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版):蝉
20 蝉 教学目标 课题 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通读课文,把握蝉的生命历程和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体会拟人手法在科学小品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晚年把其观察所得陆续编写成十卷本《昆虫记》(又名《昆虫世界》)。这部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有删改。法布尔不局限于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读准字音 罅隙(xià) 喧嚣(xiāo) 蚋(ruì) 臃肿(yōnɡ) 鳍(qí) 涂墁(màn) 蜣(qiānɡ) 窠(kē) 寻觅(mì) 跳蚤(zǎo) 钹(bó) 无动于衷(zhōnɡ)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 【挖掘】挖;发掘。 【金蜣】一种昆虫,又称“蜣螂”“屎壳郎”。 【窠】鸟兽昆虫的窝。 【黏】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 【涂墁】文中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墁,原指用砖、石等铺地面。 【纤弱】纤细而柔弱。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臃肿】过度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转动不灵。 【罅隙】缝隙。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蚋】一种小昆虫,体长1~5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轧】碾;滚压。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鳍】鱼类的运动器官,由刺状的硬骨或软骨支撑薄膜构成。按所在的部位,可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有调节速度、变换方向等作用。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匹敌】对等;相当。 【钹】打击乐器,是两个圆铜片,中间向外突起成半球形,合起来拍打发声。 【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来之不易】形容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很不容易。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新课导入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蝉的地穴以及蝉的幼虫脱壳的过程。 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1段),交代有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 第二层(第2、3段),说明对蝉的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第4-7段),说明对蝉的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四层(第8-11段),说明对蝉的幼虫脱壳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介绍了蝉的产卵状况以及蝉卵孵化成幼虫后的生活习性。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2-17段),介绍蝉是如何产卵的及遇到的蚋的侵害。 第二层(第18-24段),介绍了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土穴的过程。 第三层(第25、26段),总结蝉的生命历程,发出感慨。 【把握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有关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的知识,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命历程的感慨。 写作方法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生动、准确。 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科学小品文。文章没有引用资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命历程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来增强它的生动性。例如,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上来”“钩住”等一系列的动词,把蝉的幼虫尾端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生动有趣。再如,“约”“大概”等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 2.结构严谨,首尾照应。 全文以作者对蝉的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蝉的幼虫夏至出穴开头,又以幼虫入穴结尾,首尾衔接,将蝉的生命历程交代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非常有趣,因为讲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昆虫。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同学们回忆过去看到的蝉的模样,然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观察过的小动物。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效果很好。 传统文化 蝉的文化寓意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常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古人咏蝉,或寄托理想抱负,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的鸣蝉成了诗人立身高洁,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骆宾王《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蝉抒怀,写处境的险恶、政治上的不得意、言论上的受压制。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人同情联想到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