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 1.(2.5分)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药方是( ) A.儒家:为政以德 B.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墨家:“兼爱”,“非攻” D.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2.(2.5分)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5分)依据如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 ) 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 郡 济南郡、平原郡、北海郡、千乘郡、东莱郡、东郡、泰山郡、齐郡、琅琊郡、﹣﹣﹣﹣ 诸侯国 胶东国、淄川国、高密国、定陶国、昌邑国、东平国、城阳国、济南国、鲁国、﹣﹣﹣﹣﹣﹣﹣﹣ 第30页(共30页)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2.5分)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侯皆有儒将之气象。”出现“儒将之气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四书五经”成为考试内容 5.(2.5分)如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 C.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6.(2.5分)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原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第30页(共30页)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7.(2.5分)“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下列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8.(2.5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上述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2.5分)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创办《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康有为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 第30页(共30页) 10.(2.5分)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 D.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11.(2.5分)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与此史实相符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C.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2.(2.5分)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3.(2.5分)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30页(共30页) B.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C.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14.(2.5分)《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5.(2.5分)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这张有关一战的知识卡片记录错误的是( ) A.开始时间 B.导火线 C.主要战役 D.结果 16.(2.5分)如图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第30页(共30页) 17.(2.5分)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项法令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废除农奴制法令 D.《国家工业复兴法》 18.(2.5分)“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导致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9.(2.5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说明美国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与美国的对抗 B.西欧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0.(2.5分)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 A.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100分) 第30页(共30页)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依据图一概括“大跃进”的特点。依据图二,谈谈“大跃进”给1957﹣1960年的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伟大的战略转变”是指什么?这一转变得益于哪次会议?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什么理论的形成?试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2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时期的主要成就 时期 历史事件(或决策) 重大影响 第30页(共30页) 1978年以来 ① 农村富起来了;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1992年 ② 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③ 20世纪90年代末 香港、澳门回归 ④ (1)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材料二: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2)依据材料二回答,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数字中国。 第30页(共30页)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交通工具和电讯工具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依据材料二回答,促使“地球村”出现的最主要发明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概括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三:如图 第30页(共30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第30页(共30页)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5分 1.(2.5分)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药方是( ) A.儒家:为政以德 B.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墨家:“兼爱”,“非攻” D.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识记法家的思想。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药方”,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与题意相符。秦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2.5分)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第30页(共30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以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5分)依据如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 ) 西汉初年山东行政区划一览表 郡 济南郡、平原郡、北海郡、千乘郡、东莱郡、东郡、泰山郡、齐郡、琅琊郡、﹣﹣﹣﹣ 诸侯国 胶东国、淄川国、高密国、定陶国、昌邑国、东平国、城阳国、济南国、鲁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答】据图片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既有济南郡、平原郡等许多郡,也有胶东国、淄川国等许多诸侯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5分)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侯皆有儒将之气象。”出现“儒将之气象”的主要原因是( ) 第30页(共30页)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四书五经”成为考试内容 【分析】本题以清朝学者赵翼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据“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可知,由于西汉、东汉察举选官制度的推行,儒家知识分子受到重用。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清朝学者赵翼的话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时期。 5.(2.5分)如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 C.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知道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都是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物,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5分)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原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解答】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封建化进程。 故选:B。 【点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7.(2.5分)“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下列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第30页(共30页) A.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分析】本题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的搭配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2.5分)“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上述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坚持了103天就失败了,所以又叫百日维新。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30页(共30页) 9.(2.5分)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创办《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康有为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解答】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创办《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5分)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 D.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解答】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题干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11.(2.5分)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与此史实相符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C.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观察图片可知是井冈山会师,说法与此史实相符的是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相关史实。 12.(2.5分)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分析】该题考查祖国统一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解答】据所学知,随着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识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13.(2.5分)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C.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第30页(共30页)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关于法国大革命,学生还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面旗帜;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4.(2.5分)《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知道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所以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故选:C。 【点评】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及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 第30页(共30页) 15.(2.5分)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这张有关一战的知识卡片记录错误的是( ) A.开始时间 B.导火线 C.主要战役 D.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相关史实。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爆发。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判断是萨拉热窝事件。故导火线:德国闪击波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识记一战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16.(2.5分)如图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是( ) A.《九国公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华沙条约》 D.《开罗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根据图中的空白处前面的华盛顿会议可知此处应是《九国公约》。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 17.(2.5分)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项法令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废除农奴制法令 D.《国家工业复兴法》 【分析】本题以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为依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这项法令是《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时期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中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行,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节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第30页(共30页) 18.(2.5分)“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导致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分析】本题以罗斯福话语为依托,考查日本偷袭珍珠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可知,导致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战役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9.(2.5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说明美国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与美国的对抗 B.西欧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20世纪70年代,西欧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成为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中说“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0.(2.5分)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 A.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解答】题干“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在实现经济崛起后开始逐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在实现经济崛起后开始逐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10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第30页(共30页) (1)依据图一概括“大跃进”的特点。依据图二,谈谈“大跃进”给1957﹣1960年的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伟大的战略转变”是指什么?这一转变得益于哪次会议?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什么理论的形成?试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1)据材料图一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大跃进”的特点是急于求成,追求高速度。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使得1957﹣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2)据材料“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战略转变”是指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转变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据材料“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 (1)特点:急于求成,追求高速度;影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30页(共30页) (2)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3)理论:邓小平理论;地位: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相关知识。 2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时期的主要成就 时期 历史事件(或决策) 重大影响 1978年以来 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富起来了;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1992年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十四大) 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③ 邓小平南方讲话;(或邓小平南巡讲话) 20世纪90年代末 香港、澳门回归 ④ 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依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完成表格。 材料二: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第30页(共30页)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2)依据材料二回答,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数字中国。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我国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1)据所学知,1978年后,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由材料二和所学知,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我国对外开放由引进资金、技术到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 (3)据材料三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有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或综合国力增强);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故答案为: (1)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十四大);③邓小平南方讲话;(或邓小平南巡讲话)④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变化:由引进资金、技术到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 (3)意义: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或综合国力增强);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分三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注意对材料和图片信息的提取,识记我国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交通工具和电讯工具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 材料二: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第30页(共30页) (2)依据材料二回答,促使“地球村”出现的最主要发明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概括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材料三:如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中的火车、轮船是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由材料二“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可知,促使“地球村”出现的最主要发明是络计算机(或计算机;互联网)。科技发明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境地;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故答案为: (1)火车、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发明:网络计算机(或计算机;互联网);联系:科技发明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第30页(共30页) (3)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意思相近即可得分)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境地;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任意一句即可得)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并区分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12:0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0页(共3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