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6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回忆我的母亲》 (13)_苏教版(2016)
一、 亲近文本: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汪国真《感谢母亲》 视频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红 军 时 期 的 朱 德 二:预习成果交流 (交流“导学案”的 预习成果) 1916年秋, 朱德在四川泸州 朱德(1886—1976)是中国 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 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 越领导人之一。 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 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 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 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 人民的衷心爱戴,这同他母亲钟 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 开。 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 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 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 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 1944年母亲逝世后回忆了她勤劳一生,写下了这 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散文。 《回忆我的母亲》 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 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 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 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 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什么叫回忆录? 溺 佃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慰勉 不辍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祖籍 仪陇 衙门 横蛮 妯娌 和睦 差役 迁徙 和蔼 管束 nì diàn lù shú wèi miǎn chuò jí lǒng yá hèng mán zhóu li mù chāi yì xǐ ǎi 不辍耕作: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东挪西借: 不停的劳动(耕作)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 肠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点拨:作者为什么写回忆录? 哪些段落回 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什么?) ,哪些 段落对此作出评价、抒情? 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 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 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 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寄其哀 述其功,颂其德 四、方法点拨(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 ß 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 钥匙。 (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 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 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 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 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 时还插入议论。) 五、合作探究,认识母亲 时 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美德 作者小时候(2-7) 1885-1900前 后(8) 1905年(9) 1908年(10) 1919年(10-11) 1924-1927年 (12) 1937年(12) 1944年(12) 时 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美德 作者小时候(2-7) 1885-1900前 后(8) 1905年(9) 1908年(10) 1919年(10-11) 1924-1927(12) 1937年(12) 1944年(12) 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 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 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 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 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遭遇退佃、搬家、天灾 没有灰心、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有远见、摆脱贫困和 压迫的愿望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家乡 勤劳一生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 期望革命成功 86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 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 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将这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 组织为一个整体的?组织这些材料的顺序 是什么?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来写 ß 3、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 作用?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 一、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二、感谢母亲“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作用: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 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 想感情。 (1)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通过具 体的、典型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 把握人物形象; (2)在写记人的文章时,要把人物放 到事件中去写,通过写具体的、典型 的事件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 形象。 4、谈写人文章的学习启示(从阅读和写 作两方面) 5、作者回忆母亲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 活中的琐碎小事? ß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 是这些日常琐事; ß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 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 高明之处。 六、复习巩固(导学案巩 固延伸第二题) 七、拓展延伸 母 亲 冰 心 视频 第二课时 文章哪些地方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母亲对“我”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 “我”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八九 岁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 着母亲劳动;这时期母亲教给了“我”许多生产知 识,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那种勤 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 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的阶级意识, 启发了“我”寻找光明的愿望,使“我”外出求学、 参加革命、献身于抗战事业。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 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 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 抒情的手法并且表明了这些美德对自 己的教育和影响。直接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 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找出作者评价母亲优秀品格的关键性 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评价母亲优秀品格的关键性语句有:“母亲是个好 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 怨”“她性格和蔼”“母亲同情贫苦的人”“她能 自己很节省的”“宽厚仁慈”“母亲对我这一举动 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她期待着中国民 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 过劳动”。 这些语句像一根绒线贯穿在各个段落中,从一个侧 面表现了母亲的品质,与文章中具体的事件共同塑 了母亲的完整形象。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 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 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 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议论; 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 无 可奈何的事情啊!”——抒情。 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深化记叙的内容,更 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含,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段写 了几句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回忆我的母亲》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ß 明确:勤劳。 .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思考下面问题。 1、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 2、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 3、突出我对母亲的感情的一个词是: 4、总领全文,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5、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 勤劳 悲痛 爱 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 回忆的 讨论本文开头的好处 开门见山, 引出回忆, 概述内容, 语言简洁 ß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作 为全文的结尾,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ß 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呼应 开头,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 尽忠革命事业。 2、阅读文章第16自然段,谈谈如何理解 “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 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 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 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的含义?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 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一员。 母亲是伟大的, 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 忠诚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用转折 复句进行强调。 4、文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谈谈你 的理由。 5、作者将如何报答自己的母亲? 6、第16段的末尾,加了“一定能做到的”一句,有什 么好处? “创造了”是指已经创造的历史,说的是过去;“创造着” 是指正在创造的历史,说的是现在,两者有时间上的先后, 故不能互换。 尽忠于民族、人民、中国共产党 突出作者坚定的信心 7、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 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 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 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 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 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 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ß 8、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呼应? 开头第一段从母亲去世引起悲痛写起,概 述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是值得回忆的,总领全 文。结尾以深深的祝愿结尾,抒发了对母亲 的哀悼之情,紧紧地呼应了开头。 总结全文 ß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 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 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 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 的决心。 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蕴含至爱深情,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细读下列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 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 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 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 来没感到过劳累。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 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 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 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 体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 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2、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 勤苦的农妇生活。 儿子做了部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 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将这件事不经意的道出, 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 “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情怀革 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 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 上煮饭”,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 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 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 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以可感的形象“强壮身体”“勤劳习惯”等来表 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在虚 实结合、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深 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 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 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 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 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总结全文 选材: 语言: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ß 要求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 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 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序(纬)、以 “勤劳一生”为线(经)进行布局谋篇 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按要求答题。 1.选文的中心句是: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 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2.文中说“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标本式”的意思是? 典型 3.选文开头的四个句子是围绕“勤劳的家庭 是有规律有组织”来写的,那么它们是否 偏离了中心句?为什么? 没有偏离中心句,为写母亲的勤劳做铺垫。 4.比较原句和改句,说明画线处的表达效果。 原句: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 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改句: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砍柴、挑水。 原句中的画线句子更能表现家庭成员的勤劳和 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 ②记叙母亲俭朴的句子: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 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5.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语句。 ①记叙母亲勤劳的句子: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 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 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 —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 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③记叙母亲宽厚仁慈的句子: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