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案二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 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 章《被压扁的沙子》。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 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 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 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据言知意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文章,了解本文究竟揭示了什么科学奥秘,借此了 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品析之前解决字词知识。 1、文章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原来本 文的主角不是沙子,而是恐龙)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 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 会更好? 本文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 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 文题形象性强,容易激起好奇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因而产生两种 学说“撞击说”“火山说”。在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的观点是 什么?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 请仔细阅读,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得出结论 的过程。 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语句, 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所以说,圈点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组讨论,与周围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信息,并交流观点,让同 学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及过程。[请几名同学展示] 作者运用严谨的思维方法,层层剖析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边总结 边板书):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 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这是一 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指按照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 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写作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是通常会采用这种 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文思路,这就使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 间顺序共同成为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 (三)顺意品言 同学们对逻辑顺序有了基本认识,可是将深奥的事理由浅入深地 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需要缜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语 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品味文 章语言特点也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项基本能力。 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1)这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 因。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有“也许”跟没有“也许”,这句话表达的 意思有什么不同? (点拨:“这”指什么?“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使很长一段时 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是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客观事实, 还是根据现象推出的结论?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测得 出结论。如果去掉“也许”,句子意思就成了一个科学的判断,与客 观事实不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去掉“也许”,句意过于绝 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符。) 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应用,却足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和严密的特 点了。 2、请看这两句话: (1)如果在 8500C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 30 分钟,它将变为 普通沙子。 (2)如果在大约 10000C 把斯石英加热 30 分钟左右,它将变为 普通沙子。 像(2)一样,把表示温度和时间的词换成不确定的大约数字, 行不行? (不行。因为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温度和时间是推测出来的, 还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数字 必须采用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的数字,数字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3、(学以致用)你在文中还能找出与前两个事例相似、能够体现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句子吗?尝试分析这些句子。 4、小结:通过《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亲密接 触了阿西莫夫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他用缜密的逻辑顺序、准确严 密的语言,使我们明白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 中再次遇到类似文章时,能够学以致用。 (四)悟意会言能力尝试 阿西莫夫除了这篇文章提到恐龙灭绝的问题,他的另一篇文章 《恐龙无处不在》也与恐龙灭绝有关,《恐龙无处不在》跟《被压扁 的沙子》有什么异同点? 请大家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就两文异同点互相交流。 (若时间充足,请大家齐读《恐龙无处不在》的第一句话,提示 他们:生活中一些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存在着内在联系,只要 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肯定会有独到的发现。) (五)布置作业: 寻找《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有什么不同,结合课 文做具体分析(可以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 科学结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 1、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试图凸显本文科学性特点,又因 执教学生刚进入八年级,相关知识的教学还没有展开,所以确定以说 明文的说明顺序、语言特点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 我以“导入新课”“据意知言”“顺意品言”“悟意会言”来逐层递进 地深入研读文章。 2、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在设 计本课时加入小组讨论,借以让学生自主理顺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能够 用准确语言进行表述,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逻辑顺序的特点。 3、说明文语言特点是这一特殊文体必须掌握和品析的,因此, 我用命题形式直观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以求达到印象深刻。 4、具体执教中,我由于经验不足、较为紧张,遗漏了“换题目” 的内容,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较多疏漏。面对陌生学生的紧张情绪, 我没有做到有效调控,致使自己语言罗嗦、偏离教学内容,同时影响 了正常教学环节的进行,尤其是最后“悟意会言”部分无法具体展开。 5、今后在工作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以课改新理 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学习优秀教师的案例和课堂实录,不断锻 炼自己、提高自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