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检测: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检测: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扒掘(jué) 题拔 ‎ 深恶痛疾(è) 引颈受戮 B.匿名(nì) 鲜腴 ‎ 重峦叠嶂(luán) 巧妙绝伦 C.茸毛(róng) 摹画 ‎ 惟妙惟肖(xiāo) 自出心栽 D.要塞(sāi) 凋谢 ‎ 春寒料峭(qiào) 周道如抵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今依旧屹立不动的金字塔无疑成了大家眼中的旷世之作,更是让卢浮宫耳目一新的一大功臣。‎ B.黄大年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C.他在场内场外待人接物都能熟练地使用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令俱乐部和球员都十分满意。‎ D.他所在的夏雨诗社、复旦诗社等校园诗社一扫曾经的“摩肩接踵”,成员已涨至百余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气候同自然现象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在刚过去的周末,今年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涵涵每天都在不同的课外辅导班中来回“穿梭”。‎ C.《朗读者》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造成的。‎ D.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第一部曾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读书犹如打仗,会读书就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②如写作,沿海俗语和黄土高坡的拉魂腔不同。‎ ‎③如工程施工,同样是挖基坑,南方和北方不同,有水和无水不同。‎ ‎④读书时,对所涉领域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对比总结,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把握形势、谋子更谋势的具体实践。‎ ‎⑤对比读书法可算一种战法,有利于培养战略思维。‎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②⑤④ D.⑤③②④①‎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古来月中有嫦娥、桂树、玉兔的传说,寄寓了人们更多难以说尽的心灵图景。是什么,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为什么,有关中秋佳节的种种民俗,都与一轮明月有关?圆与缺之说,又______________都值得我们去深层思考。‎ A.包含了很多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B.包含了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C.包含了不少的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D.能不包含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绿水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4)杜牧《赤壁》一诗中表达诗人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员们要多学习,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用《〈孟子〉二章》中的句子填空)‎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小题。(3分)‎ 每当它把巢里的猎物和卵都安排妥当了以后,便又飞了出去,继续盲目地执着地奋斗着。每次在它飞出去的时候,我都会把这些蜘蛛和蜂卵悄悄地拿出来。因此,它每一次游猎回来,储藏室里实际上总是空着的。就这样,它十分固执而徒劳地忙碌了整整两天时间。它一心打算要使劲努力,无论如何也要争取装满这个不知为什么永远也装不满的食物瓶子。‎ 我呢,也和它一样,不屈不挠地坚持了有两天的工夫。一次又一次耐心地把巢穴里的蜘蛛和卵取出来。想要看看这个执着的小傻瓜究竟要等到何时才能终结它这种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工作。当这个傻乎乎的小动物完成了它的第二十次任务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第二十次的收获物送来的时候,这位辛苦多时的猎人大概以为这罐子已经装够了——或许也是因为这么多次的旅行,疲倦了——于是,它便自认为非常小心而且谨慎地把自己的巢穴封锁了起来,然而,实际上,里面却完全是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它忙碌了这么久,事实上它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真是让人可怜啊!‎ ‎(1)上面选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2分)‎ ‎(2)读了上面的选段,对于昆虫,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八(7)班举行了以“我所知道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5分)‎ 龙抬头雨增多 ‎【读图猜节气】第一小组从手机日历上找出了下面的图片,请你猜猜这幅图片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图片介绍了与这一节气相关的哪些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文悟节气】为了引领同学们领略丰富多彩的节气之美,春风映月文学社决定举行“我看节气之美”征文活动。社团经过讨论,征文主要要求有:(1)围绕主题拟写征文,体裁不限;(2)60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20行);(3)征文不收纸质稿,电子稿发社团负责人陈芬的电子邮箱:chenfen123@126.com。(4)征文时间: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20日。据此,请你拟写一则“征文启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4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纵步松风亭下 ( )‎ ‎(4)意谓是如何得到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有哪两点?请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中的“熟歇”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虽然经常和他通电话,但是我却夜夜梦到家乡的那片红土地,夜夜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七十多岁的父亲开着电瓶车来车站接我。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腰弯着,整个人看上去就像犁辕的模样。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这样一个形象,谁看了,不为他的伟岸、粗犷而震撼呢!‎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差距。那时的父亲应该没有这样光鲜高大吧,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从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 ‎⑦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似乎稍微加一点力,就会崩断一样。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⑧走的那天,虽然还有些感冒,但是没有前两天那样鼻涕横流地“拉大旗”了。父亲给我找了一顶绒线帽和一条围巾,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⑨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他要摘些苦柚让我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打下。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看着一边说一边上树的父亲,我不再说话。‎ ‎⑩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惨不忍睹,像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像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 ‎ ‎11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忘不了他的脊背,祈祷着他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但是心里始终不能放下。今天,又要到新年了,我还在外面奔波,但是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5.文章描写了父亲的哪几次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写了“我”的两次流泪,“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⑩段中“这时我的泪又来了”一句中的“又”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提到父亲年轻时候的背影,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父爱的认识。(80字左右)(3分)‎ ‎【材料一】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亲自己的血肉之躯在我的根下腐朽,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有脚,那么我走过的每条路上都有父亲身体铺就的碎石,让我走得更加踏实;如果我能站起来,那么一定是站在父亲的肩头。‎ ‎【材料二】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得很远、很远//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而现在/父亲啊/你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默默地读/泪轻轻地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3分)‎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李 韵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⑦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⑧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 ‎⑨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除了继承手艺的制匾师傅,匾额成为一门学问走进高校,也是一条传承的途径。匾额学可以把匾额的文化、纹饰、颜色、图案等一一提取出来,进行系统研究,避免匾额在流传中出现文化特色的流失。成立了匾额学,匾额可以走进高校,让它作为一门学问,得到更大、更有效的普及。‎ ‎20.阅读全文,并填空(5分)‎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匾额的起源、匾额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匾额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⑥~⑧段,下面对这几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寸土寸金的都市,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水泥森林”中,匾额盛景难以恢复。‎ B.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传承必然面临困境,普通人家不再悬挂匾额。‎ C.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影响到匾额行业的生存。‎ D.真正懂匾额的人喜欢的是手工匾额,但机器制匾、3D打印对手工匾额的生存仍形成冲击。‎ ‎23.选文说,匾额“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请列举一个并作简要说明。(8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4.请以“那一幕,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期末综合素质检测 ‎1.B(A项“恶”读wù,“拔”应为“跋”;C项“肖”读xiào,“栽”应为“裁”;D项“塞”读sài,“抵”应为“砥”。)‎ ‎2.D(“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与句意不符。)‎ ‎3.B(A.“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自然现象,应把“气候”与“自然现象”对换;C.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D.成分残缺,句末加“的人”。)‎ ‎4.A ‎5.B ‎6.(1)猎马带禽归 (2)月下飞天镜 (3)芳草长堤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7.(1)法布尔 昆虫记 (2)昆虫的智慧有时候是非常有限的。‎ ‎8.【读图猜节气】雨水。图画介绍了这一节气的时间、习俗,雨水增多的气象特点,在这节气期间要注重养身保健。‎ ‎【征文悟节气】示例:‎ 征文启事 为引领大家领略丰富多彩的节气之美,我社决定举行以“我看节气之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1)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2)60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20行);(3)征文不收纸质稿,电子稿发社团负责人陈芬的电子邮箱:chenfen123@126.com;(4)征文日期: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20日。欢迎全体同学积极投稿。‎ 春风映月文学社 ‎2017年12月30日 ‎9.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0.表达了被人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11.(1)考虑,想到 (2)只是 (3)放开脚步走 (4)心里说 ‎12.(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 ‎13.(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 ‎14.“熟歇”既是旅途意义上的休息,也暗指仕途之休歇。作者心底早已顿悟人生,心灵获得解脱,摆脱了官场名利等世俗的束缚。表现了苏轼豪迈、旷达的情怀。‎ ‎(附乙文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祐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非常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梢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5.(1)父亲年轻时砸石头的背影;(2)父亲七十多岁时来车站接“我”时“我”看到的背影;(3)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时的背影。‎ ‎16.第一次流泪,是看见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后,因心疼、愧疚而流泪;第二次流泪,是看见父亲倒吊在树上为“我”摘苦柚而流泪,那是感动的泪,担心的泪。‎ ‎17.不可以删去。理由要点:一是照应第⑦段“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是继前面的流泪而来;二是没有“又”,不能深刻传达出“我”担心父亲的安全、感恩父亲的深刻的情感。‎ ‎18.与父亲现在的背影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年轻时有着无穷张力和撼人心魂表现力的背影与父亲老年时脊背突起、腰弯着的背影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现老年时父亲因辛劳而变形的脊背(背影)做铺垫,突出表现了父亲辛劳一生的品质,也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愧疚、感恩之情。‎ ‎19.‎ 不设统一答案,能反映主题即可,如父爱的伟大、崇高、无价,父爱的深沉、无私、奉献。示例:父爱是一首感动灵魂的诗,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父爱没有感天动地的语言,更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却永远如水般静静地流淌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的心灵。‎ ‎20.(1)匾额的现状 匾额的传承 (2)①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②承担着民间旌表的作用;③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 ‎21.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与“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进行比较,说明匾额不具有私密性,表明匾额承担着民间旌表的作用。‎ ‎22.B(通过比较,B项中“普通人家不再悬挂匾额”与原文“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表达的意思不同,原文中用“几乎”,表明普通人家不是没有悬挂匾额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示例: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4.示例:‎ 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 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无价的。可一些流浪者把它变成了有价的。先前我非常瞧不起他们,甚至讨厌他们,但那平凡的一幕却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使我难以忘怀……‎ 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在步行街上散步。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打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忍不住同情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把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晚报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都吃了一惊,这才看见他左手上的报纸,可是谁也没有去接。这时,他那拿着报纸的手一直举着,脸上露出坚韧而执着的表情,不停地说:“这是您买的报纸,请拿着。”好心人不解地望着他,直到接过那份硬塞过来的报纸,他这才继续向前爬。‎ 眼前的一切,仿佛是晴空中的一道霹雳,在我的脑海中炸开,我一遍一遍地回想着中年人那执着的神情。这个用劳动换生存的人,让我对流浪者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我错了,我不应该瞧不起他们,他们之中有自食其力的人,有有尊严的人,我应该树起大拇指点赞!‎ 都是来外地谋生的流浪者,另一种人,乞丐,多么“聪明”。一人给一元钱,一天下来,只要坐着给人磕头就能赚几十几百元。再看看他,每天在地上爬来爬去,还不知道会不会饿肚子,是多么“笨”。‎ 不!靠乞讨得来的钱虽多,但那是用自己的尊严换来的。也许你会说那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就不失尊严了吗?对,那并不失尊严,因为他是用自己的劳动换饭吃。他身残志坚,活得有骨气,我佩服他!‎ 虽然这件事已过去了好久,但中年人那捍卫自己尊严的执着让我深深折服,那艰难爬行卖报的一幕更让我难以忘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