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济南市202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专题训练 诗词赏析
专题七·诗词赏析 一、古诗分类 (一)按形式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自由。如《诗经》中的《关雎》、汉乐府中的《长歌行》。 2. 近体诗,包括律诗(有首、颔、颈、尾四联,共八句)和绝句(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按主题分 1.伤今怀古。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2.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如刘祯的《赠从弟(其二)》。 3.写景抒情。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寄寓诗人思想感情。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战争动乱。多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5.行旅送别。①行旅诗: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②送别诗:多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二、技法点拨 (一)内容主题提炼和总结 1.看题目 “送”、“别”——送别诗;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怀古诗;咏(题、赞、赠)+物象——写景咏物诗; “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边塞诗。例如《塞上曲》(戴叔伦)从题目上就可以判定诗歌内容是描写边塞的诗。 2.看作者 重要作家一般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李白:想象奇特,雄健奔放;杜甫:沉郁顿挫;王维:诗情画意……。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描写边塞苍凉的景色,这与范仲淹悲壮苍凉的风格是相合的。 3.看注解小序 如《旅夜书怀》(杜甫)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可推断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 4.看意象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金陵驿》(文天祥)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悲凉凄惨形象的写照。 5.看题干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联系你读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说“鬓虽残,心未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都很熟悉,表达了诗人为国收复失土的雄心壮志。 6.看主旨句 诗歌一般讲求起承转合,“合”:收合,不但要承上句,还要统摄全篇。关注其是否为主旨句,如《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二)诗词的表达技巧分类 诗词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景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的思乡之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用典、托物言志、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象征、对比等。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3.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如采用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能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三)描绘 1.抓景点 2.突特点 3.助联想(可适当想象,加入修辞。) 例如:《雨过山村》(王建)描绘“雨里鸡鸣一两家”的景象。 先抓景点“雨”、“鸡鸣”、“家”,合理想象突出特点,看到一两家所以雨一定是细雨,能听到鸡鸣声,人家一两家,应该是幽静的。描绘如下:鸡鸣声声,循声望去,濛濛细雨中山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如崖间密开的幽兰静默着。 (四)赏析 1.内容情感型(一般为哲理句或直抒胸臆的句子) 方法:简单描绘+表达情感或启示 例如: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暗指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手法型 方法:简单描绘+手法+体现+作用 例如:赏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运用比喻,把沙比作雪,把月色比作秋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边塞的苍凉、辽阔,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 3.炼字型 方法:释义+语境+作用 例如:赏析“千骑卷平冈”(《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卷:席卷,写出出猎人数之多,行进速度之快,能生动地写出作者率领众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的场面,能体现出出猎者精神的抖擞,情绪的高昂和少年的豪情。 三、济南真题 (2019)柳梢青① 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③,任倚遍、红阑④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 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画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2018)陇头送征客 周弘正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一闻流水曲①,行往②两沾衣。 【注释】①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②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 、 、流沙等景物,渲染了 的氛围。 2.赏析“行住两沾衣”中“沾”字的妙处。 (2017)入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2016)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树阴满地、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2015)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 、 、 、 ,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四、实战模拟 (一)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二)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三)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 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四)画堂春·寄子由①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词的上阕“ ”“ ”“小舟飞棹”都富有动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在轻盈的境界,烘托出苏轼和苏辙昔日游湖时 的心情。 2.请赏析“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五)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建超然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声。④故国:故乡。 1.描绘上片作者“上超然台”所见之景。 2.下片表达了作者 、 的复杂的情感。 (六)初夏即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注】石梁:石桥;弯碕 qí:曲岸;溅溅:流水声;陂 bēi:池塘。 1.诗歌一、二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石梁、 、 、 等景物,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2.赏析“绿阴幽草胜花时”中“胜”的表达效果。 (七)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本诗通过描写 、 、暮春黄昏的景色以及门庭冷落的景象,流露出诗人 的情绪。 2.请赏析“小雨丝丝欲网春”中“网”字的妙处。 (八)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 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1.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 ”“ ”“荷花”等意象,充满生活气息,妙趣横生,表达出诗人 之情。 2.请赏析“荷花入暮犹愁热”中“愁”字的妙处。 (九)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①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烟: 指雾气。 1.诗歌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 、 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新凉到来的 之情和诗人 的心情。 2.赏析“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十)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释】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1.诗歌通过描绘 、 、 、红楼等景物,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2.诗歌第二句中“倚”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 (十一)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代为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赏析一、二句中“萧萧”“淅淅”的表达效果。 2.诗歌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十二)夜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②。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释】①筇(qióng):此代指竹杖。②塍(chã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1.诗人以冷磷、“ ”和“ ”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竹窗斜漏补衣灯”所展现的画面。 (十三)邮亭残花 徐熥 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 1.诗歌一、二句通过写 、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征途中 的心情。 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十四)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歌一、二两句中,“丹阳”交代了送别的 ,“秋”字表面上写送别的 , 实际上表达了 。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句。 (十五)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①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②。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释】①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②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③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1.诗歌前两句展现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的三、四句历来受人称道,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十六)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缓”字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十七)春日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绿阴照水、 、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请自选角度,赏析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十八)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①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②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篱落:篱笆。②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红蜻蛉伴绿螳螂”一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十九)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本诗是一首即兴之作,通过描写草萋萋、 、 、 等四幅春日画面,流露出诗人 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二十)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合理想象,描绘“露湿秋香满池岸”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二一)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 1.“春风知别苦”中的动词“知”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个动词好在何处? 2.破题而入,直点题旨的诗句是 ,这句诗抒发了诗人 之情。 (二二)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三)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 ”“ ”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二四)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二五)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二六)题奉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二七)春 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③青帘:指酒旗。 1. 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八)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①迮:[zé]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作用。 (二九)夏日六言 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1.本诗,是一首六言绝句,仅短短二十四字,却一句一景,借助溪水上涨、 、皓月已落、 ,将一幅 的山乡夏夜图呈现与读者面前。 2.本诗为写景诗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篇,任选角度赏析“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三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对三、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九年级专题训练题答案 专题七•诗词 【济南真题】 (2019)1.示例:庭院中的楝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海棠花朵朵凋零,随风飘落,不知不觉已到黄昏。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愁比作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示例二:运用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无形的春愁比作有形的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2018)1.示例:朝霜 汉草 凄凉(悲凉、凄清) 2.示例:“沾”是浸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和好友分别时泪湿衣襟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之情。 (2017)1.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2.(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2016)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2.“透”是穿透的意思。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2015)1.草、柳、桃花、李花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实战模拟】 (一)1.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二:“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二)1.“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三)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四)1.“柳花飞”、“麦摇波” 欢快、愉悦、悠闲、惬意等 2.傍晚的云彩遮住眼睛,看不见济南,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暮云多”,既是楼头远眺 所及的实景,又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借此抒写离愁曲折有致,深切动人,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 (五)1.示例:护城河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家家屋舍笼罩在濛濛春雨中。2.示例:①思念家乡;②超然豁达。 (六)1.示例:茅屋、弯碕、流水、两陂(任选三个即可) 示例:初夏时节漫步乡间的愉悦(惬意)之情或对初夏景色的喜爱之情。2.示例:胜,胜过、超过的意思。诗中指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过春天的百花烂漫。运用对比,突出了初夏时节的草盛林茂,景色宜人,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1.小雨霏霏、落花狼藉;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2.“网”:是网住的意思。运用比喻修辞(拟人),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生动表达出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留住春天的心情。表现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情绪。 (八)1.“细草”(“草”)、“西风”(“风”) 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喜悦、欣喜)2.愁,这里是“忧愁”“害怕”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虽然已经到了傍晚,但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炎热而躲藏在荷叶下面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夏游荷池时喜悦的心情和对夏季傍晚(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九)1.田畴;稻叶;日光;晓烟(以上四种景物任选其二);欣喜(愉悦);悠然自得(惬意)。2.示例一:运用拟人,写黄莺也喜欢清新凉爽的时候,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鸣唱着。黄莺的啼鸣,为这幅清新的田园图景添上画外音,仿佛在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示例二:诗人通过视觉形象,写黄莺也喜欢清新凉爽的时候,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鸣唱着。化无形为有形,以渲染气氛写出“新凉”,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 (十)1. 柿叶、清霜、碧天、竹林(任选三) 积极乐观,旷达洒脱,对壮美秋色的喜爱之情。2. 倚是“倚靠”的意思,在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中指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和红楼相依相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楼和碧水互相映衬的美态,烘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表达了作者对壮美秋色的喜爱之情。 (十一)1.示例:萧萧,萧瑟(形容雨声);淅淅,淅淅沥沥。山路上萧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湖岸的蒲苇。运用叠词(拟声词),描绘了一幅风雨萧瑟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2.示例:对故乡的思念;被贬的孤寂悲凉。 (十二)1.“萤” “月”;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或归家的心切) 2.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十三)1.微雨 飞花(残花) 愁闷(愁苦、忧郁、凄凉、思乡……)2.示例: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写自己奔波在外多年,邮亭残花可以看到,却不能观赏到自家园中花,表达了作者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时的思乡情怀。 (十四)1.地点 时令(时间)离情别绪(离别的愁绪)——此句中暗含“愁”(“心”和“秋”)2.示例一:这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示例二: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如“尽”,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示例三: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或使用叠词),如“悠悠”,表面写江水,又暗含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五)1. 示例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经过细雨的洗涤后的杨柳,变得更加茂盛苍翠,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2.示例一:这两句使用拟人手法。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春风回到故乡,把“梦”赋予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示例二:两句中使用的动词富有表现力。上句中“吹”字写春风给入眠的思乡者送来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下句中“逐”写梦一路追随春风回到故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六)1.示例:缓,慢慢的意思,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2.示例一:运用衬托(侧面描写)的手法,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借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十七)1.小雨翻萍 鹅鸭戏水(鹅鸭逐花)2.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水流去追赶桃花。运用拟人,用“争”“趁”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鹅鸭争先追逐桃花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爱春(惜春)之情。 (十八)1.一道斜阳西照,篱笆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农家正烹煮着豆荚姜芽社肉,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浓香。2.伴,陪伴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红蜻蜓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出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之情。(或表达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对自由、闲适、和谐田园生活的追求。) (十九)1.水东流 花自落 鸟空啼 孤寂(凄凉、哀伤、愁苦、叹惋等)2.示例: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山中美景无人欣赏之寂静,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时代的叹惋或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伤感。其它角度:以动衬静,以乐写哀等。 (二十)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2.示例一: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对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芬芳献给了人们的品质。示例二: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二一)1.知:理解,明白。春风深知离别之苦,故意不让柳条发青。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无知的春风写的有情有义,使它与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2.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为人间离苦的感伤。 (二二)1.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二三)1.寒 孤 2.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二四)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二五)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六) 1. 吟余小立闲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二七)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2.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春寒料峭。 (二八)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2.明天早上我要去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悲苦之情。 (二九)1.清风拂面(清风徐来也可)、繁星满天(船横浦口/笛起山前都可) 清新、恬淡、静谧、悠远 (任何一个词皆可)2. 示例:雨后溪水见涨,清风拂来,真是心旷神怡。此时月已落,繁星映满天。从视觉和触觉角度,描绘出一幅溪水上涨、清风徐来、繁星满天的山乡夏夜图。渲染出清新静谧的氛围,流露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手法也可从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层次分明等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三十)1.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清幽、高峻的特点。2.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以声衬静,用“相呼”“箫声”来反衬四明山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平静淡泊的心态、寄情山水的雅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