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题

‎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5分)‎ 开学以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消息二则》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那清幽绣丽、雄奇险拔的《三峡》风光,令人不禁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与朱元思书》以简练juàn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高屋建瓴( líng )  juàn( 隽 )永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清幽绣丽 ,正确写法是 清幽秀丽 。(1分)‎ ‎(3)本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排比 和 反问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B.老师讲完课后,请学生提出疑问,结果同学们都无可置疑。‎ C.这个特殊时期,84岁的钟南山院士始终战斗在一线,为疫情的防治策略殚精竭虑。‎ D.在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乒乓锦标赛上,中国队重振雄风,不负众望,包揽五个单项冠军,选手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通过“点亮24小时城市书房”活动,把城市书房建设成为传播文化的平台,给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应删去“通过”)‎ B.2019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内心都会激发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应删去“在升腾”)‎ C.在扶贫攻坚中,大规模的异地扶贫搬迁,改变的是当地千百年来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保护的良机。(可将“和”改为“,得到的是”)‎ D.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 500—2 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应将“降低”改为“减少”)‎ ‎【解析】D项,搭配不当,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9‎ ‎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5.(2019·孝感)阅读下面的语句,完成问题。(3分)‎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地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1)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 经典的百科全书 ”。(1分)‎ ‎(2)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分)‎ 示例: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6.(2019·宿迁)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7分)‎ 材料一: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9‎ ‎ ‎ ‎(1)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2分)‎ 示例:专家组复查我市节水型城市工作。‎ ‎(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工作现状作出评价。(2分)‎ 示例:我市水资源匮乏,政府加大节水建设,但有市民认识不足。‎ 昨天  今天  明天 ‎(3)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如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3分)‎ 漫画以三个水龙头水流的大小,从左至右代表昨天、今天和明天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状况。暗喻我们肆意地浪费水资源,水资源将会越来越少,水龙头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枯竭。‎ ‎7.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4)登临黄鹤楼,白云悠悠,黄鹤杳然,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二、理解阅读(共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动词。(3分)‎ 9‎ ‎ ‎ 示例: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摹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 ‎9.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湖光山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尾联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行: 行走 ‎ ‎(2)遂至承天寺 至: 到 ‎ ‎(3)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交错纵横 ‎ ‎(4)但少闲人 但: 只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 9‎ ‎ ‎ 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解析】“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13.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练。结合全文,请说说你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4分)‎ 示例: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这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8题。(13分)‎ 生命的连接 女儿跑上了车厢,回头一挥手,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潇洒地走了。列车也开走了,眼前只剩下长长的铁轨,和女儿的母亲还挂在眼角的泪滴。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牵住了我们的心。‎ 它也牵在女儿的心上么?‎ 女儿长大了,终于要离开母亲了。昨晚,做娘的几乎絮叨了一夜,也不知第一次远出求学的女儿听进了多少。看到她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唉,毕竟是年轻人!(记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如此?)‎ 五天以后,女儿来信了,看到邮戳,是她一到北京站就发出来的。信的开头她这样写道:在徐州车站,她一上了车厢,没有敢再回头,因为她不愿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连忙点了一枝烟,走到阳台上,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那晚,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信了。逝去的岁月中,也只有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这样写信。我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写作和读书,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女儿离自己很远很远,然而,我从未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近,要女儿向我敞开心扉。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需要的决不是女儿对自己的尊重,而是女儿的真诚的友谊。‎ 我的希望没有落空,女儿的信很快就回来了。从此以后,几乎每星期,都有我们的一封信,飞行在长长的铁道线上,或南或北,或北或南。‎ 我收到信都在周四,而女儿收到信,应该在周末。信永远是那么长。为了怕超重,我选了最薄的信笺,而且常常有不尽的余意,要留到下一封信去说。‎ 9‎ ‎ ‎ 每个星期四,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女儿学业繁忙,我还得逐字逐句给妻子翻译出来。如果有一个星期四收不到女儿的信,那晚上的灯光就不会熄灭。有一次,一位好心的同事将信收下,忘记交给我,害得妻子落了一夜的“雨”。我们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们对每晚北京的气象预报一定比徐州还熟,天热了、冷了,刮风了、下雨了……那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上,仿佛连气象的每一分变化都传到我们的心头。‎ 女儿就读的那所大学就更熟悉了。我们仿佛看到学校高耸的大门,门里的花坛上盛开的鲜花;我们仿佛看到学校图书馆深夜不灭的灯光,甚至听到那翻书的沙沙声;我们仿佛听到学生宿舍里的高声喧哗和永无结论的争辩;还有,在那高大的核桃树下初恋的情人们的低声蜜语……‎ 信在女儿的笔下不断加厚,女儿在信中也不断地长大,女儿不但记叙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抒写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理解和思考。有一次,她终于突出校园的围墙,只身带着背包、水壶,去寻访修复的和没有修复的长城。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她遥望广袤无垠的宇宙,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 她不再是一个孩子。‎ 我曾经希望她在毕业后能将校园的感觉写成一本散文集。不料她将这设想提早了一年。大三那年暑假,她将一大堆稿子交给我,题名为《寻梦的年华》。这一本集子就是那三年中一百多封长信的升华与提炼。‎ 我一夜无眠。‎ 大约连女儿也没有想到,她这一堆文稿会给父亲的心灵如此大的震动。透过这堆文稿,我感觉到与女儿的友谊的发展和生命的连接。‎ 我忽然理解了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大江后浪推前浪,江流才涌动,才奔腾,才一泻千里奔向大海……‎ ‎14.女儿“跑上了车厢”“潇洒地走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她不愿意让“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15.阅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句中,“我”对女儿哪方面还不够了解?‎ 对女儿具有细腻的情感和软弱的一面还不够了解。‎ ‎(2)作者为什么要“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关心在北方求学的女儿,为自己对女儿了解不够而感到内疚。‎ ‎16.女儿离自己很远,“我”为什么反而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近”?(2分)‎ 女儿离自己很远指的是空间距离。“近”指的是女儿懂事,向父母敞开心扉,父女之间相互理解,心与心相通。‎ ‎17.文中反复出现“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有何作用?(2分)‎ 9‎ ‎ ‎ ‎“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传递着两地书信,联结着父女间的感情。‎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连接”的理解。(3分)‎ ‎“生命的连接”语义双关,实指书信,虚指父母与女儿那心与心的联结。‎ ‎(四)(2019·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9—22题。(10分)‎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 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8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它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19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有删改)‎ ‎【链接材料1】‎ 9‎ ‎ ‎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 每年,1 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占50%‎ 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60%至80%‎ 受到塑料危害的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已达817种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2分)‎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解析】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A项中“都属于”说法太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20.文章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举例子和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柔珠进入海洋和海洋生物体内的数量巨大,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危害极大。‎ ‎21.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3分)‎ 海南省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一要“堵”。全面禁止在本省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塑料餐具。二要“疏”。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寻找替代品;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实施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 9‎ ‎ ‎ ‎22.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3分)‎ 微塑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在垃圾产生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这些都是产生微塑料的源头。所以微塑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包装,或参与分类回收利用,让我们的未来更绿色、更环保。‎ 三、作文(5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肺炎来势汹汹,从武汉开始,蔓延全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始了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斗争。现在,疫情得到控制,人们开始逐渐恢复平静的生活,但是,疫情中令我们难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有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有年至耄耋的科学家,有千里驰援的人民军队,有日夜坚守的人民警察……‎ 经历这次疫情后,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以《最美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如果这世间真的有轮回,那么,你将选择怎样的一个新的生命?是一只盘旋的鹰,一条快乐的鱼,一只轻盈的蝴蝶……还是仍旧做一回现在的你?‎ 要求:①请展开联想,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