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能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是( ) A. 天然气 B. 地热能 C. 太阳能 D. 风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为在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空气造成污染,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会给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地热能、太阳能、风能都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安全清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考查的是哪些能源的利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属于基础题目。 2. 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振幅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同样大小的力吹,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试管中的水量不同,导致试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故选D. 【点睛】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其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一般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分子运动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B不符合题意;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用鼻子嗅气味可以鉴别物质,是因为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打开时可以嗅到气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运动,无论是那种状态,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注意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 4. 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B. 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C. “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D. 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选:C. 【点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5.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出去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平衡力的作用 C. 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消失 D. 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运动状态不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抛出去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也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会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有惯性,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人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故C错误;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员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了惯性现象、运动和力的关系、平衡力的判断及重力的存在,是一道力学的综合题,需要正确、全面理解基本规律。 6. 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在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烫,属于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分时需要注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7. 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 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当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距是:u=50cm-20cm=30cm,由于f<u<2f,所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故AD错误、B正确;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会变小,故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根据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凸透镜成像规律。 8.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向b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和变大 B. 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大 C. 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D. 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知道,R1 与R2 串联,V1 测R1 两端的电压,V2 测R2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道,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 示数之和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无论滑动变阻器如何移动滑片,两个电压表示数之和不变,故A错误;开关S闭合,当滑片P由a向b滑动时,变阻器R2 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则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U/R可知,电路中电流会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由U=IR知道,此时定值电阻Rl 两端电压变小,即V1 的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V1 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小,故B错误;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R1 的阻值,所以该比值不变,故C错误;电压表V2 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故D正确,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关系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及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确认电路的连接方式。 二、填空题 9. 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体育运动。如图所示,跳伞员从高空匀速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机械能____,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则他是以____为参照物。 【答案】 (1). 减小 (2). 减小 (3). 自己 【解析】 【详解】跳伞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将减小;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机械能减小;若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则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点睛】(1)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高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即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可; 10. 如图所示,“天宫二号”中的航天员是通过____接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各项指令,“天宫二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的装置。 【答案】 (1). 电磁波 (2). 电能 【解析】 【详解】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天宫二号”中的航天员是通过电磁波接收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各项指令;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电磁波的传播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了解和掌握,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如图所示为某款扫地机器人,其工作时是通过电机转动使内部气流速度____,压强____,使杂物进入吸尘器达到清扫的目的。 【答案】 (1). 大 (2). 小 【解析】 【详解】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当电机高速旋转把空气排出风机时,机器人内部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而外部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和灰尘不断地压进吸尘器,即杂物被吸进入吸尘器,从而达到扫地机器人清扫的目的。 【点睛】本题通过扫地机器人,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考查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是____J,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至少需____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4.2×107J/kg)。 【答案】 (1). 6.3×106 (2). 0.15 【解析】 【详解】由Q吸 =cm(t-t0 )知道,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是:Q吸=cm(t-t0)=4.2×103 J/(kg•℃)×50kg×(50℃-20℃)=6.3×106 J。若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则Q放=Q吸=6.3×106 J,由Q放=mq可知,完全燃烧煤气的质量是:m′=Q放/q=6.3×106J/4.2×107J/kg=0.15kg。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热量的计算和热值的计算,正确应用吸热公式Q吸=cm△t和Q放=mq,及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Q吸,难度不大。 13.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新型战略核潜艇。它在水面航行时排水量为9000t,受到的浮力为____N.它在水下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水的压强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 【答案】 (1). 9×107 (2). 增大 (3). 增大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是漂浮状态,此时受到的浮力是:F浮=G排=m排g=9×106 kg×10N/kg=9×107 N;在水下下潜过程中,随着海水深度h的增加,海水的密度会增大,由F浮=G排=ρ液gV排知道,潜水器受到的浮力增大;由p=ρgh知道,在核潜艇下潜过程中,海水对它的压强会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所受浮力和压强的计算,注意F浮=ρ水gV排和p=ρ水gh这两个公式,不要混淆。 14. 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拉力将重为400N的装修材料匀速提升6m,所用时间为lmin,则工人做的有用功是____J,工人做功的功率是____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 【答案】 (1). 2400 (2). 50 (3). 80%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工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是有用功,即W有用=Gh=400N×6m=2400J;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是2股,即n=2,所以拉力端移动距离是:s=2h=2×6m=12m,故拉力做的总功是:W总=Fs=250N×12m=3000J,工人做功的功率是:P=W总/t=3000J/60s=50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100%=2400J/3000J×100%=8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s和h之间的关系。 15. 如图甲所示是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象。由图可知,电阻R的阻值是____Ω.将电阻R和灯泡L接在图乙电路中,S闭合,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为____V。 【答案】 (1). 10 (2). 4 【解析】 【详解】由I=可知,电阻阻值:R===10Ω;将电阻R和小灯泡L串联在电路中,且电流表示数为0.3A时,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IR=IL=0.3A,由图像可知,UL=1V,UR=3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URUL=3V1V=4V。 【点睛】由图像甲找到对应的点的电流和电压,利用公式R=计算电阻R的阻值的大小;查图像找到电流是0.3A的值所对应的电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求出电源电压。 16. 如图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 【答案】 (1). 慢 (2). 固液共存态 (3). 不变 【解析】 【详解】冰的熔点为0℃,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搅拌棒进行搅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等冰全部熔化成液态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BC段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点睛】为了能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法,若物质的熔点较低,可以不对其加热,还可以用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不仅能够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数据;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17. 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m/s。 【答案】 (1). 3.60 (2). 0.9 【解析】 【详解】(1)由图知,每间隔0.02s,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3位置时距离为:6.20cm−2.60cm=3.60cm;(3)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所以时间是0.02×3=0.06s,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0.9m/s. 【点睛】(1)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刻度尺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在读出准确数字之后,还要读出估计数字,当物体的末端正对刻度尺的刻度时,也要读出估计数字0;(3)根据频闪的次数和频闪的时间间隔,结合图示计算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由v=计算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 18. 如图所示为小王同学设计的遮光感应烟雾探测器部分工作原理图。在一个外部光线无法进入的烟室中,装有一个激光发生器及带有一光敏电阻R0(光照越强,R0阻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的电路,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烟雾进入烟室后,激光被烟雾遮挡而使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烟雾越来越浓时,电路中电流表示数逐渐____,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某一固定值时,探测器便会发出警报。如果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你认为对电路中的R应如何调整?答:____ 【答案】 (1). 减小 (2). R应调小一点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知道,R与R0 串联,电压表测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根据题意知道,当烟雾进入烟室并越来越浓时,光照会变弱,则感光电阻阻值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由于U=IR,所以,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会减小,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感光电阻R0 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知道,若减小R的电阻值,则在R0 阻值较小时,电压表示数就达到某一固定值,所以,若要使烟雾浓度较小时探测器就能发出警报,应将电路中的R调小一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电路的动态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分析出感光电阻的阻值与光照的变化关系,然后正确分析电路结构,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公式。 三、解答题 19.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先过入射点作水面的垂线,即法线,再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光的折射定律内容,明确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0. 画出图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画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所以受力物体是桌面,作用点在桌面与茶杯的接触面上,方向垂直桌面向下,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力的示意图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21. 画出图中动力F1的力臂L1。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支点为O,过点O作力F1 作用线的垂线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F1 的力臂L1,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力臂的画法,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过支点做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所求作的力臂。 22. 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极。 【答案】 【解析】 小磁针静止时S极靠近螺线管,则说明螺线管右侧为N极,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向右,则电流由左侧流入,即电源的左侧为正极;如图所示: 点睛:由小磁针的指向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螺线管的磁极,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源的正负极。 2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答案】 (1). 薄 (2). 前面 (3). 不变 (4). 虚 (5). 能 【解析】 【详解】(1)因为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两个像相互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近误差越小,故应选薄用玻璃板;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屏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所以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时,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是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而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仍能看见棋子A的像。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即要善于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24. 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 (1)实验中,观察________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闭合开关,若导体AB不动,左右移动磁体,电路中____(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 (3)该实验的结论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___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4)如果将小量程电流表换成____,可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答案】 (1). 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2). 有 (3). 切割磁感线 (4). 电源 【解析】 【详解】因为电路中有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转动,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确定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 (2)由图知道,闭合开关,若导体AB不动,左右移动磁体,则导体与磁体间就有了相对运动,即导体做了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电路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3)该实验的结论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4)如果将小量程电流表换成电源,闭合开关后电流流过导体棒,导体棒会受道安培力作用,可以观察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所以,此时可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涉及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掌握及影响感应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的因素,难度不大。 25. 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某品牌电动汽车,驾驶员与车的总质量为1.6t,车静止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8m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此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压为300V,电流为60A,汽车所受阻力为驾驶员与车总重力的0.1倍,g取10N/kg。求电动汽车: (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匀速行驶过程中驱动电机消耗的电能。 (3)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的大小。 (4)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答案】(1)2×105Pa;(2)2.16×107 J;(3)1.6×103N;(4)1.92×107J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驾驶员与电动车的总质量是1.6t, 所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F=G=mg=1.6×103 kg×10N/kg=1.6×104 N,车静止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S=0.08m2 , 由p=F/S知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p=F/S=1.6×104N/0.08m2=2×105 Pa; (2)由W=UIt知道,匀速行驶过程中驱动电机消耗的电能是: W=UIt=300V×60A×20×60s=2.16×107 J; (3)由于汽车所受阻力为驾驶员与车总重力的0.1倍,所以,f=0.1G=0.1×1.6×104N=1.6×103 N,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态,所以,牵引力的大小等于阻力,即F=f=1.6×103 N; (4)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是: W=Fs=Fvt=1.6×103 N×10m/s×20×60s=1.92×107 J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涉及了压强、电能、速度、电功公式的运用及二力平衡的运用,难度不大。 26.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____运动。图甲中木块与木板表面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N。 (2)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有关;比较____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实验现象说明,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____(选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丁中____(选填“(a)”、“(b)”或“(c)”)类型的鞋。 【答案】 (1). 匀速直线 (2). 3.6 (3). 压力大小 (4). 甲丙 (5). 大 (6). (a) 【解析】 【详解】(1)当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甲知道,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所以,木块与木板表面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6N; (2)比较甲、乙两图知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压力大,则乙图中测力示数也大,即乙图中滑动摩擦力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若要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则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由图知道,甲图与丙图满足要求,故比较甲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故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队时应选体重大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中要选用图丁中(a)类型的鞋。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难度不大。 27. 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图甲中有一处导线连接错误无法正常完成实验,错误的导线是____(选填“①”或“②”)。 (2)正确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为了检查故障,小华将电压表拆下,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分别将电压表接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及开关两端,结果只有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则肯定出现故障的元件是____。 A.电源 B.开关 C.灯泡 D.滑动变阻器 (3)排除故障后,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为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4)你认为利用本实验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吗?答: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B (3). 0.26 (4). 0.65 (5). 不能 (6). 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该实验是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即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还需要用到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由图知道滑动变阻器同时接的是下面两个接线柱,应是“一上一下”连接,所以是②连接错误; (2)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则说明此电路为断路;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源、电压表是完好的;电压表接在开关两端时有示数,说明开关以外的电路是通路,而开关是断开的,所以,肯定出现故障的元件是开关,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因为没有电源,而没有示数,故选B。 (3)由图知道,电流表选用的是小量程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是额定电压,即U额=2.5V,故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P额 =U额 I=2.5V×0.26A=0.65W; (4)若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控制灯泡的电阻不变,但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利用本实验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测量灯的电功率的实验,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故障的查找、及电功率的计算等,综合性较强。 28.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m1为____g。 (3)没有量筒,用下列两种方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方案一: ①如图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②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为152.4g。 ③向烧杯内缓缓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为165.2g。 方案二: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 ②如图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5。 (4)根据方案一测量结果计算出小石块密度ρ=____kg/m3,测出的小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你认为根据哪一种方案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小石块密度更精确?答: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左 (2). 32 (3). 2.5×103 (4). 偏小 (5). 方案二 (6). 由于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然后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所以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不至于加水过多。 【解析】 【详解】(1)在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向调节。由图知道,指针偏向右端,所以,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 (2)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所以,小石块的质量是:m1 =30g+2g=32g; (4)由方案一②③步骤知道,倒入水的质量是:m水=165.2g-152.4g=12.8g,倒入水的体积是:V水=m水/ρ水=12.8g/1g/cm3=12.8cm3,因为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所以,小石块的体积是:V石=V水=12.8cm3,故小石块密度是:ρ=m/V=32g/12.8cm3=2.5g/cm3 =2.5×103 kg/m3。由于石块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倒入水的质量偏大,求得水的体积偏大,即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由ρ=m/V知道,所测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5)由实验步骤知道,方案二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小石块密度更精确,因为先测量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然后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所以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不至于加水过多。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考查了天平的调节、使用、读数,量筒的读数及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这都是在测量密度的实验中必须掌握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