶液N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 ①气体W是H2,产生白色沉淀Y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②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和Fe2O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的方法是: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 ③溶液N中溶质可能是:FeCl2或FeCl2、CaCl2。 故答案为:①H2;CO2+Ca(OH)2═CaCO3↓+H2O; ②C和Fe2O3;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 ③FeCl2或FeCl2、CaCl2。 12.(6分)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草酸(H2C2O4)在浓H2SO4作用下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CO2↑+CO↑+H2O。 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氢氧化铜样品中氢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参加反应),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氢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m1g,E中药品足量,F中集气瓶足够大,完全反应后测得C中剩余固体质量为m2g,E中质量增加m3g。 (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2)实验过程中先通一会气体再点燃酒精灯,通气体的作用是 排尽玻璃管中的气体,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3)实验过程中观察C中的现象是 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固体先由蓝色变成黑色,后又由黑色变成红色 。 (4)该实验装置说明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CO2的证据是 未点燃酒精灯通气体时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该样品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 【分析】(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即加快草酸的分解速率;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3)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即加快草酸的分解速率。 故填:催化作用。 (2)实验过程中先通一会气体再点燃酒精灯,通气体的作用是排尽玻璃管中的气体,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故填:排尽玻璃管中的气体,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C中的现象是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固体先由蓝色变成黑色,后又由黑色变成红色。 故填: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固体先由蓝色变成黑色,后又由黑色变成红色。 (4)该实验装置说明草酸分解的产物中有CO2的证据是未点燃酒精灯通气体时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未点燃酒精灯通气体时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反应前后C中固体质量差是氢氧化铜中氢氧根的质量,氢氧根质量:m1g﹣m2g,氢氧化铜质量:(m1g﹣m2g)÷=(m1g﹣m2g), 该样品中氢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m1g﹣m2g)÷m1g}×100%=%, 故填:%。 13.(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铜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g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蓝色滤液。有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固体混合物 稀硫酸 蓝色滤液 2.0 未知质量 10.8 (1)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烧杯、玻璃棒 ; (2)若实验过程中没有物质损失,请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 (2)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过滤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填:漏斗、烧杯、玻璃棒。 (2)设氧化铜质量为x,则稀硫酸质量为:10.8g﹣x, CuO+H2SO4═CuSO4+H2O, 80 98 x (10.8g﹣x)×9.8% , x=0.8g, 答: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0.8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