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4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 6 套)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广东中考)19 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 “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 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C )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2.(武威中考)“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 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 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A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河北中考)《□□□□》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 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 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 1842 年的 33 000 箱上升到 1848 年的 46 000 箱和 1850 年的 52 929 箱。“□□□□”应是 ( A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福建中考)《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 英国商定。这说明( A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5.恩格斯说:“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 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 是 ( C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7.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 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 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 料说明艾尔曼( C )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8.(枣庄中考)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 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 时期( A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9.1875 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 1894 年分别建成福建、南洋和北 洋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A ) A.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D.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10.(漳州中考)1876 年,李鸿章接见日本使臣时,曾嘲笑日本学习欧洲制度, 认为中国只需洋人的科技就已足够,决然不会进行制度的变革。由此可以推断 出( B ) A.李鸿章富有政治远见 B.洋务运动失败命运不可避免 C.日本改革将无法成功 D.日本侵略中国野心由来已久 11.(黔南州中考)1894 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痛失宝岛。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依据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面与公车上 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废除科举制 13.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 B.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C.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14.(宁波中考)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 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 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C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5.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年 份 1799 年 1820 年 1825 年 1830 年 1835 年 1838 年 数量(箱) 4 000 7 889 12 576 20 331 35 445 40 200 材料二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 (1)鸦片的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请列举两条。(4 分) 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 分)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当今世界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毒”工作刻不容缓。请 你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 分) 珍爱健康,远离毒品。(要求语言简洁) 17.(10 分)1840 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 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 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 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 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 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 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 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6 分) “自强”和“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筹建海军。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 有白流?(2 分)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比较资产阶级洋务派和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2 分) 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1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 1842 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 场景。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 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 次战争后签订的?(4 分) 《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 分) 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3)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 的影响?(2 分) 《马关条约》。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材料三是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有怎样的影 响?(2 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 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 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 ) 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毛泽东 2.(包头中考)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 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3.(福建中考)“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 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C )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衡阳中考)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 索中艰难前行。追忆一百二十多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 同点有( B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潍坊中考)史学家常把 1916 年至 1927 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 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B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6.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 误的一项是( C ) 阵 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 帜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影 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A.主要阵地 B.旗帜 C.代表人物 D.影响 7.(广安中考)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 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 D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8.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9.(泸州中考)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 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 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D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0.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 )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孔子与宪法》 D.《狂人日记》 1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 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 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 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 该走的道路是( D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2.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 该漫画(右图)反映的事件是( C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3.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 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B ) A.维新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三民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4.有人说:“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 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 年,中国终于 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D )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5.(百色中考)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 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 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C )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10 分)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 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 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 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 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 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 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2 分) 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制。 . (2)为实现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理想,孙中山最早建立的革命团体叫什么? 革命口号是什么?(2 分) 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 主义中的哪一主义?(4 分) 目标:创立民国。主义:民权主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 目标?(2 分)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建立了民主共和 政体)。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 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 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 才犯下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认 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 分) 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图三:辛亥革命;图四: 新文化运动。 (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 分) 三民主义。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 的要求?(1 分)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 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 分) 民主、科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 或洋为中用等)。 1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 19 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 出现在 19 世纪 60 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 70 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 到 1914 年,增加到 100 万人以上。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 200 万人以 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 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 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 月 3 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 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 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2 分) 19 世纪中叶。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 响。(3 分) 1915 年。民主、科学。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 (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6 月 3 日”前后, 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3 分) 北京。学生;工人。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2 分)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长沙中考)“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 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 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A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 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B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海南中考)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 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 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C )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 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 方的 ( C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 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 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 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C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 的是( A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8.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使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镇江中考)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 C ) 《清帝退位诏书》影印本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10.(河北中考)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 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 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 包括( A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11.(通辽中考)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 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2.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 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指的是( C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3.(郴州中考)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 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 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 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A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孝感中考)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B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15.(赤峰中考)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等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 务。” (1)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名称是什么?这一战争发生于哪一年?(2 分) 鸦片战争。1840 年。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是哪些人造成的结果? 这一野蛮行为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4 分)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 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4 分) 洋务运动。因果关系(或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 洋务派认识到要抵御外国侵略,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 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 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 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三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 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 情。 (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 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2 分)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联系材料二,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3 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 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2 分)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 (4)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3 分) 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8.(10 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 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 分配给军队。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 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 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3 分) 60 年代:军事企业;70 年代:民用企业;意义:引进先进技术,创办近代 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 年,北京 1 000 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 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 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3 分) 戊戌变法;贡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 民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 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 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 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 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2 分) 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 分) 先进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综合检测题(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六单元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贵阳中考)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 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创办于( C ) A.民国 11 年 B.民国 12 年 C.民国 13 年 D.民国 14 年 2.(梧州中考)《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 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 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C )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 3.(凉山州中考)学校组织一次红色旅游,选择了南昌,你认为主要是了解 ( B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人民军队诞生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 4.(娄底中考)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 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A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5.(河南中考)1928 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 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 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B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6.(鄂州中考)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 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右边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 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B ) 7.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C ) A.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才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B.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驳斥了“亡国论”和“速 胜论” C.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D.鼓舞和坚定了抗日人民必胜的信心 8.(重庆中考)1936 年 12 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 变得以和平解决。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9.(河池中考)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 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D ) A.武汉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11.右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是( D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百团大战”是( A ) 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B.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D.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3.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 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 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 了重大贡献。(《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 300 万人的南京大屠杀 14.(泸州中考)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 和英雄群体名录》(部分),据此可知( C ) 姓名 身份 牺牲时间 牺牲原因 诺尔曼·白 求恩 加拿大和美国援 华医疗队医生 1939 年 抢救伤员感染 病毒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 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 1940 年 枣宜会战 左权 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副参谋长 1942 年 反“扫荡” 戴安澜 国民革命军陆军 第五军 200 师师长 1942 年 赴缅参战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 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④抗 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5.(安徽中考)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 7 亿美元;美国援华 8.4 亿美元,仅 占其对外援助的 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 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C )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临沂中考)下列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 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 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 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 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 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4 分) 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 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 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材料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 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 何艰难困苦的。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 证是什么?(2 分) 会宁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 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4 分)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 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 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17.(10 分)2017 年 1 月 3 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 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 年 《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图二是 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所建的纪念馆?(2 分) 抗战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 (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 规模战役是哪次?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 分)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中流砥柱。 (3)综上所述,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 分)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 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人类在对付共同的敌人时,应 该联合起来团结作战(最大的启示);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加 强国际合作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 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 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材料二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 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材料四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 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哪一事件 有关?我国在哪年收回了“那无尽的宝藏”?(2 分) 九一八事变。1945 年。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该事件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 有什么内在联系?(3 分) 张学良、杨虎城。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生死关头, 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 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请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 利的原因有哪些。(3 分) 国际社会的支持,如美国、苏联等;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的英勇奋战,尤其是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 砥柱的作用;等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综合检测题(五)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 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 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 C ) A.开遵义会议时 B.红军到达陕北时 C.去重庆谈判时 D.政协会议召开时 2.(南京中考)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 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 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里的“渝”指的是( D ) A.广州 B.瑞金 C.西安 D.重庆 3.(河南中考)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 改运动的发展。1948 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 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 到 1948 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 1 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D )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山西中考)“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 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 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C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吉林中考)与“1948 年”“解放长春”等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C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 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A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不战而退 8.(黔南州中考)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 在中国 22 年统治的战役是( D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 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C )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0.(河南中考)19 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 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 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 22.4%上升到 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B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11.(德州中考)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 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B )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汉阳铁厂 12.(孝感中考)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 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 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B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3.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 点的是( D )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15.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C ) ①《毕业歌》(1934 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 年) ③《太行山上》(1938 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 年)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10 分)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请结 合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在两个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哪两 个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4 分) 图一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图二反映的是重庆谈判。分别就停止内战、联合 抗日,避免内战、和平建国达成一致。 (2)上述两个“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如何?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 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 分) 第一个“一致”的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 (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第二个“一致”的落实情况:蒋 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 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2 分) 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 族利益为重。(言之成理即可) 17.(10 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 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 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三 1948 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数量下降到 360 多万,只能固守一些 战略重镇和重要交通线。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人民解放 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材料四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 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 月 3 日解放杭州、5 月 22 日解放南昌。 1949 年 5 月 27 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 野战军于 5 月 14 日南渡长江,16 日解放汉口,17 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简 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 分)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 (2)材料二“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 (3 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3)材料三中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战争是哪一个?有何作用?(2 分) 平津战役。使北平城文化遗产免遭战火破坏。 (4)渡江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 分)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标志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垮台。 1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 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 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 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 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杨秃 枝在寒风中颤抖。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 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 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 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 号。(2 分) “自强”“求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 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 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4 分) 康有为与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兴办的实业名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 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2 分) 大生纱厂;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弃个人功名利禄的爱国情怀(或实 业救国)。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 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2 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6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下列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威海中考)右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 元主题应是( C ) A.近代化的探索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南充中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B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 3.1896 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 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 为( B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广东中考)1872 年到 1875 年间,120 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 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 84 人、20 人和 9 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 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B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5.(滨州中考)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 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D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6.(东营中考)孙中山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与之相关事件, 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二次革命 ③中华民国建立 ④黄埔军校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7.(烟台中考)右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 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 ) 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8.(广东中考)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 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 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D )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9.(盐城中考)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C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0.(百色中考)对下列四副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 A.全民族抗战 B.敌后战场的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1.(自贡中考)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 一主题的是( D )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 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③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④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株洲中考)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 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A) ①《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 ②日军占领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③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潍坊中考)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 明中国共产党( D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14.(泰安中考)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 ( C ) 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梧州中考)1911 年 2 月 5 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一幅石印画(图)再 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D ) 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特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6.(10 分)上海这颗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 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迁,请你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1 分) 战争:鸦片战争。 (2)图二是在哪一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如何评价这一运动?(3 分) 运动:洋务运动。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 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图三的陈独秀在上海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 么?(2 分) 运动:新文化运动。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 分) 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意义: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纵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2 分)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 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 1936 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 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二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 1 800 余次,毙伤日军、伪军 2 万多人,拔掉据点 2 000 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 伤亡 1.7 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 500 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 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三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 分) 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材料二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抗日战 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 分) 战役:百团大战。中华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 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3)依据以上分析,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 分)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合作壮大力量;中国的发展、统一需 要(国共)合作等。 18.(10 分)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 你参与完成。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 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4 分) 事件:洋务运动;活动及理由(以下四项任意一项即可):图一:创办近代军 事工业;洋务派为摆脱困境,强兵富国,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的 生产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 化。图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燃料 等的不足,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推动中国工 业的近代化。图三:创办新式学堂;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1862 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近代外交和翻译人才,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图四:创办海军;为了增强海军军事力量,从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洋 务派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推动中国海军的近代化。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3 分) 途径: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 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直至孙中山逝世, “中国之自由平等”仍没有实现。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 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 年赴法国 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 年赴日本考察; 1907 年赴德国访问;1912 年赴 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 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 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 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 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 分) 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作用:他们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