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备课资料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备课资料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点燃蜡烛时,发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亮。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3.化学探究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可燃性和其他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水、澄清石灰水。实验原理: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分析论证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蜡烛是白色固体,有轻微的气味,质地较软;把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浮在水面上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5‎ ‎(2)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如图所示。‎ ‎                               ‎ 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 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小烧杯,仔细观察烧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后: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烧 蜡烛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再次点燃蜡烛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因此蜡烛能够被重新点燃 实验点拨 1.点燃蜡烛时,从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三个方面去观察,观察时要关注蜡烛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3.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证明是否有水生成。‎ ‎4.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5‎ ‎5.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例】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所示),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和    。 ‎ 答案:(1)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 点拨:根据石蜡浮在水面上,可以判断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由于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首先碳化,不难得出蜡烛火焰的外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另一产物是二氧化碳。‎ 知识点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假设猜想 [猜想一]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少。‎ ‎[猜想二]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猜想三]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实验设计探究 [思考] 1.探究氧气的多少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还是燃着的小木条呢?‎ ‎2.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来探究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 ‎3.联系生活常识,如何来验证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少呢?‎ 5‎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实验原理:氧气支持燃烧,木条燃烧时间越长,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水蒸气遇冷可以形成小水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说明水蒸气含量高。‎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小木条、澄清的石灰水、玻璃片、胶头滴管、火柴等。‎ 分析论证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将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上待用 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气体无色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人呼出的气体是无色的 向一瓶盛有呼出气体和一瓶盛有等体积空气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盛呼出气体的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中无明显现象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向另一瓶盛有呼出气体和另一瓶盛有等体积空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插入相同情况的燃着的木条 在呼出气体中木条先熄灭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玻璃片比较 被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或小水珠),另一玻璃片则无明显现象 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多 实验点拨 1.验证氧气的含量多少时,一定要用燃着的木条,根据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而验证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时,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2.做该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取等体积的两瓶气体进行实验,避免产生实验误差,这就是控制变量法。3.澄清的石灰水应该用新配制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变质,影响实验的结果。‎ ‎【例】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 5‎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 ‎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①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②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③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答案:(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①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②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小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不同 ③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含量不同 点拨:(1)先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与两瓶空气做对比实验;(2)把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收集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和盛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有何不同;(3)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收集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有何不同;(4)对着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呼气,观察是否有水雾出现。‎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