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六)

2020-2021 学年初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六) 【2020·辽宁沈阳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 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 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 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 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 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答案】C 【解析】 C.“《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表述有误。《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士卒夜 间警备的情况,表现了军情之紧张急迫。故选 C。 【2020·广西中考真题】 2.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 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 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 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 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答案】C 【解析】 C.“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有误,应为词人想象自己借着托起大 鹏的狂风,乘坐蓬舟直往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而去,从而表现了自己的雄阔胸襟。故选 C。 【2020·贵州铜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 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 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 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 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B.而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之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D.谢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 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 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6.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答案】 3.D 4.B 5.C 6.( 1)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2)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解析】 3.A.淫,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B.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C.斗,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D.被,通假字,同“披”,穿着; 故选 D。 4.A.居住/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B.表顺承/表顺承; C.代词,他/动词,到,往; D.向人致意,表示问候/道歉; 故选 B。 5.C.甲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述何为“大丈夫”;乙文运用记叙和 描写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周亚夫的治军才华和“真将军”个性。故选 C。 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 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顺,顺从;正,标准,准则;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妾妇之道也,是妾妇之道。 (2)上,皇上;乃,就;第一个“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名词,使节;节,符节;诏,诏告; 劳,慰问;军,军队。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 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 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 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 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 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 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 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 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 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 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 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 犯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2020·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 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 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 尘渣重积的样子。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________ ②以顺为正.者________ ③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9.(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10.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 正如孟子所说“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 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___________”。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 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真正,确实 标准,准则 同“披”,披散 于是,就 8.①(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②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 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9.①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③不能被富贵、 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0. 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 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 【解析】 7.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 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正:标准,准则。 ③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通假字,通“披”,披散。 ④句意: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遂:于是,就。 8.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 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 太平无事。②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的人, 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9.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 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根据(甲)文中“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 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 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 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 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如:夏明翰拒绝 诱惑,誓死不变节。 【点睛】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 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 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 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大丈夫应当)居住在天下最 广大的住宅里——‘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 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诵。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 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了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 浊的,只有我一个人清白;众人都是沉醉的,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 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为什么不能随大流而推波助澜 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他的酒糟喝他的薄酒呢?为什么怀抱着美玉一般的品质而被放逐呢?”屈原 说:“我听说,刚洗过的头,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谁又能让 自己清白的身躯遭受外物的污染呢?宁愿前往长流的江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让洁白的身躯被俗世蒙上尘 渣呢?”就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投汨罗江而死了。 【2020·湖北荆州中考真题】 (2020·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 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 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 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1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 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答案】 11. (1)行冠礼 (2)遵从 1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13.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 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14.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丈夫之冠也: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2)得志,与民由之: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3.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 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增强语势。(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用排比和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排比 句式增强了语势且富有节奏感。 1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可知,何易于为茶民和小 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符合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说法。(2)结合 “命吏阁诏”“即自焚之”可知,何易于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符合孟子“威 武不能屈”的观点。(3)故可判断,何易于称得上“大丈夫”。 【点睛】 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 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 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 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 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 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 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 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 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 这件事。 【2020·湖北恩施中考真题】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 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 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 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敝:通“蔽”。⑤九重:深宫之内。 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饿: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③犹割股.以啖腹 股: ④若耽嗜.滋味 嗜: 16.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 2 处)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17.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18.(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_____”, 外要有“_____”;(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_____”其次是“_____”,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用原文作答) 19.(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入手运用了_____论证方法,(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_____ 论证方法。 【答案】 15.①使……饥饿;②知晓,明白;③大腿;④爱好。 16.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17.①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②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18.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存百姓 不敢纵逸 19.举例 比喻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使他忍饥挨饿。饿:使……饥饿。 ②句意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喻:知晓,明白。 ③句意为: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股:大腿。 ④句意为: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嗜:爱好。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 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据此断句为:莫以 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 ②中重点词语有:其,代词,指昏君。皆,全,都。为,表示被动。蔽,被蒙蔽。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家兴盛内 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国外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 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乙文强调 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是“不敢纵逸”,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19.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别。根据语句内容,结合论证方法分类情况来辨别即可。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是列举舜等人的事例来证明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的道理,运用的是 举例论证的方法。“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把损害百姓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的 行为比作割大腿上的肉充饥,从而论证了存百姓的重要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点睛】 译文: 甲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 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 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 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 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 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 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 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常常思索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 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 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 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 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 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