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 ) A.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 B.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C.平放在桌面上 D.以上均可 2.下列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 A.燃放烟花 B.食物腐烂 C.剪贴窗花 D.钢铁生锈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C.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D.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 第25页(共25页) 5.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6.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镁带燃烧、玻璃破碎 B.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 D.食物在胃里消化、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第25页(共25页) C. 移开蒸发皿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9.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三层 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现水雾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0.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1.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 1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 第25页(共25页) 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化学”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下列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13.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热量,有的热量是化学反应产生的,而有的却不是。下图所示的热量主要由物理变化产生的是( ) A. 摩擦生热 B. 未干的小麦堆积产热 C.铁丝燃烧产热 D.蜡烛燃烧产热 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 ) A.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15.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第25页(共25页) 二、填空题 16.称量物质一般用 ,称量时砝码应放在 盘上. 17.酒精灯的火焰分 , , 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部分;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 ,必须用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不准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不准向 的酒清灯里添加酒精。 18.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也不 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9.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 20.下列物质中,请你正确分类(填序号)。 ①铁水②澄清的石灰水③清新的空气④有浮冰的水⑤液氧⑥火锅底料⑦生锈的铁钉⑧稀饭 混合物 ,纯净物 。 三、实验题 2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第25页(共25页)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 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 (3)给试管里德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原因是 . 22.现有下列实验仪器:①量筒;②药匙;③镊子;④胶头滴管;⑤试管。 (1)取用蔗糖并装入小试管中应选用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③⑤ (2)量取25mL稀盐酸,应选用的是 。 A.①B.④C.①③D.①④ (3)如图所示10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mL。 23.为了研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何处,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人缓缓吸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人缓缓呼气。 (1)上述操作①②交替进行5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瓶中现象是 B瓶中现象是 ;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 第25页(共25页) 第25页(共25页) 一、选择题 1.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 ) A.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 B.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C.平放在桌面上 D.以上均可 【分析】可从试管为清洗干净后防止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分析即可。 【解答】解:试管清洗干净防止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故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即可。 故选:B。 【点评】本题很简单,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熟知相关操作即可正确解题。 2.下列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 A.燃放烟花 B.食物腐烂 C.剪贴窗花 D.钢铁生锈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燃放烟花的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剪贴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钢铁生锈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铁锈。 【解答】解:A、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剪贴窗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纸张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第25页(共25页) 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还是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是物理变化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分析】根据探究蜡烛燃烧,利用实验的观察和实验的结论,根据探究的学习目的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置之不理的做法不正确; C、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做法正确; D、不懂就问,积极探讨,询问老师或同学来探究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的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蜡烛燃烧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明确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 4.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第25页(共25页)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C.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D.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 【分析】A、倾倒液体时,要缓慢倾倒; B、根据剩余药品的“三不”原则考虑; C、从防止药品被污染的角度考虑; D、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原则考虑。 【解答】解:A、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为防止药品过量,要缓慢倾倒,故A错误;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B错误; C、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故C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5.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分析】根据观察的定义分析解答.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 第25页(共25页) 【解答】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错误; 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正确; 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看到,如细胞的结构,故错误; 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观察定义的考查,需要同学们细心考虑. 6.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镁带燃烧、玻璃破碎 B.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 D.食物在胃里消化、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玻璃破碎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铜生锈,铜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水结冰、钢锭抽成丝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都属于物理变化;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食物在胃里消化、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它们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第25页(共25页)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A、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25页(共25页) 8.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移开蒸发皿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 B、根据滴加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C、取正在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D、读出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行.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A错误;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不可伸入试管内部,故B错误; C、取正在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不能直接用手,故C错误; D、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此类题目也常在选择题中考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9.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第25页(共25页) 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三层 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出现水雾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分析】A、固体蜡烛受热能熔化成液体; B、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 【解答】解: A、固体蜡烛受热能熔化成液体,所以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开始熔化成液态。故A说法正确; B、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B说法正确; C、点燃蜡烛时,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C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的结论,不是现象,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与蜡烛燃烧的相关问题,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特别是A选项.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细心做题. 10.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第25页(共25页)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分析】根据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考虑。 【解答】解: 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B。 【点评】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能否支持燃烧来验证二氧化碳。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氮气。 11.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 【分析】A、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试管. C、收集氧气时,等到“快速均匀连续的冒出气泡”时,再收集气体. 第25页(共25页) D、固体加热时,一定先均匀,后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要形成一个密封体系,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则不会有气泡。操作错误。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此操作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此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此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正确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化学”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下列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分析】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型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用科学的观念进行合理选择。 【解答】解:A、秸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 B、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符合“绿色化学” 第25页(共25页) ; C、加工成精饲料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能被再次被利用,符合“绿色化学”; D、制造沼气,能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化学”。 故选:A。 【点评】当学生面对这种新情境,新问题时,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的观念,就会做出错误的抉择,因此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本题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是一道好题。 13.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热量,有的热量是化学反应产生的,而有的却不是。下图所示的热量主要由物理变化产生的是( ) A. 摩擦生热 B. 未干的小麦堆积产热 C.铁丝燃烧产热 D.蜡烛燃烧产热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擦生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未干的小麦堆积产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丝燃烧产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产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第25页(共25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 ) A.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仰视液面,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则该学生实际量取的液体应大于10mL。 故选:B。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5.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 第25页(共25页) A、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汽油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汽油的化学性质,人靠近汽车闻到刺激性气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的熔点高达1535℃,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熔化的铁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说明铁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蜡烛的化学性质,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填空题 16.称量物质一般用 托盘天平 ,称量时砝码应放在 右 盘上. 【分析】根据天平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回答. 【解答】解:天平是粗略称量药品质量的仪器,使用时药品要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砝码要放在天平的右盘上.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右. 【点评】天平是重要的实验仪器之一,是考查重点和热点,理解天平的原理,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17.酒精灯的火焰分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外焰 部分;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 嘴吹灭 ,必须用 灯帽盖灭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不准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不准向 燃着 的酒清灯里添加酒精。 【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火焰结构和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方法即可作答有关酒精灯的问题。 第25页(共25页) 【解答】解:酒精灯的火焰由内向外分为三层,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由于外焰处的酒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酒精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多,温度最高;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并且可能混有空气,熄灭时如用嘴吹,可能造成回火,引燃灯内的混合气体,造成燃烧或爆炸,所以必须用灯帽盖灭;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不准超过酒精灯容积;不准向燃着的酒清灯里添加酒精。 故答案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嘴吹灭;灯帽盖灭;;燃着。 【点评】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热源,它的使用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历年在中考中都有涉及,一般考查酒精的添加,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量,加热用的火焰选择及原理,失火后的处理方法等。 18.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水滴 ,也不 不成股流下 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分析】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填空. 【解答】解: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故答案是:不聚成水滴;不成股流下. 【点评】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洗涤干净.特别是在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仪器应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洗净干燥备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捣碎试管 ;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腐蚀橡胶帽 ;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试管炸裂 ; 第25页(共25页)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药品 。 【分析】(1)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上下旋转地刷。 (2)胶头滴管取用的液体: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试剂会腐蚀橡胶帽。 (3)加热固体时,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 【解答】解:(1)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可能会捣碎试管底部。 (2)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流入橡胶帽,会腐蚀橡胶帽。 (3)加热固体时,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 故答为:(1)捣碎试管。 (2)腐蚀橡胶帽。 (3)试管炸裂。 (4)污染药品。 【点评】了解实验室取用药品的原则,注意液体的取用方法,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20.下列物质中,请你正确分类(填序号)。 ①铁水②澄清的石灰水③清新的空气④有浮冰的水⑤液氧⑥火锅底料⑦生锈的铁钉⑧稀饭 混合物 ②③⑥⑦⑧ ,纯净物 ①④⑤ 。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第25页(共25页) 【解答】解:①铁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③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④有浮冰的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⑤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火锅底料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⑦生锈的铁钉中含有铁锈、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⑧稀饭中含有水、糖类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②③⑥⑦⑧;①④⑤。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三、实验题 21.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 增大液体的受热面积,加快液体的回流 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避免液体沸腾喷溅造成的酒精灯熄灭 .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避免粘在试管壁上 . (3)给试管里德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原因是 液体太多,会沸腾溅出 . 【分析】(1)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2)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 第25页(共25页)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注意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受热面积最合适,而且加热均匀,防止试管炸裂;对准无人方向,防止液滴飞溅伤人;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避免液体沸腾喷溅造成的酒精灯熄灭; (2)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为避免粘在试管壁上,从而便于集中加热或者反应;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原因是液体太多,会沸腾溅出; 故答为:(1)受热面积最合适,而且加热均匀,防止试管炸裂;对准无人方向,防止液滴飞溅伤人;避免液体沸腾喷溅造成的酒精灯熄灭;(2)避免粘在试管壁上;(3)液体太多,会沸腾溅出. 【点评】了解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 22.现有下列实验仪器:①量筒;②药匙;③镊子;④胶头滴管;⑤试管。 (1)取用蔗糖并装入小试管中应选用的是 C 。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③⑤ (2)量取25mL稀盐酸,应选用的是 D 。 A.①B.④C.①③D.①④ (3)如图所示10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6.5 mL。 第25页(共25页) 【分析】(1)根据蔗糖是粉末状药品分析; (2)根据量取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3)根据读取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1)取用蔗糖并装入小试管中应选用的是药匙和试管; (2)量取25mL稀盐酸,应选用的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读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衡,所以如图所示10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6.5mL。 故答案为:(1)C; (2)D; (3)6.5。 【点评】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3.为了研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何处,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人缓缓吸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人缓缓呼气。 (1)上述操作①②交替进行5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瓶中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B瓶中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 第25页(共25页)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 【分析】吸气时A中通过的是空气,其内含有的二氧化碳量较小,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呼气时由于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吸气时A中通过的是空气,其内含有的二氧化碳量较小,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能除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气时由于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故B中的石灰水变浑故答案为: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2)由过程可以看出吸气时二氧化碳被除掉,从而能够证明呼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由人体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 故答案为: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点评】此题属研究性实验综合题。利用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第25页(共25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