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人教版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理的必要性。2.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能力目标1.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教师准备:1.课前上网查阅有关破坏自然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2.精心备课。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存在的破坏自然和生态的现象及问题。2.预习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思考问题。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吧。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教师点拨:《饮酒·其五》: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气体。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天星桥(节选)》描写了石、水、树和谐相依的美,群石形态各异,犬牙差互、傍水而居,恰如裙裾之褶,又似秋水之纹,远观若美人蹙眉,近看像枯藤老树,水回转在群石之间,摩挲着,冲刷着,演奏着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乐章。潺潺清泉为山石刻下了各异的风情,也依山而变,曲尽其态,抬眼望去,一股葱郁,绿风习习;近看树的形态也是千姿百态,风情各异,有高大硕长,直入云霄,有根植大地,盘根交错,更有立根岩中、咬紧青山,在绝壁上一枝独秀。树石相依,紧紧相拥,与在群石之间荡漾的碧波相映成趣。两幅图景都蕴含着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美。教学活动二:材料呈现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其范围北起虎门,口宽约4千米,南达香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个珠三角大中城市、7个机场。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思考问题:(1)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遵循了什么原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坚持哪些基本国策?教师点拨:①遵循经济建设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②体现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思考问题:(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点拨: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教师点拨:①那时的伦敦市区布满了各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工厂和发电设施,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②1952年的严寒使得民众用于取暖的燃煤增加,从而导致污染物剧增。③长时间高气压控制下的伦敦形成了无风的环境,使得污染物很难扩散。思考问题:(2)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教师点拨: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治霾。②转变发展观念,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③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完善处理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④完善民众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⑤通过市场机制来规范市场行为。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⑦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6 (三)建设生态文明教学活动四:材料呈现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思考问题:(1)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教师点拨: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思考问题:(2)你做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点拨: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教学活动五:播放浙江余村宣传广告片或材料呈现我国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游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思考问题:余村在发展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教师点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知识归纳: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教学活动六:播放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浙江余村考察的新闻或专题片,之后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教师点拨:①20世纪70—80年代,余村走的是一条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致富道路,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2003年,余村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思考问题:(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教师点拨:①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知识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内在地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两山”理论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统一的关系,回答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问题,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两山”6 的理论突破了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要求将两者有机统一、协同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把生态环境优美和经济发展“双赢”作为发展的重要价值标准。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应是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教学活动七:材料呈现库布齐的变迁沙漠在没有改变成绿洲之前,它是荒凉的,但改造好了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全球第一个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故事,是发生在我们的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能变成绿洲是神奇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这个现在已经是世界的楷模,是世界的奇迹。经过多年的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不再是那个荒凉的状态,不仅把库布齐沙漠给治理好了,生活在那个地方的居民通过自己的想法,吸引外地人去那里旅游,他们的口袋里的钞票也渐渐变得多了,这可真是把沙漠变绿洲中的先锋。当然了,这个治理的成功,只是中国治理沙漠变绿洲的开头。思考问题: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教师点拨: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或做法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教师点拨:村民王婶的话是正确的。造纸厂厂长和小清父亲的话是错误的。理由: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要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梦。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教师点拨:变化: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行动:①吃:构建以植物性产品为基础的食物结构,吃应季蔬菜、水果,吃本地的食品等。②住:购买使用适度面积的住房;房屋进行适度装修,选择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等。③行: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或步行等。④用:抵制物品的过度包装,反对滥用一次性物品,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双面利用纸张;随身携带购物袋,减少对塑料袋的利用;减少一次性牙刷、水杯等产品的需求,节约用电用水等。知识归纳: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6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美丽中国时代图景)【知识拓展】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更详细地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教学活动十: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拓展空间”。思考问题:(1)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又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教师点拨:①由于过度开垦伐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②塞罕坝三代林场人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使塞罕坝从“荒原沙地”变回了“林海绿洲”。③启发: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等,言之有理即可。思考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环保人物?与同学一起分享他们的环保故事。教师点拨:例如:感动中国人物张正样,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圈的长度是126千米,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千米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山、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思考问题:(3)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传播你的环保理念。示例:环保倡议书xxx学校的同学们: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也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1.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大开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脸、洗手;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或步行。3.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和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木筷和餐盒等。4.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5.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6.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7.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xxx学校团支部x年x月x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共筑生命家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促进人6 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作出自己的贡献!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