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清6检测内容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
1 检测内容: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31 分。第 1~9 题为单选题,每题 3 分;第 10 题为多 选题,4 分,漏选得 2 分,错选得 0 分) 1.(深圳中考)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C)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投影仪 2.(自贡中考)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 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邵阳中考)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 定不能得到(B)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5.关于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D.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6.为保护人民的安全,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管理的需要,国家在公共聚集地区安装了 先进的 360°高清摄像头,它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 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 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距会变短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聚光能力会减弱 2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7.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 12 cm 处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 可能是(A)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 8.(河北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上 40 cm 刻度的 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 10 cm 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 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9.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2 cm 处,在透 镜另一侧距透镜 18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C)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9 cm<f<16 cm D.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18 cm<f<32 cm 10.(多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 f1、f2 的甲、乙两个凸透 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 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 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f1<f2 D.f1>f2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1.(黄冈中考)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 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人脸__(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 像头成一个倒立、__缩小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12.小明拍完全班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若小明不动,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 是使相机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他,同时镜头__向外__(填“向外”或“向内”) 缩。若此时相机的镜头伸缩装置损坏,导致镜头卡住不能动,摄影师可以在镜头前加一个合 3 适度数的__远视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13.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检查时,为使观察更仔细,就要减小观察范围,应该使内窥镜 细管顶端__接近__(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__变大__(填“变大”或“变 小”)。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 14.患近视眼的小张,在阳台上埋头看书,被街对面电子眼的闪光干扰了,他戴上眼镜 后,好奇地观察街道上的情况,清楚地看见了一辆轿车绝尘而去,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小张 戴的眼镜是__凹__透镜;如图所示,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当轿车绝尘而去, 电子眼所拍摄到的轿车的像将逐渐__变小__(填“变大”或“变小”)。 15.(山西中考)如图甲所示,在圆柱形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 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 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中间厚、边缘薄__的特 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 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实像__(填“实像”或“虚 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投影仪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6.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 10 cm 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 大镜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 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 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7.(黄石中考)凸透镜如图所示,MN 为主光轴,O 点为光心,F 点为焦点,请在图中画 出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并作出物点 S 的像点 S′。(注意保留作图痕迹) 答图: 18.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__薄__(填“厚”或 “薄”)。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上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已有 的光路,完成光路图,画出物体 A 的大致位置。 4 答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19 题 9 分,第 20 题 10 分,第 21 题 12 分,共 31 分) 19.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下__(填“上”或“下”)调整。 (2)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20 cm 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 则透镜的焦距是__10__ cm。 (3)在第(2)问的基础上,使烛焰向右移动 2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右__(填“左”或 “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__放大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清晰实像。 (4)若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B__。 A.光屏上会有这只小虫的像 B.像几乎没有受影响 C.不能成像 20.(淄博中考改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5 cm。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D__,利用此原理 可以制成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幻灯片”或“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 A、B 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 (A′、B′分别表示蜡烛在 A、B 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成实像时,物距减小, 像距__增大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8 cm 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 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像在 100_cm 刻度线之外__。聪明的小明拿起 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 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远视镜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15 cm。 5 (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 50 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 15 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__Ⅱ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 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__变大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远离 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距增大,像距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 (3)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上升__(填“上升”或“下降”)。 (4)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 __反射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