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父亲的车技 林之云 ①记忆中,家里一共有过两辆自行车。第一辆是苏联式,大梁弯下去的那种,刹闸靠脚往回蹬,在我们老家叫倒蹬闸。那车子模样浑圆,结实,座子是皮的,很厚,也很硬。 ②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父亲出身农村,弟兄四个,做了母亲家的上门女婿。在我们老家,被叫做倒插门儿。一个倒插门儿女婿,骑着那辆倒蹬闸自行车,一骑就是很多年。 ③上世纪60年代末,家里添了辆新自行车,永久牌的,还是托北京的大姨找关系买的。车子从邮局寄过来,得专门请人来安装。那是一个夜晚,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它。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它刚成型时的样子,黝黑锃亮,闪着不一般的光泽。 ④父亲在县城一完小当老师,离家有一段距离。每到周末,父亲才骑车回家,住上一天,算是团聚。家里有什么事儿,父亲就骑着那辆永久牌去办。 ⑤父亲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上大专,学了师范,踢足球进过市队,写诗登过报纸,还写一手好毛笔字,也算得上多才多艺。可能是熟能生巧,也可能专门练过,反正印象里觉得父亲的车技很不错。 ⑥奶奶的家在另一个县的乡下,离我们生活的县城有30多华里。兄妹三人里,只有我随了父亲的姓,所以每到过年,大都是我跟父亲回老家。 ⑦那时,自行车后座上就会装得满满的,大米、白面、菜籽油,还有猪头和猪下水。面袋子垂在两旁,其他的在座位上摞起来,用绳子来回捆好几道,结结实实的。 ⑧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坐到大梁上,跟着父亲,骑行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现在想想,那么漫长的归程,对父亲的车技是很好的历练。 ⑨平时出门,有哥哥在的时候,坐大梁就成了他的专利。因为两个人都小,上不了后座,哥哥就先在大梁坐好,接着,父亲手持双把,蹲下身子,让我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再站起来,我就吊在他的身后。然后,他偏腿上车,我趁势站上后座,再顺着父亲的腰慢慢向下挪,出溜着坐好。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 ⑩立在自行车上,自然就有了高度,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紧张。有一次,我正站着,一阵风过来,将帽子吹落了。我下意识地伸出双手 ,捂向头顶。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我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那次历险,父亲后来提起过好多次,每次说完,都开心地轻笑几声。 ⑪如果出门时再加上母亲,我就只能一直站在自行车上,有了前次的经历,我的手再也没敢离开过父亲的脖子。 ⑫妹妹比我小5岁,有了她之后,一家人出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母亲要抱着她坐在后座上。现在想起来,父亲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满载的自行车,行走在故乡的人流里。 ⑬那时候,父亲的确还很年轻,妹妹出生那年,他不过37岁,比我们现在还要小不少。等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全家人一辆车出行的情景,就再也没有了。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渐渐散落了骨架。再后来,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从那之后,就再也没骑过车子了。 ⑭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年轻的父亲,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兴奋,骄傲,还是幸福?而现在,即使想问,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⑮我知道,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但他的车技,或许是全世界最少见的。每一次,当我随着他的身子腾空时,都会有一种飞的感觉。 (选自《齐鲁晚报》2017.11.9) 1.请对第③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22 (1)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 (2)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 3.文章第⑨段写到:“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请展开想象,写出“我”看到的美丽景色。(4分) 4.第⑩段中“那次历险”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5.请简析第⑮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一、1. (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诞生”一词赋予新自行车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对新自行车的期待之情。 2. (4分)(1)“回放”一词准确简洁地强调了下车的动作是上车动的重复。(2)“惊诧”一词准确描绘出父亲对我历险的惊讶和担心。 3. (4分)碧绿的田野、深绿的树木、嫩绿的禾苗,水牛,在绿色的世界里悠闲自在地吃着草;小鸟在绿色的丛林中快活地翱翔…… 4. (3分)一次,我站在自行车上,风吹落了我的帽子,我急忙伸手捂向头顶,在父亲的惊诧声中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 5. (4分)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总结全文内容;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父亲、对父亲的车技,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父母也会撒娇 乔凯凯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想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得很好,没事。”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22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选自《辽沈晚报》2017.11.4)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2)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3.文章以“父母也会撒娇”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4分) 4.请筒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二、1. (4分)(1)“眼泪汪汪”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2)“哭笑不得”一词准确写出我对父亲过分在意自己的伤口而表现出的撒娇不理解的情态。 2. (3分)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也有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最想得到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 3. (4分)强调了父母也渴望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3分)回忆父亲年轻时的坚强,与现在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凸显父亲的示弱是一种撒娇;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2分) 养成一种习惯真的很难吗? 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只要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言论。原本一位美国的整容医生在书中写到,他发现整容后的人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面孔,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特别要注意的是,习惯某个状态或者物体与形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 ②那么,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 22 ③2010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直接考察习惯的养成过程。他们让被试(参与实验的人)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有多少人可以形成习惯。被试可以选择晚饭前做50个仰卧起坐、早餐后散步10分钟或者饭前做15分钟的运动,但完成这些运动不会给予被试额外的奖励。被试需要每天登录一个网站,报告他们是否完成了前一天的任务,并填写量表。量表的题目包括“我想都不用想就完成了”等选项,以测试被试的自动化程度。结果发现,坚持到最后的被试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早期的重复在自动化行为形成中至关重,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自动化的水平将逐渐达到稳定,这时则认为习惯已经形成。平均而言,全部被试者需要66天的时间来形成这些习惯。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化差异仍然存在,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 ④但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一般认为该问题跟早期家庭教育有关。同时,神经科学领域对于习惯形成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基底节(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和前额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基底节与维持下意识的行为相关,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比如,某人看到甜食就想吃,这时候基底节让他不自主地动手去拿食物,而前额叶的工作是控制他自己不要去拿。相信大家都希望基底节在好习惯中发挥作用,前额叶在面对坏习惯时发挥作用,但如何实现现在不得而知。 ⑤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习惯的难度。本身难度小的习惯更容易习得。这里要提到斯蒂芬·盖斯写的一本书《微习惯》。微习惯就是当你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时,不是立刻让自己开足马力,而是对新习惯进行大幅缩减,让其成为一个极小的动作,一定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这些都是微习惯。 ⑥书中提到,微习惯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很多资源,所以更加容易做到;同时从心理层面来看,当我们动力十足地去做一件事时,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的阻碍,然而当我们动力不足时,谁也劝不动我们去努力。微习惯由于心理认定简单,所以所需要的动力较少,那么也就更容易养成。此外,人们还要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即使是微小的习惯或者步骤,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会变得要消耗很多意志力,这样就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容易半途而废。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围绕“养成习惯”,主要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简要概括。(2分)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化差异仍然存在,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 3.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种习惯,这种说法是将习惯某个状态或者物体与形成一个习惯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混淆。 B.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大脑中的基底节和前额叶对习惯的养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基底节与维持下意识的行为相关,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 C.早期的重复在习惯的形成中至关重要,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习惯逐渐养成,这个过程需要66天。 D.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提到,微习惯的养成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资源,因此更容易做到。 六、1.(2分)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可能跟早期家庭教育有关;微习惯由于心理认定简单,所需要的动力较少,更容易养成。 22 2.(4分)“可能”即“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说明这里的习惯的养成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分)作诠释、引资料。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微习惯,说明它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突出它“微小”“细小”的特征。 4.(3分)A 【解析】B项与第④段“同时,神经科学领域对于习惯形成的研究发现……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说法不符。 C项与第③段“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说法不符。D项与第⑥段“……微习惯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很多资源,所以更加容易做到”说法不符。故选A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那时.那人.那书 张淑娟 ①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 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爷爷,尤其到了夏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我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爷爷抱着他的收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这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大清河”,我脱口而出。“会写吗?”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古人啊,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像一个站立的人。”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 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记了吃饭。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爱看书是好事儿啊!多读书,别人抢不走。不读书,别人也替不了。”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这一页讲的是什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更详细。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耀了一番。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我只顾伤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直到爷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钱。“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⑤ 22 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竟是那样深远: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地安置自己。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深的道理。可是,他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如同没有白受的苦。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选自《河北新闻网》2017-12-12) 1.阅读全文,选文主要记叙了我与爷爷之间的哪些故事?(3分) 2.选文以“那时·那人·那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3.赏析“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怎样理解选文第④段中“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的含义?(4分) 四、1.(3分)①爷爷教“我”认字;②痴迷连环画并复述连环画;③“我”发表文章爷爷夸“我”;④爷爷临终给“我”毕生的积蓄让“我”读书。(任选3点作答,意思对即可。共3分) 2.(4分)用三个短语加间隔号做标题有含蓄、意韵深远的效果,同时也提示了文章涉及到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比作“顽皮的孩子”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受到爷爷的肯定时喜悦、 骄傲、兴奋的感情,表现了我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开心激动。 4.(4分)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大有深意。爷爷临终前由于临近去世,身体虚弱得说不出话,可是我已经在爷爷精心教育下明白爷爷想给“我”说的话“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他想让“我”继续读书写作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银 碗 酷暑炎热,集市依然热闹。货山人海,琳琅满目,繁荣景象。 星期天,我徜徉在贸易市场,想买几样称心菜,改善一下生活。迎面走来一位污垢遮衣的少年,我急忙欲避,却被挡住。“叔叔:请你帮个忙,借点钱。” “我不认识你!为啥借钱?”这明摆着是乞讨,还标榜成“借”。 “回家。出来打工受骗,白干一月,未挣分文。”少年脸红着。 “你年龄还小,咋不上学呢?” “读高中,为减轻父母负担,乘假期希望挣点学费。” 眼前的这位少年,仿佛就是我儿子,不由得勾起同情心。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曾说过,节假日打工挣点钱添补所需,尽量向家里少要钱,不为难大人。随着思绪的反应,掏出仅有的一百元递给少年。 “叔叔:太多了,五十就足够。” “不要给!装学生骗钱的多得很,别上当!”朋友喊着挡住了我的手。 22 “我不是骗子,您看我手上的血泡和厚茧。” 一百元给少年,劝他要好好读书。少年含泪微笑着点头,把打工时土里捡的个脏兮兮的小碗,强要送我作纪念,还说以后加倍偿还。推辞不掉,就把脏碗用手指夹着转悠。 钱没有了,买菜的兴致也凉了,慢步迂回。突然几个外地口音的人,瞧见脏碗问我:“师傅,你手里的东西卖不卖?” “卖啊!”我想原本就是无用之物,只是没扔。 “我看看,这是先秦银碗,古器。开个价吧!” “给合适就行,不要亏人。” “四百元怎么样?”我很高兴,心想立即出手,赶往车站还能追上少年,就柔和地反问:“太少了吧?” “看你也是内行,做这生意不是内行不中用。银碗的价值达千元,但我们住店吃饭花销大,不亏你钱给足六百元吧!”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整一年的秋天,金州大学来了封信,拆开信封见写到: 叔叔:您是好心人,去年假期多亏帮忙,我才安全返家。打工受骗人格受辱,差点自寻短见。念及父母,抱着试的态度,厚着脸皮街头行乞。回家后双亲的安慰和您的教诲一样,点燃起我心灵的火焰,发奋学习,高分考入重点大学。家境贫寒,缺学费一千元,盼您支持。 行乞学子 淤积心里长久不安的银碗款,终于有了该拿的人,我感到心情愉快,格外轻松,好像甩脱了沉重的包袱。 四年后的金秋,《宏德》杂志社汇来六千元。文友贺我大作发表,稿费颇丰。我从学生时期开始投稿的记录,直查到现在青丝花白,未给该杂志社投去一篇作品。草稿纸堆得能装一车皮,发表的作品并不多。莫名其妙,羞愧之及,我气愤地将款退回去。奇怪,汇款单不久又邮来了,多出说明:我社从未汇出此款!接着收到一封信: 叔叔:您是天下道德高尚的人,对您的帮助深表感谢!我大学毕业当了杂志社编辑,月薪加奖金五千多元,借款还清,生活幸福。汇您六千元,既是还借款,又是答谢您。五年前,我留给您的小碗是分文不值的废器,而您给了我精神上的“银碗”。我将会把您的道德发扬光大!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3分) 2.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22 3.选文中写朋友劝“我”不要给少年钱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五、1.(3分)①银碗是行文的线索。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拿着”“奔往”“寻遍”属于动作描写,写出“我”当时想将钱赶紧给少年的着急、急切的心理。 3.(5分)不能删去。通过朋友的这句话,将朋友的态度和“我”的态度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我”富有同情心,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少年。 4.(3分)“我”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占便宜的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箭一般的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 ③木头制成的风车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的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⑧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22 ⑨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⑩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⑪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作者说风车“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作者与风车的相关经历。(4分) 小时候,躲在一旁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稍大一些,①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人们外出谋生,② 2.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4分) (1)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从修辞角度) (2)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从描写角度) 3.文章第③段对风车构造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⑪段中“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六、1.(4分)①抓住时机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②风车远离繁华,怀念昔日与父母一起劳作的生活。 2.(4分)(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稻草丝比作皮影中的孙悟空,并赋予它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车吹稻草的情态,表达了对风车的喜爱之情。 (2)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小妹妹看到风车扇麦子的美妙情景时的欢快心情。 3.(2分)承上启下,表现我对风车的记忆十分清晰,自然引出下文;为后文用风车扇稻谷、小麦的情节做铺垫。 4.(4分)表达了作者对风车难挡时代消磨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以及对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2分) 酸奶的秘密,你知道吗 ①面对种类繁多概念热闹的乳制品货架,你有没有感觉困惑?为什么有些酸奶产品不用冷藏?为什么有些酸奶总是号称加了有益菌?想补钙该喝哪一种?想延缓血糖上升该喝哪一种?想控制热量避免长胖该喝哪一种?这里,真相来了! 22 ②真相1:常温销售的酸奶产品中根本没有活乳酸菌。那些装在方盒或六角形利乐包装中,能够在室温下存放好几个月的酸奶产品,实际上属于“灭菌”酸奶。简单说,生产者先将牛奶发酵变成了酸奶。但是,他们又把酸奶进行高温加热,把所有的乳酸菌都杀光了,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进了利乐包装,趁热封装。所以即便在室温下放几个月,这些酸奶既不会变酸,也不会腐败。当然,这类产品还保持了酸奶的味道,酸味浓,甜味也浓,口味很吸引人。同时,它们不用冷藏,携带方便。无法指望它们帮你补充乳酸菌。不过,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还留在里面,钙和蛋白质也没变少。 ③真相2:多数冷藏酸奶有活乳酸菌,但进不到你的肠道里。绝大多数酸奶产品中含有活乳酸菌,也就是制作酸奶时必须添加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菌)和“嗜热链球菌”(S菌)。但它们不属于能进入肠道定植的品种,只能在穿过胃肠道并光荣牺牲的过程中,帮助人体起到一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健康作用。当然,即便这些菌被胃酸杀死,它们的菌体碎片仍然能产生一些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发酵产生的乳酸本身也有利于吸收矿物质和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喝普通酸奶还是比不喝有利于肠道健康。有少数酸奶产品中添加了嗜酸乳杆菌(“A菌”)或双歧杆菌(“B菌”)。这两类菌的确保健作用更强,而且能进入到人体大肠并存活下来,不过在通过胃肠道的时候,绝大多数乳酸菌都牺牲了,在上亿甚至几十亿的菌中,只有极少数幸运的菌能被亿万同伴掩护,最终到达大肠当中,并栖息繁衍下去。由于大部分酸奶并没有标明到底有多少活的A菌和B菌,有多少幸运菌真的进入身体,就不必期待过高了,只要相信有比没有好就行了。 ④真相3:酸奶产品没有标注钙含量,不等于其中没有钙或钙含量低。有人只听说牛奶中有钙,看到酸奶没有标钙含量,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钙含量高的酸奶产品了。牛奶中的钙是和酪蛋白胶体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说,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乳钙就越多。由于我国营养标签法规只要求标注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几项,并未强制要求标注钙含量这个项目,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标。购买者只需要认真看一下蛋白质含量就好了,挑出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产品,然后算算性价比,就可以决定买哪个了。 ⑤真相4: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含的添加糖就越多。酸奶的原料是牛奶,而牛奶中含有4%~5%的天然乳糖成分。乳糖甜度很低,而且其中一部分在酸奶发酵中变成了乳酸,所以发酵之后的酸奶,如果不加点糖来调和,就会酸得很难下咽。因此,至少要加6%~7%的糖,才能让酸奶口感较好。要觉得比较甜,就要加8%~10%的糖。乳糖和添加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两项加起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10%~15%之间(100克产品中含糖10~15克)。人们都知道酸奶有健康好处,但糖除了增加热量、升高血糖之外并没多大好处。所以,选择酸奶的时候,可以细看标签,在保证蛋白质含量够高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一些的品种。一般来说,儿童型产品和果味型产品,糖的含量都会偏高一些,建议少购买。 ⑥真相5:口感像酸奶的并不一定是酸奶。市面上有各种新式的产品,口味酸酸甜甜的,都和酸奶差不多,比如布丁、布林、慕斯、韩式酸奶等,让人眼花缭乱。建议消费者好好看看包装上的“产品类别”这个项目。布丁也好,布林也好,慕斯也好,都是含奶的甜点,不属于酸奶类型。它们的特点是蛋白质低于普通酸奶,而脂肪比普通酸奶高得多,甚至可达6%~8%(普通酸奶不超过3%),糖分也相当足。在营养价值方面,都比正常的酸奶低得多。偶尔吃吃满足口感可以,若天天用它们替代酸奶来喝,就相当不明智了。不仅损失钱还损失营养。至于号称是外国类型的酸奶,不妨看一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比较一下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有些产品蛋白质含量可高达6%,而有些只有2.5%,完全不比传统产品强。还要再看看碳水化合物含量,正常应当是11%~12%,有些产品会高达15%左右,这一看就明白,无非是用更甜的口味吸引嗜甜的消费者而已。还是购买那些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产品最健康。 (选自《生命时报》) 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主要说明了关于酸奶的哪几个真相。(3分) 2.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不过在通过胃肠道的时候,绝大多数乳酸菌都牺牲了。 (2)乳糖和添加的糖都是碳水化合物,所以两项加起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10%~15%之间。 3.文章第五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常温销售的酸奶,是将牛奶进行发酵,成为酸奶,再将酸奶高温杀菌,因此常温酸奶中是没有乳酸菌和钙的。 B.由于酸奶并没有标明到底有多少活的A菌和B菌,因此无法判断有多少菌真的进入身体,只要相信有比没有好就行了。 C.牛奶中的钙是和酪蛋白胶体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说,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乳钙就越多。 D.购买酸奶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蛋白质高、脂肪不高、碳水化合物不高的,这样才最健康。 五、1.(3分)酸奶中的乳酸菌、酸奶的含钙量、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决定含糖量、真假酸奶。 2.(3分)(1)牺牲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多数乳酸菌被胃酸杀死,进不到肠道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通常”表示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0%~15%之间,但也不排除少数其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中用具体的百分比来表示酸奶中的含糖量,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含糖量与酸奶口感之间的关系,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3分)C 【解析】A项与第②段“乳酸菌……钙和蛋白质也没变少。”说法不符。B项与第③段“由于大部分酸奶……比没有好就行了。”说法不符。D项与“还是购买……的产品最健康。”说法不符。故选C项。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 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之前他还能到附近市场买菜,或到饺子馆吃午饭。父亲经常拿着百元大钞买几根葱或买二斤肉,不等找零就走了。父亲一度天天买肉、绞肉馅,冰箱都装不下了;一度爱买香其酱,家里经常放着十几袋。我们说,就当是父亲撒些零钱做善事了。那时父亲还能下楼走动,还能走回自己的家。自从那次找不到家,冰天雪地里冻了大半夜,父亲一度被反锁在家里。现在不必反锁了,父亲已经没有外出的欲望了。 ③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④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⑤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⑥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22 ⑦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⑧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⑨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10期)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2)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 2.请对第③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3.选文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3分) 4.本文标题“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有什么含义?(4分) 八、1.(4分)(1)“巡视”本指巡行视察,在句中指父亲每天只能在客厅、厨房、阳台慢慢来回挪走,表现了父亲的孤单。 (2)“淹没”本指浸没,消失,在句中指父亲终将会忘记我们之间温馨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失忆的严重。 2.(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从沙发上站起来的艰难过程,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3.(3分)写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从侧面烘托父亲记忆力减退的严重性,表现了他的孤单。 4.(4分)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他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最后一束康乃馨 李代金 22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能挣上10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他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一束!”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知道过节日生意就会变好。他想,今天我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12点都过了,可老钱一上午就擦了4双鞋子。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⑦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他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⑧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自责地想。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快乐地笑了:“好,我这就卖给你!”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抽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叔叔,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老钱见了就笑了。 ⑨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⑩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为什么老钱会买下小孩最后一束康乃馨?(3分) 22 2.文章以“康乃馨”为线索写了老钱对孩子的态度变化,请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写故事情节或人物心理。(3分) 老钱认为孩子的康乃馨不好卖→① →听闻孩子卖花换钱买药、照顾母亲,② →老钱买下了最后一束康乃馨→③ 3.第③段和第⑨段都写到了孩子的“笑”,这两次“笑”含义有何不同?(4分) 4..文中老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九、1.(3分)得知小男孩家庭生活艰难,老钱希望他能早点收摊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这也使老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2.(3分)康乃馨大卖,老钱心生嫉妒 老钱心生自责 陌生男子买下老钱的康乃馨 3.(4分)第③段孩子“笑”是为母亲节,许多人都买自己的花而高兴。第⑨段孩子“笑”是为老钱买了他的最后一束康乃馨,他就能回家给妈妈回家做饭了而开心。 4.(4分)从老钱天刚亮就出摊体现出老钱的勤劳;听闻小男孩生活的艰辛,深深自责,体现出老钱的善良;为了让小男孩早点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买了小孩的花。体现出老钱的有爱心、乐于助人。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生命的拼图 潘向黎 ①几个月,我基本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加上身体不好,于是下了决心:哪儿都不去,谁都不见。因为即使勉强去了,见了,整个人也是“形不散而神散”,对别人不礼貌。 ②父亲的一位姓吴的老朋友要来。他是我们的同乡,又是父亲大学时代的好朋友,上世纪70年代末去了香港。这次他偕夫人回内地,先到上海,再回老家。我心想,可惜我不能见了。 ③吴伯伯来了,不住宾馆,就住在我父母家里。第二天,妈妈给我来电话,说:“他们想见你,你能来吗?”我说:“不能。找个时间通一个电话好了。” ④第三天,妈妈又来电话,说:“你吴伯伯还是想见你。他说当年他去香港的时候,你放了学赶来送他,但是没有赶上。他从车窗里看到你失望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忘记,所以很想见见你。” ⑤我愣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明天回家见他们。” ⑥我不记得他说的那一幕了,甚至不记得我去送过他。但是我知道那是真的,因为当时我确实在老家读书,所以他没有记错。那真的发生过,而且被一个人在心里记了那么多年。于是,所有闭门谢客的理由都融化了。 ⑦打车回父母家,我见到了刚从浦东参观回来的吴伯伯。他的轮廓没有大变,只有头发和体态泄露了岁月的秘密。伯母不复我童年记忆中天仙美女的模样,但是有着这个年纪的上海女人少有的单纯的笑容。 。吴伯伯看了我一会儿,说:“你没有变,如果在路上遇到,我会认出你。”我想:是不是他曾经想象过我们在街头的人流中偶然相遇? ⑧提起当年的那一幕,吴伯伯说:“那时候,你在老家北门读书,放学以后赶到华侨大厦门口送我,车已经开了。你远远跑过来,看见车开了,很失望,几乎要哭出来。那个样子我一直记得,这么多年一直记得。”我笑了,那时我一定很重视那次分别,因为当时父亲不在老家,不存在父亲吩咐我去送行,一定是我自己要去送行,而且一定在上课时心神不宁,下课后便一溜烟地跑到华侨大厦——骑自行车也要二十分钟的路程。当年的我也许觉得那时的香港遥远、陌生、难以到达,这一别会是永别。没有能够见上“最后”一面,我的失望和伤心是可想而知的。 22 ⑨吴伯伯之所以记得我,不仅仅因为当年的我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也不仅因为我是他好朋友的女儿,而是在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心中,我的面容和他对家乡的最后一瞥重叠在一起。 ⑩而我记得吴伯伯,是和父亲一起到他在老家的家里做客。那里保留了当时少有的热闹的自由集市:这边碧绿的黄瓜上有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紫色的茄子浑身发亮,菱角分明、白中带黄的豆腐还带着体温,黄橙橙的芦柑散发着清香;那边大黄鱼金灿灿,长带鱼银闪闪,乌贼脑袋尖尖像水中的火箭,海蜇飘飘摇摇似风中的仙女……我第一次看到那么丰富的蔬果、那么鲜活的海产。摊贩们纷纷大声招呼吴伯伯,说自己的货好、新鲜。吴伯伯出手阔绰,根本不还价,买了许多鸡鸭鱼肉和海鲜,还有一堆大芦柑…… ⑪我们一边吃着螃蟹,一边聊天,感觉似乎没有分别那么多年。 ⑫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还满是重逢的温热。但是,那让他难忘的一幕,我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在这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的记性很好,而且很小就开始记事。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这样。 生命是一幅拼图,由许多块小拼块组成。人总是想争取更多更好的拼块,好将自己的人生拼出美好的图案。但是在我们成长、奋斗的过程中,有一些拼块遗落了。有的散落在岁月的某个角落——谁都不能再到达的角落,永远无法回到我们生命的版图上;有的则在某一个故人的手里——没有他们手里的那块小拼块,我们的生命其实是不完整的。寻找那些小拼块,然后将其放回生命原本的位置上,让生命少一些空虚和遗憾,这也许就是重逢的意义。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18期,有删改) 1.请集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于是,所有闭门谢客的理由都融化了。(解释词语含义) (2)那时我一定很重视那次分别,因为当时父亲不在泉州,不存在父亲吩咐我去送行,一定是我自己要去送行,而且一定在上课时心神不宁。(分析词语妙处) 2.请在第⑦段横线上写几句话,将吴伯母见到“我”时的神态描写出来。(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2分) 3.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4.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寻找那些小拼块,然后将其放回生命原本的位置上,让生命少一些空虚和遗憾,这也许就是重逢的意义。 十、1. (4分)(1)融化:冰或是雪变成水。文中指吴伯伯的话使自己的内心受到震动,闭门谢客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决定回家跟吴伯伯见面。(2)这三个“一定”是对当年“我”执意去送吴伯伯一家的原因的推测,写出了“我”当时对送行的渴望与重视,表现了“我”的真诚、热心、执着。 2. (2分)示例:吴伯母见到我,眼光一亮,整张脸顿时舒展开来,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温馨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3. (4分)插叙。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我”为什么记得吴伯伯,为下文叙述“感觉似乎没有分别那么多年”做铺垫。 4. (3分 22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生命”比作“拼图”,将“被遗忘在故人手里”的回忆比作“小拼块”,浅显易懂地揭示了“重逢”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重逢”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瓦屋听雨 彭根成 ①每逢下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守在自家的瓦屋听雨,那实在是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风情。 ②雨悄悄地来,时急时缓,最后又悄悄地飘逝。有时是一阵风裹着急雨齐刷刷地来,又齐刷刷地去。雨点敲打着青色的瓦楞,发出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噼噼啪啪的清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妙犹如天籁之音,像玉手倏而拂过古筝之轻响,似青铜杳杳撞击编钟之流韵。而当雨变得绵长而婉约时,蛰居在小小的瓦屋、墙角的幽兰涌动着暗香,和着空灵古典的音乐在瓦屋里氤氳弥漫。用一根细细的青竹撑起雕花的窗棂,看“远峰云雨没,流烟乱雨飘”,让一颗浮躁的心慢慢地浸润在绵绵细雨里。当细腻的雨声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将黄昏的余光慢慢地啃噬殆尽,卧拥一室烛光,聆听一个个雨的精灵在树丛蕉叶上舞蹈,如听一阕阕清丽圆润的词章。此时,与屋相通,与雨相融,一什一物,一动一静,皆能神会冥想,胸臆早被舒缓恬润的氛围充沛,那满足之感已是浩大无边了。 ③瓦屋听雨是一种心情,不同境遇,不同阅历,听雨的感悟则不同。“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声使人变得敏感而脆弱、多情而感伤;“秋窗已觉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雨声是闺中伊人敞开心扉的幽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雨声是离人绵绵不尽的客愁与相思;“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声是落魄士子无边的愁苦和落寞的心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雨声是缱绻美丽的爱情和绵绵的相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声又是文人雅士一幅翰墨淋漓的风情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蒋捷饱经世事沧桑,方才发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原来,“无边丝雨细如愁”,昔日难再,今日欲说还休。 ④雨雪冰霜是宇宙的常客,是自然灵秀的精华。因而,听雨必须回归自然,远离自造的水泥樊笼,重返旷野乡郊,才可在宁静祥和之境,浑然忘我,聆听宇宙轮回,生机不息。其实人生也不过如此,生老与病死,困难与挫折,失败与成功,富有与贫穷都是人生际遇,又何苦心为物役,神为欲伤,倒不如回归自然,以一种乐观洒脱的心境笑对人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否则,生命何来?人生何始?万象何惧? ⑤我感恩自己蜗居的小瓦屋,钟情于瓦屋听雨的心绪。回归其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红俗相侵,无名利相扰,有雨声伴我入眠,有清风邀我入梦。闲看“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听任“山雨欲来风满楼”,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感受心灵与心灵的契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视,顿悟生机的循环,生命的轮回,一颗恬淡的心早已融入那浩大无边的宇宙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11期,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2.请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雨点敲打着青色的瓦楞,发出时而叮叮当当时而噼噼啪啪的清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妙犹如天籁之音,像玉手倏而拂过古筝之轻响,似青铜杳杳撞击编钟之流韵。 3.作者独守瓦屋听雨,听到了哪些内容?请分点简要分析。(3分) 22 4.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4分) 其实人生也不过如此,生老与病死,困难与挫折,失败与成功,富有与贫穷都是人生际遇,又何苦心为物役,神为欲伤,倒不如回归自然,以一种乐观洒脱的心境笑对人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十一、1. (4分)内容上:写出独自守在自家的瓦屋听雨是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风情,抒发对此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照应题目(点题),总领下文。 2.(3分)运用比喻修辞,将“雨点敲打瓦楞的美妙声音”比作“天籁之音”“玉手倏而拂过古筝之轻响”“青铜杳杳撞击编钟之流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阵风裹着急雨齐刷刷地来,又齐刷刷地去时,雨点敲打瓦楞的声音之美妙,表现了瓦屋听雨实在是一种别样的雅致和风情。 3. (3分)(1)不同的雨势,听雨的感受不同。(雨急骤地来去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妙犹如天籁之音;雨绵长而婉约时,与屋相通,与雨相融,胸臆被舒缓恬润的氛围充沛,有浩大无边的满足感。)(2)听到了不同境遇、不同阅历的人,听雨的不同感悟。(3)要回归自然,以一种乐观洒脱的心境笑对人生。 4. (4分)人生就像听雨,所有好的坏都是际遇,不要为此伤心伤身伤神,都应回归自然,时刻保持乐观洒脱的心态。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 摇摇晃晃穿越城市的人 马虹玫 ①许多年前,我到深圳,下飞机,出机场,拖着个硕大的行李箱,来到330路机场大巴跟前。看看那锃亮、高大的330路大巴,我顷刻间觉得自己更加渺小了。我的大箱子倒是坚挺硬朗、傻不愣登地支棱着,蓬头垢面、满脸愁容的我,望着它进行了绝望的计算:要怎样才能把箱子搬到车上去。立起来、放倒、侧放,无论从哪个面下手,我都没办法把箱子抬离地面放上车去。 ②“小姐,箱子给我……”叫我的也是一位小姐,一身洋红色制服裙,不大不小,不长不短,勾勒出她窈窕的身材。她脚穿黑色中跟皮鞋,长筒丝袜庄重地贴在腿上,没有勾丝或破洞,头戴一顶小小的装饰性帽子。 ③她笑吟吟地来到我身边,说:“小姐,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她说着把大箱子提了起来,提到离地十几厘米的高度,保持了好几秒钟。随即,这个庞然大物轻飘飘地落进大巴车侧面的行李舱。没有遭受毫不留情的抛掷,箱子自然没发出令人惊慌失措的响动。只是,我分明听见售票员小姐快速地嘘了一口气。再一看,她手上冒出几点血红。 ④一定是箱子的某个地方弄伤了她的手。她轻轻甩甩,把手捏成拳头。我以为要迎来一个抱怨或者恼恨的眼神。我已经准备好要迎接了,她却对我微微一笑,催我快些上车,仿佛她的手不是因为我的箱子而受伤。 ⑤以我多年的生活经验,售票员只管收钱卖票。乘客们不论老少,已经习惯在她们的冷眼旁观之下,费力把行李放置到指定的地方去,手脚慢了,招来训斥都是有可能的。 ⑥眼前的330路机场大巴售票员却是个另类,她像尽责的女主人,不带丝毫烦躁,体贴地照顾远道而来的我和我的箱子。在我之前和在我之后,享受这份照顾的人,不会仅我一人。我对她的手起了歉疚——那手指肯定有些痛的,因为那箱子确实重。不一会儿,大巴开出机场,她巡视一圈,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随后,她安静地坐了下来。330路到达终点站后,一车人快速四散而去。待我收拾好行李,回头想问问售票员她的手要不要紧时,大巴上早已空无一人。 ⑦那位售票员一定没想到,凭一己之力和受伤的指头,她竟然把我的心牢牢地拴在了深圳。 22 ⑧在深圳,提着千奇百怪大件行李的人不在少数。移民城市,人们每时每刻都在移动,深圳公交车承载着大部分人的移动以及搬迁。提着油漆桶、切割机的装修队伍,工人们穿着拖鞋,像是要开装修工具展览会。捆着的大花被子、形形色色的箱子、塑料大桶里插着衣架,这显然是一场小型的搬家行动。上下车的紧要时刻,这些乘客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来。售票员主动而快速地充当了他们的手和腿。一上车,她们帮忙拎上来,下车,又帮忙拎下去。装修工年轻,得了陌生姑娘的帮助,神色间有些不自然的羞愧。无以为报,只好在行动上做出表示,上得车来,赶紧归拢自己的物品,少占地盘。深圳的公交车售票员,并未表现出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相反还抱着极大的同情心。不嫌他们的行李占地方,不嫌他们身上脏,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应有的风貌。 ⑨抱孩子的人、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大肚子的孕妇,这些行动受限的人群,在深圳的公交车上,有极大概率被“区别对待”。售票员总会第一时间帮他们找好位子,安顿他们坐下去。年轻人常被售票员招呼起来,给这些人让座。有时候,一位老人上车会有三四个年轻人起来让座。 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混成了“老深圳”,日常出行以私家车和地铁为主。偶尔,我会怀念从前坐公交车的经历,也顺带想到那些公交车售票员。 (选自《读者》) 1.本文写了“售票员”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 2.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她笑吟吟地来到我身边,说:“小姐,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她说着把大箱子提了起来,提到离地十几厘米的高度,保持了好几秒钟。 3.第④段中画线句“我以为要迎来一个抱怨或者恼恨的眼神”的原因是什么?(3分) 4..第⑦段在文章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十二、1.(3分)①帮我把大行李箱放进大巴车侧面的行李舱弄伤了手;②帮民工拎行李;③帮行动受限的人群找位子。 2. (4分)示例一:神态描写,“笑吟吟”写出售票员礼貌微笑的神态。 示例二:语言描写,“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的语言写出售票员的尽责以及对乘客的关心。 示例三:动作描写,“把大箱子提了起来”的动作写出售票员利落的动作。这个句子写出售票员的尽责礼貌,让人尊敬。 3.(3分)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验,售票员只管收钱卖票,而且这个售票员帮我提箱子还弄伤了她的手。以往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一定会迎来售票员抱怨或者拿恼恨的眼神。 4. (4分)①内容上:总结上文,表达对售票员的感谢以及自己受到的震动之情,引出下文自己对售票员所做事情的关注。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十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22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由车载计算机完全或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机身,完整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流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者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信巡线、航拍等工作。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任务——即“Dull”(枯燥)、“Dirty”(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有删改) 1.本文第④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无人机”的?(2分) 2.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一句中的“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3分) (2)“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一句中“飙升”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第③段划线处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一、1.(2分)①无人机的特点(作用);②无人机的用途。 2.(5分)(1)不能删,“约”是大概的意思,指目前我国大概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若删去,则变成了目前我国就有150家这种企业,说法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飙升”是急剧的上升的意思,说明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上升之快,形象地说明了无人机前景市场广阔。 3.(4分)分类别,把常见的无人机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无人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22 4.(3分)不好,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无人机在使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呼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体现说明文的严谨。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2分) 如何让人工智能参与到抗震救灾? ①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仅25秒,全国人民就已经收到了相关信息播报。惊讶之余,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自动编发的稿件。 ②机器人写稿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新贡献。就地震灾情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来看,人工智能占了上风,但是,就抗震和灾后重建等更大范围来看,人工智能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呢?这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③虽然人工智能写稿和发稿比记者快得多,但是,在有关地震原因、灾情分析、后果评估,甚至更长远的目标——地震预测和预报方面,人工智能现在还刚刚起步,有些方面甚至尚未涉足。例如,在对此次九寨沟地震的原因分析上,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担当重任。人们对地震的消息需要完整性,即5个W,但人工智能写出的报道只能提供地震时间、地点、震中位置等信息,以及更进一步的震中的简介,地震发生地的地形、人口、经济情况,地震后的天气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地震成因以及地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解答。 ④这些问题只有在后期通过记者采访或专家出面,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分析,才能为公众答疑解惑。震后几个小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解释了为何九寨沟会发生地震以及此次地震有多大后果。九寨沟地区原本是地震多发区域,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岷江断裂是西倾的全新世逆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是全新世断裂。发震构造推测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 ⑤专业人员还根据震中周边情况预测此次地震可能造成2.4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个预测在震后灾情中得到初步验证。 ⑥由此自然产生一个推论,既然专业人员可以在已有文献和数据基础上进行预测,人工智能为何不能呢?而且,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更有优势。只需要教会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就有可能让其预测地震后果、分析地震原因,并触及到防震救灾的核心——地震的预报。 ⑦尽管人工智能在精确分析、逻辑推理、预见性、依靠经验和举一反三上远不及人类,但是,让人工智能介入抗震救灾,至少也能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选自《百科知识》2017.10A,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2.文章第⑥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只需要教会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就有可能让其预测地震后果、分析地震原因,并触及到防震救灾的核心——地震的预报。 3.阅读全文,说说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比人类有优势,在哪些方面比不过人类。(2分) 4.读了本文之后,同学们纷纷感叹人工智能的前景广阔,但有人开始忧虑: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打败。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八、1.(4分)举例子。通过列举 22 九寨沟地震的原因分析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在有关地震原因、灾情分析、后果评估,甚至更长远的目标——地震预测和预报方面,人工智能现在还刚刚起步,有些方面甚至尚未涉足。 2. (3分)不能删去。 “可能”表示估计,不很确定,删去后,就变成肯定了,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2分)人工智能在地震灾情信息传播、处理大数据方面比人快得多。人工智能在精确分析、逻辑推理、预见性、依靠经验和举一反三上远不及人类。 4. (3分)示例: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所以不必担心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打败。其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在不断优化的结果,因此广阔的前景也是人类创造的成果,因此不存在人类智慧被人工智能打败。 十五、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9分)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腮!鱼类靠腮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腮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腮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得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3.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22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6分) 三、1.(3分)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2分)生命指征水平较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3分)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时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5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6分)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