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精练二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精练二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 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 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 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 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 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 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 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 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 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 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 年 5 月 6 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②段运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以及争先恐后开放的情形,渲 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B.第⑥段画线句把花比喻成帆、船舱与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罗花盛开的状态,抒发了 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C.第⑧段画线句运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我” 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觉。 D.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花和人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作者为什么在第⑧段插入写十多年前家门的一大株紫藤萝? (3)选文结尾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课内阅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 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 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 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 就 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 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 就背着我。”母亲说。 ⑦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 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 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课文以“散步”为题有何作用?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B.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是全文的一个线索。 D.以散步这么一个小事情吸引读者,创设了一定的悬念。 (2)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3)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③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④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整个世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描写手法的 角度) (6)阅读第⑦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3.主题阅读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 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只得坐公车去,下车 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 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 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 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 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 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 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 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 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 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 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 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 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 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 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 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 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 “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 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 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 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 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 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的我!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 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走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 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 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呀!今年初,我一口气蹬 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 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 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乎悲壮的情感。 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 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 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 尊严,这就足够。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左腿兄弟感到骄傲, 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拢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 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过来?那些可恶的家 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 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采用第________人称的写法,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18 字内)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 管。 (3)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腿会 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 ②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样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 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选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肆意笑起来的时候,分明还 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 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 的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 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 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眼巴巴地 望着她,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居然假装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 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 们上去就一顿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 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 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选到县里参加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 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賽。比賽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 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毫 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 还往她宿舍的窗台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 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尘土飞扬,黃沙遍地, 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 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⑪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 出 999 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 虔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 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⑫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 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 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⑬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 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 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⑭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了一个弃婴,那 个孩子长到 10 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 已相继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 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⑮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 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 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 年第 5 期,有删改) (1)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 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第⑫段中介绍“我们”“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这些消息既有关于她的家庭的,也有 关于她的工作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 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 刻苦,聪明好学。1910 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 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 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憧憬着用自 己的所学报效祖国。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 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 候变化的测试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 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1927 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 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 16 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 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 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 28 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 所 50 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 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 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 是中国人 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 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竹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 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 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 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地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 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 非 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 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 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1970 年后,80 多岁高龄、 身 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 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有人评价此书“ 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 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 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 从 1936 年到 1974 年,连续 38 年,1 天未断 ,共计 800 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 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74 年 2 月 7 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 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 从全文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3)第⑥小节画线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 (4)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 1936 年到 1974 年,连续 38 年,1 天未断 ,共计 800 多万字。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亲近土地 海峰 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 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 在晨露中滋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地 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谱, 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 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地, 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边咋 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大你就知道了。”于是,我 盼望着自己长大…… 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 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为 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出好 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失败,特别是中考 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 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 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中考,终 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应验了,我 通过努力,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空。 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 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想 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困难, 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 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 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以下的孩子们, 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 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 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 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 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 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整 齐的垄台,怡人的芳香…… (1)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 (2)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 (3)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 请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1. (1)B (2)眼前的繁花似锦很自然地让作者陷入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零与眼前繁茂的紫 藤萝形成鲜明对比...... , 文章从赏花写到忆花,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 , 说明花和人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3)参考示例:结构上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紧凑;内容上升华文章主题,表达作者睹物 释怀,要振奋精神,投身于事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2. (1)B (2)地点;人物 (3)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4)①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 幸的心情。 ②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身体是“强壮” 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幼小的儿子眼中,父亲是身材“高大”的。 ③ 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 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④孝顺;慈爱。 (5)①“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 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②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6)形象化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使命感:人到中年,对上肩负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 担培养子女的责任,承前启后,意义重大。结尾意味深长。 3.(1)第一;独腿车夫三轮支撑人生(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自己人生) (2)“直直地蹬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 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3)①关键点: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 自尊、自立的精神。②示例:“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只是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 变……’”表现了车夫担心“我”的误解,体现了车夫的诚恳、诚信。示例:他望着远去的车夫 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写出了有些 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品格的可贵。 (4)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做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 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4.(1)“温暖”在文中是指“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教 孩子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这种牺牲和坚守,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 他们无私的爱。 (2)所写事情有:劝阻家长打孩子;教“我们”下棋和打乒乓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 们”讲故事,由此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和学生关系融洽的好老师。 (3)因为文中的“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代表;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是因为 情感抒发的需要:用第二人称,感情更强烈、更真挚,更能抒发对“她”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4)侧面描写。突出了“她”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不计个人得失,将全部精力放在山区教 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5.(1)①留学美国,学成后拒绝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归国;②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 研究所所长,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并将天气预报“主权”从外国人手中 收回;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④写出论 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提出农业发展的设想;⑤80 多岁修订出 版《物候学》,开创中国物候学研究新纪元。(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2)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清晰的介绍了竺可桢的重要事迹,使读者系统的了解 他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3)引用毛泽东的话,体现了毛泽东对竺可桢工作的肯定,表现了竺可桢所写的论文对我 国农业发展价值之大(或重要),从侧面突出了竺可桢从事的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酌 情扣分) (4)通过具体的数字以及“坚持”“连续”等词表现他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特点。(言之成 理即可,酌情扣分) 6. (1)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对故乡的深深眷 恋之情。 (2)示例一: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地描 绘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 示例二:“黝黑、晶莹剔透”细腻地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 的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 (3)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 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4)示例:美好的故乡,前进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漂泊在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 乡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