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同步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同步练习

‎《滑轮》‎ ◆ 教材分析 ‎ ‎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做准备。所以本节课在十一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为了达到这个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杠杆和滑轮的实质对比着讲解,加深理解,并在实验探究中突出滑轮做功的特点,以便引出“功的原理”。‎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 ‎2、会根据要求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   ‎ ‎3、能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滑轮的结构。 ‎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 ‎3、学习处理数据和信息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 ‎2、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5‎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通过自制仪器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 教学难点:根据滑轮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 ◆ 课前准备 ◆ 教师用:教学课件、滑轮。‎ ◆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5‎ ‎2.在它的右侧挂钩码,左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5‎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四、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五、滑轮组 ‎1、提出问题,运用已知的器材怎样做到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地将重物提起 ‎2、提出滑轮组,组装滑轮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给出滑轮组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4、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5‎ 六、 板书设计 ‎ 第2节 滑轮 一、定滑轮: ‎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 二、动滑轮: ‎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 三、滑轮组 ‎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 ‎(2)公式: 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略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