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层次清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议论文写作:层次清晰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4.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5.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 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响穷彭蠡之滨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5.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易错成语勤温习 ‎1.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带有贬义,不合语境。)‎ ‎2.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 ‎3.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冠军,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是不合语境。)‎ ‎4.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屡试不爽”的“爽”,指差错,不是爽快,其整体意思是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这里误为“屡次考试不爽快”。)‎ ‎5.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账。(“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这里误为“忍无可忍”。)‎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淡泊名利 经典素材:‎ 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时新素材:‎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技能再提高 一、”议”的层次布局方式之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方式。在论证时,并列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它们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好处在于论证全面,眉目清楚,有条有理,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容易把握考生作文的思路。运用并列式布局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分论点并列式 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它论证中心论点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 那么如何提炼分论点呢?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样做)。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1——是什么,主要分析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2——为什么,主要分析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3——怎么样,主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2004年北京卷作文题“包容”为例:‎ 角度1:有位考生以谈自己对包容的看法为主,从“是什么”的角度构思,归纳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分论点①“包容是一种境界”;分论点②“包容是一种精神”;分论点③“包容亦是一种力量”。‎ 角度2:有位考生开篇就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会包容,就成就了一种伟大”,论证的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构思,确立了三个分论点:分论点①“包容观点,成就思想的伟大”(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兼收并蓄、包容各类学者及思想为例);分论点②“包容他人,成就人格的伟大”(以蔺相如包容廉颇对自己的羞辱为例);分论点③“包容力量,成就团结的伟大”(以中国共产党邀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共商国是为例)。‎ 角度3:有位考生的中心论点为“人应拥有包容之心”,于是从“怎样做”的角度构思出三个分论点:分论点①“包容,意味着大度”(以齐桓公对管仲的包容,诸葛亮对孟获的包容为例);分论点②“包容,代表着接纳”(以“二战”时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人民包容接纳面临危险的法国士兵为例);分论点③“包容,有时也需要忍受”(以伽利略忍受误解、嘲笑、挫折暗中继续自己的研究为例)。‎ 温馨提示:采用分论点并列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确立分论点时要让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彼此不重复,不包含,也不交叉。‎ ‎②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③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④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最好控制在15字内。‎ ‎④每个分论点最好作为段首句各自统领一段,分别展开议论。全文议论的主体部分由并列的分论点支撑。‎ ‎⑤表述分论点的句式结构要一致,使各分论点统领的段落构成排比段。‎ ‎(2)论据并列式 论据的并列是在中心论点确立之后,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论证中心论点。论据并列式的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而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的。‎ 例如2007年北京卷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文章。有位考生是这样开头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如此平静却又如此美好。这是春的品格:默默奉献,不张扬,甚至不耀眼,却滋润了万物,勃发出无限的生机。我相信,为人亦当如春。”确立出“为人亦当如春”这样的中心论点后,便采用论据并列式,用“巴赫为人如春”“居里夫人为人如春”“安徒生为人如春”“钱钟书为人如春”支撑起论证的主体部分,每个论据独立成段,四个论据又并非堆砌罗列,而是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展开透彻的剖析:巴赫身为教会小琴师,身处清幽的教堂,却以勤奋踏实为根基,以不倦的热情为动力,于无人问津处秉烛夜弹,默默开创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辉煌;居里夫人守清贫而济苍生;安徒生负卑名而着墨美梦童趣;钱钟书一生低调而著作等身。通过古而今,外而内,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音乐大师、卓越科学家的事例,层次清晰地阐释论证了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采用论据并列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论据最好角度不同,或古今结合,或中外兼具,或身份地位各异……要有广度。‎ ‎②论据列举出来后一定要充分议例、析例,否则给人罗列堆砌之嫌,仅有广度而没有了深度。‎ ‎③每个论据最好独立成段以显示眉目清晰。‎ ‎④每个事例分析后莫忘以相同的句式回扣中心论点,形成有气势的排比段形式。‎ 二、”议”的层次布局方式之二:对比式 即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选用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论证的结构方式。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例如2008年北京卷的给材料作文。一篇题为《心无陌路行无疆》的考场文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令阅卷老师们击节叹赏。作者在简单引述了材料之后写道:“是的,很多事情看似到达了极限,实则仍存在很大的空间。就像人生,我们永远可以从困难中突围,发现一番新的天地。”瓶子永远未满,人生总有出路,换一种方式,转过身去,又是一片天。作者在如此自然、到位地对题目材料进行诠释后,先从反面入手,用一段文字叹惋那些“自认为写作生涯到达了极限,并因此终结了最宝贵的生命”的诗人、作家们——“海子火热的青春在铁轨下寂灭,海明威的生命被含在口中的猎枪终结,茨威格轻轻旋开了煤气开关,伍尔芙带着她的智慧与敏感投入湖心”;然后从正面着笔,以苏轼几遭排挤,几经贬官,选择转身,放弃仕途,释放心灵,和朱耷在饱尝亡国之痛后选择最静默的方式控诉满清暴虐王朝两例,揭示出那些虽看似陷入绝境,却能及时转身的智者所为。于“不该如何”“应当如何”的正反对比中将中心论点阐释得清晰明了。‎ 温馨提示:采用对比式结构时应注意:‎ ‎①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等等的对照,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字里行间要渗透充盈作者饱满的褒贬、爱憎之情,显示出鲜明的立场。‎ 三、”议”的层次布局方式之三:层进式 即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的结构方式。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例如2005年北京卷作文“说‘安’”,有位考生是这样开头的“古之君子以‘安贫乐道’为立身之根,古之明君以‘安民兴邦’为治国之本。由此观之,小到个人立身处世,大到国家兴旺强盛,其根本在于一个‘安’字。”下文就在以“陶潜的归隐田园、淡泊宁静与心浮气躁、追名逐利者对比后,用“由此观之,‘安’乃人立世立业之根;而立国之本又何尝不是一个‘安’字呢”过渡到论述“唯有安定,国家才可以发展,事业才可以兴旺。”最后以“人以‘安’立身,因为‘安’德正而业成,志远而名淡;国以‘安’立世,因为‘安’,家兴而邦盛,国泰而民富。‘安’乃为人之根,为国之本也”收束全文。文章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对“安”加以论述,构成了层进式结构,使文章说理更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采用层进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是或由浅入深,或由近及远,或由易到难,或由表及里,或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把握,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 ‎②既然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就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否则就会影响文章的说理逻辑。‎ 当然,根据立论的需要,一篇文章更可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相结合使用。‎ 例如2008年北京卷一篇题为《文学,需要凝视》的佳作显示出了考生不凡的构思安排。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文学,需要凝视”,文章的主体部分先采用并列式、层进式,从“清新的笔风需要凝视”“犀利的笔触需要凝视”“心灵的感悟需要凝视”三个方面对“凝视”加以开掘。这三个方面就“需要凝视”的“取材方向”而言,为并列式,使文章的论述有了广度;而就对“需要凝视”的“认识层次”而言,从写意到战斗,从文字到心灵,又为层层深入的层进式。更令人叹服的是,考生在阐释了作家创作时对生活的“凝视”之后,于文章的末尾又翻出了第四个“凝视”——读者对作品的会心“凝视”。这便又是采用层进式,由作家的写到读者的读,由作家的自赏到读者的共鸣,把从文学作品创作到阅读的“双边互动”特性诠释得极为深刻,层层深入地将文章推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考场限时作文,虽属“急就章”,但信马由缰,散漫为文,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杂乱无章则是为文大忌。相信每个考生都期望考场成为自己的T型台,然而罗马毕竟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如果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多注重上文提供的结构层次构思训练,在动笔前先打个“腹稿”,就行文做点诸如上文所述的种种安排,那么考场上交出一篇文脉清晰,论证富有层次的议论文便并非难事。 ‎ ‎【材料】一日,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兴奋地对我说:“爸爸,我看见了苹果里的星星,真好看!”“胡说,苹果里哪儿来的星星!”“有呢!你拿一个,我来切给你看。”他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说:“爸爸,看哪,里头真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现出了一个清晰的五角星。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个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竖着切,从茎部切到底部的窝凹处,从来就没看到过苹果里的星星。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 创新才能进步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果核于是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父亲一直循规蹈矩地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见过,这使他陷入沉思。(此为“引”,引原材料简洁明了。材料不可不“引”,引述材料的目的是从材料中提出论点,为“提”张目,“引”是“提”的基础。但也不可全“引”。切忌只字不改地照搬照抄。要简洁、概括性地引述。可采用概述法或摘录法。本文采用的就是概述法。)‎ 看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禁陷入沉思。孩子切苹果,打破了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发现了“星星”,但如果他像父亲一样墨守成规,那么苹果还是苹果,吃完扔掉果核,“星星”将永远不会被发现。(此为“析”,简析材料,为下面论点的提出做铺垫。分析要简练,应尽快进入“就事论理”,切忌拖沓冗长,拖泥带水兜圈子。否则,易给人“就事论事”,“以小见小”,延展不开的感觉。)‎ 由那孩子的“拦腰一切”我想到了创新。我们人类的创造力不正与这看似不经意的切苹果方法有相似之处吗?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要勇于创造,勇于推陈出新,这样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此为“提”,正面提出中心论点。论点应言简意赅,鲜明而有力。最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切忌含混其词,模棱两可,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同样是商界大亨,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曾经名噪一时,蜚声世界。可自诩“任他岁月悠悠,好车永远风流”的劳斯莱斯却忘记了技术开发,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纯手工操作,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再“风流”的劳斯莱斯只得急流勇退,最终将公司连同名誉权卖给了德国大众。(此为“议”:举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论点:不创新必遭淘汰。)忘记了创造,忘记了推陈出新,劳斯莱斯永远成为了历史。人们哀其不幸,但也只能叹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例子举出来摆在那里并不能自动证明论点,所以在例子上选准角度,紧扣论点分析例子是必不可少的。)文坛巨擘莎士比亚曾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因此他的《威尼斯商人》充满了喜剧色彩,令人捧腹;《罗密欧与朱丽叶》却饱含着悲情,让人哀叹;那100多首十四行诗更是独具一格。这正源于莎翁的出新,莎翁的创新。(此仍为“议”:举事实论据从正面证明论点:创新成就辉煌。与上一段形成论据上的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论点。且该例在引述上与上面的例子又略有不同,先引莎翁名言后再加莎翁实例,有点类似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样更具说服力。)‎ 北宋词人黄庭坚也有言:“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因此康洪雷导演继《士兵突击》后拍出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虽仍是《士兵突击》原班人马,但由于剧情、剧本、风格上并无明显突破而令人大失所望;《王贵与安娜》简直就是《金婚》的翻版,因而推出时反响平平,林永健与海清这两位演技派实力演员也因此并未像当年《金婚》热播时的张国立与蒋雯丽成为观众街谈巷议的“宠儿”。正如那句俗语所说:“别人嚼过的馍再怎么吃也没有味道。”(此为“联”,联系现实生活选取论据进行论证,这样才会使文章显得内容丰满,现实性强,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 干将镆铘好用吗?当然了,它们是天下神兵,削金如泥。可没有了创新,哪来的火药、机枪、重炮和导弹?人们防身御敌恐只能是短兵相接喽!‎ 高山流水好听吗?当然了,它们是千古绝唱,亘古不衰。可没有了创新,哪来的美声、‎ 通俗、摇滚和蓝调?人们充耳所闻只能是千部一腔。(此仍为“联”,学生的知识面越宽,生活的积累越多,“联”的自由就越大。这两段均为先退后攻,比硬冲直上更加奏效。)‎ 因此,千万不要守旧安常,一味追逐往昔恢宏的皇辇,妄图一圆成功的美梦;要敢于创新,像故事中那个孩子创造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一样,敢于打破思想的桎梏,去迎接新世纪希望的曙光,那样,我们得到的又岂只是一颗“星星”呢?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时切记——别让自己古老成风景,要用无限的创造,让自己、让祖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此为“结”:简洁而有力地收束全文,同时不忘回扣原材料,首尾呼应,将拳拳爱国心,依依报国情诉诸笔端,深情感人。)‎ ‎☞基础巩固练 ‎1.【2019届四川达州高三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18年10月24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 ‎(2)当下,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高铁要提速,5G时代已经来临,生活节奏在加快。“我报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我养猪只要两个月都能催肥”“一对一补课,保你每次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 ‎(3)中国2017年GDP增速为6.9%,2018年GDP增速为6.5%,GDP减速的原因是为了提高经济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社会稳定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 紫檀珍贵绝美,在于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积淀而来的羡世芳华。不得不感叹: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 慢工出细活,工艺铸造方醇,文化传承方香。从绣娘手中的叠叠红纸,到景德古镇的青窑白瓷,再到帝后鬓边的纹凤金钗,哪一样不是用一笔一划融入血髓,哪一样不是用一针一线缝经脉,哪一样不是用一刀一刻筑起脊骨?技艺里没有捷径,文化传承更不能执意速成。正如千年孕育的紫檀,工艺的流传,离不开匠人们溺于孤独的坚守;传统的更新发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们耐得寂寞的执着。倘若想在此求得快速成就,便如向老酒中兑水,失之醇香。‎ 慢工出细活,个人生活方适,人生价值方高。喧嚣与浮华中,不少人追求“超速”的快意,幻想“一夜成名”的满足。诚然,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诸多时刻的急功近利背后,深掩着浮于表面、随波逐流的焦虑;潜藏着根基不稳、大厦将倾的危险。被时代控制得像陀螺般快速运转的人们,可曾想过邀约几人在春日的木荫花事中誓摇扇吃茶,去雨后雾山中择草洗尘。侃家常趣话,做浮生幽梦,从生活琐事中抽身,这正是许多肆意享受生活的人们同我们的分享。‎ 同时,那些想要成功一朝可得,名利一夕即来的人们可曾想过静心沉淀自我,淡定修炼己身?走过光阴美好的桃李时节,身处鲐背之年的许渊冲老先生依旧伏案研究,苦心孤诣翻译著作。按理说,如老先生这般学识渊博之人又何须再逐字逐句研究?可正是一词一句的积累才丰富了他的知识库,也为他的人生描金添彩。看到“一个月拿下口译资格证”的广告,不知先生是否会有伤悲之感?‎ 慢工出细活,经济发展方实,国家进步方稳。无独有偶,“慢工出细活”,对国家建设尤为重要。“不知道生的来源与基础而浑浑噩,便是最大的无知。”中国昂扬奋进的几十年令人骄傲,可回头看去,“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教训也历历可见。以史为鉴,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的中国也更应沉着冷静,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任吾辈驰骋,才能有更灿烂的华章任吾辈抒写。“慎始如终,不为败事。”《道德经》的箴言从千年而来,谨诫不可迎头冒进,久久为功方能善始善终,精益求精方能日臻至善。‎ 愚公移山,毅力之下是一土一木的工夫;精卫填海,决心背后是一石一枝的耐心。慢工出细活,是各事各业的态度;久久为功,是万事万物的定则。慢下来,多的是耐心,成就的却是辉煌。‎ 上,国家有意识地减缓GDP的增速;事实证明中国GDP的减速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包括提升经济质量,包括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包括促进社会稳定,包括提供给社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立意点)道理上,慢下来,社会发展的硬件质量上去了,软件质量上去了,发展的风险降低了,社会发展更稳健,目光更长远;慢,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不都如此吗?材料3:(读表面),内容上,谈的是“超速”的渴望与“超速”的表现。材料中“超速”的表现可以读出五个小方面:赶路的坐高铁要提速,求职的速成班拿口译证,欲成名者购买明星快速养成手册,养猪的想要两个月催肥,补课的补一次就想提10分,人们急于工作,急于学习,急于生活,急着看成效。总之,贪急,求快,不相信“慢”。(立意点)道理上,很明显,“超速”的潮流应当止一止。从表现分别看看“不慢”的危害:(1)急功近利;(2)基础不牢;(3)虚荣攀比;(4)风险低估。总之,弃慢求快固然起于压力,但“快”源于浮躁,源于太想要快速的成效,反映了社会整体风气的不正。第三步:综合归纳,拟题,构文。参考标题:1.生活需要慢 (慢是一种必需品);2.慢工出细活 (慢是提质的保障);3.放慢脚步,稳中求进 (慢可靠,慢稳健,相信慢,坚守慢);4.欲速则不达(慢比快更安全更智慧);5.理想,意愿,灵魂等需要慢(慢是品质、追求、艺术、境界、真理、情趣、格调);6.相信“慢”的坚守。‎ 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提升突围测 ‎【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气度 ‎“气度”是指一个人的气魄和风度。我们在正确地评价一个人时,不是单单看他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气度。如果说容颜漂亮是酒,那么气质风韵就是茶。酒的甘醇在饮,提神气爽,浓烈而短暂,挥发的是漂浮昏沉。茶的馨香在品,沁人心脾,幽淡且漫长,回味的是醒神舒畅。‎ 古今伟人、名人由于气度非凡做成大事的例子很多,同时由于缺乏气度导致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如三国时期蜀国开国皇帝刘备,因其气度非凡,有战略思维和规划能力,虽身在汉中,但心系全国,每日想着一统江山,光复汉室。终于靠治国能臣诸葛亮及“五虎上将”在晚年建立蜀国,得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有隋炀帝杨广虽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但在做皇帝前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有胆有谋,是他亲率大军灭了南方的陈国,结束了中国南北朝分裂长达数百年的局面。但他喜欢的南朝皇帝的宠妃被他手下的大将高颎杀了,高颎还提着张贵妃的人头来向杨广汇报,说南朝要是没有这个女人祸国殃民不会这么快就灭亡,把杨广当时就气得七窍生烟。后来杨广当了皇帝,最先做的事儿就是找个理由把高颎杀了,结果为了一个别国的妃子而自毁长城。‎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气度非凡。其它不说,就从他写的两首词《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 雪》就可看到伟人胸怀。词中的“万山”、 “层林”、“谩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 上述事例可充分证明,气度就有这么大的功效,它可以令山河动容,敌人胆寒,可以使你心想事成,马到成功。正是有了如此不凡的气度,唐朝李世民成为真正的开国之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唐王朝尊称为“天可汗”;也正是有了如此不凡的气度,毛泽东缔造了新中国,是人民当之无愧的领袖,他的光荣和伟大,他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 有人说,气度是一种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特质,比方像胸襟、雍容大度就是形容这种特质。我想,气度包含了正直、无私、谦虚,而且是待人宽厚、懂得尊重、愿意听不同的意见等。能做到这一点,要靠平时自身的修养锻炼。自觉做到谦逊好学,懂得渊博的知识对人的气度至关重要。知识可以放宽眼界,开拓心胸。知识可以转化和调和情绪,渊博可以让人达到“自然”与“人为”相通和统一,那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有了这般境界,就能在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年代,以宁静的心情面对复杂的生活世界,以安静的心态应对外界的嘈杂,以平和的心境处理世态的变迁,能凝神静气地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人生在世,固然有很多不得已的生活琐事烦恼,正如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我们应该相信一个有理想、有气度的人时刻都会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不为凡尘俗事困扰。我虽不奢望能流传千古,但也希望能雁过留痕,活一个有气度的人生。‎ 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也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 ‎ 写作角度:要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启发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 ‎ 角度1:“器”的工具性角度,兼顾形式与内容,美的形式和好的内容相得益彰; ‎ 角度2:“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要善于借助外物成事; ‎ 角度3:要有器量、气度,兼容并包; ‎ 角度4:人可以成为国家栋梁,肩负使命,成就梦想。 ‎ 也可以建立角度间的有机关联,确定立意,切忌面面俱到。此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 文会相对容易些。 ‎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 ‎2018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天津卷作文题传统文化和语文味道都很浓厚,考题巧妙的结合不同词语,从“器”的不同面向来展示不同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