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八下民族团结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讲课组参赛作品 第11课 民族团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通过结合四川当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真实材料,创设为教师做向导的情境,完成对民族区域自治由名称到地位,由含义到原因的层层深入的学习。通过对所提供学习材料的选择性阅读,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阿坝州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设计课后活动——“查找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将本课的学习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本地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事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实的感受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从而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课后活动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纠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解决策略:通过对阿坝地区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归纳,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平等。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及五十六个民族图片。 进入教室, 观看视频或聆听歌曲。 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创造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 引入 “猜一猜”:展示教师旅游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拍摄地点。 讲述:虽然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的旅行留下了美好印象,但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所以邀请本地同学做向导,故地重游,解决疑问。 看照片,发现它们拍摄于本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著名景点——九寨沟(因教师的邀请对下面的教学活动产生好奇)。 首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令学生发现,本课学习可能与自己的家乡——四川省有关,并产生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新课学习 一、 走进四川观民族 投影:四川省民族分布概况资料。 提问:通过材料,大家能否说出四川省民族分布的特点? 点评学生回答后讲述:四川省的民族分布特点与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大体相同。 提问:谁能在课本中快速找到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讲述:自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便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频繁迁徙、相互融合至今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下面让咱们走进阿坝,来进一步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关系吧。 阅读材料并得出如下结论: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多,一些少数民族聚居而大部分民族杂居在一起。 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通过使用地方史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阅读的能力,同时紧密联系课本,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述的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新课学习 一、 重游阿坝看自治 问题1:阿坝作为行政区划的全称是什么?这一名称体现了我国哪项制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 点评讲述,并投影出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 提问:除了阿坝这样的自治州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级别的自治地方?大家齐声回答 投影: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点评并对建立自治地方的情况作简要补充,以突出其广泛性。 问题2:照片《阿坝州召开第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体现出今天的阿坝人拥有哪些权利? 点评并总结:参政议政,当家作主,引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问题3:阅读与阿坝州历史有关的材料,说说由古至今,阿坝地区各族人民是如何相处的? 点评并归纳出:古代相互交融,近代休戚与共,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各民族必须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点。 投影:某位同学的错误认识, 提问:屏幕上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是否正确。 投影:1954年宪法书影。 点评并总结出:自治的前提、基础、核心与目的。 过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说出: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自治二字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并回答: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依地图回答五个自治区的建立情况。 学生就图片进行回答,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等。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内容,发现历史为各族人民共同创的,未来需各族人民共建,必须各族平等,团结一心。 通过对错误言论的辨析,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涵。 通过名称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明确该制度的名称、地位。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 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 在讨论和发言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当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藉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 新课学习 一、 整理资料见发展 活动:课前分发本课学案,内容为阿坝州民主改革、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教事业建州前后的概况。 问题1:请选择一组你感兴趣的材料,结合课本议一议阿坝自治州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哪些因素促成了阿坝州的巨变? 问题2:依据讨论结果,你能从中得出我国政府实行的又一项民族政策吗? 点评后讲述:综合大家的结论,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我国又一项基本国策。 问题3: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民族发展的典型事例? 点评后提问:现阶段我国为推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西部大发展实施的战略是什么? 投影:播放视频《西部大开发 四川大跨越》。 教师强调:西部大开发的概况和意义。 学生各取所需,完成设计好的学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学生分别阐述阿坝州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变及造成巨变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发言。 阅读课本,找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现共同发展的例子。 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政策对家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采用分组学习,自选材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其兴趣爱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 课堂小结 讲述:今天通过与大家的游历和资料整理,我们共同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我对阿坝地区的认识也加深了。大家是否也掌握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活动:请大家说出在今天的学习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体现我国民族关系的词语 板书:相关词汇,突出“民族团结” 学生自主发言,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并从众多词汇中发现本课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而得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学生可在本环节中自主回忆所学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主题。 拓展 教师:简述青海玉树“4.14”震灾,与学生交流感受。 投影:播放图片及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提问:在四川震灾两周年之际,请大家共同鼓舞玉树同胞,让他们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该环节的活动,培养民族情感,并培养其坚强的意志,相互鼓励,互帮互助的精神等。 课后延伸 提问: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 学生自主发言或课后查找。 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教学设计小结: 本课设计重在使用乡土材料,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情感的培养,力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习在情境中步步延伸,最终实现三维目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