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 学会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 学会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 学会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模块一:知识点梳理 一、 体味词语的意义 ‎ 我们知道,阅读中理解词语的基本要求是正确选择有关意项。大量常用词的义项都不止一个,一个词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但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它的意思是确定的。‎ 二、 体味词语的语境义的主要方法 (1) 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 阅读时,有些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必须弄清楚。如《苏州园林》中“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此句中“那”如搞不清楚,整句话的意思必然是模糊的,“那”指的是“广漆”,而不是其他事物。可见,只有把词语指代的内容了解清楚,才能把文章理解的透彻明白。‎ (2) 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 在文章阅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具有这样的概括作用词语,善于题为这类词语,阅读文章很有益处。‎ (3) 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 ‎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意义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本意义,或者叫概念意义;另一部分是附加意义。‎ 三、 体味词语的作用 体味词语的作用要从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理解句义入手,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替换法 ‎ 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作用。‎ (2) 删除法 ‎ 即删除这个词语,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看表达效果上的变化,得出判断。‎ ‎【教师小结】‎ ‎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用心积累,细心感悟,就一定可以很好地驾驭文章的建筑材料——词语,就一定可以由此领略文章“高楼大厦”多姿多彩的迷人风景。‎ 模块二 同步巩固 ‎ 人生需要“重点突破”‎ ‎ 人生苦短,转瞬百年。期间或精力不济,或财力有限或由于其它主客观条件限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全面收获,处处成功。一个希望什么都得到,什么都成功的人,很可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不成功,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看起来好像很热闹,到处涉猎,四面开花,但没有一处亮点,没有一点辉煌,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不值得一提。依我的人生经验,人生一定要善于:“重点突破”,切忌求全尽美。‎ ‎ 古人说,成功者有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古往今来的能士显达,能称上:“三立”中重点突破一立,争取在一立中立出点名堂,立出成就,这就难得了。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了扎扎实实的一立,或品德高尚,或著作等身,或功高盖世,就足以流传千古了。‎ ‎ 譬如学艺术,吹,拉,弹,唱,舞蹈,小品,影视表演无一不会者,肯定出不了大成就,只能是样样都通,样样稀松,上不了台面。而如果这样吹、拉、弹、唱能重点攻其一点,苦学苦练,坚持不懈,练成绝技,就可能成为名噪一时的演奏家、歌唱家、艺术家。‎ ‎ 又如择偶: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美貌如西施,学识似班昭,聪慧如谢灵韫,贤惠似刘慧芳,这样尽善尽美的佳人,一是太少,天下难寻,二是你自己的条件也未必能配得上人家。怎么办呢?我建议还是要格局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可能“重点突破”:或以相貌为主,或以贤惠为上,或以学识为重,舍弃到的不切实际的选择。‎ ‎ 消费也是如此。钱多得几辈子用不完的人,像比尔.盖茨,自然不必说了,想买啥就买啥。如果钱财紧张,捉襟建肘,则应量力而行重点突破,不要处处和人比较,打肿脸充胖子,而要挑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买,其他消费等有条件后再说。譬如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都有用处,先买什么呢?显然应该首选彩电,因为彩电和我们关系最密切,有没有替代品,买回来后全家受益。‎ ‎ 再说交友,倘若交得太滥太多,花钱费力耗时不说,可能多半是酒肉朋友,泛泛之交,有好处一哄而上,大难临头一哄而散,节骨眼上谁也帮不上忙。这就不如重点地深交几个“高质量”的朋友,就像管仲与鲍叔牙,俞伯牙与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相互之间解衣推食慷慨无私,高尚流水堪称知音。这样的朋友,诚如鲁迅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旅游看风景要看重点。天下美景多矣,不可能——阅尽。譬如看山,既然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那麽把黄山好好看了,再看上一两岳,其他山也就可看可不看了。无非崇山峻岭,古树奇松,清泉云海,大同小异。pi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十景,不必——看到,因为有些景值得一看,有些景则只是为了凑数而已,不看也罢。‎ ‎ 事业是我们一辈子的立身之本,更不宜四面出击,用心不专。要择其一业,舍弃其他,苦心钻研下去,以求取得突破,成为专家,这就是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反之,如果老师跳槽,见异思迁,什么都想试试,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最后可能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是二把刀,最终罗格失败的人生——就像打井,签唱辄止,捅了一堆黑窟窿,一口也没见到水。这样的人咱们见得太多了,到处都是,但愿我们自己不要成为其中一员。‎ ‎ 学会“重点突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美点赏析】‎ ‎ 本文采用了类比说理,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生需要重点突破的道理。大量的生活俗语、名言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得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 1.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 (1)古往今来的能士显达,能撑上“三立”者,少如凤毛麟角。‎ ‎ ‎ ‎ (2)不要处处和人比较,打肿脸充胖子。‎ ‎ ‎ ‎ (3)反之,如果老是跳槽,见异思迁......‎ ‎ ‎ ‎ 【考点明确 品味词语含义】‎ ‎2.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和含义。‎ ‎ ‎ ‎ ‎ ‎ 【考点明确 理解句子含义】‎ ‎3.文章把一个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渗透明白,主要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 ‎ ‎ ‎ ‎ 【考点明确 分析论证方法】‎ 4. 本文作者认为不能泛泛而谈,应该“重点地深交几个‘高质量’的朋友”。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 ‎ ‎ ‎ ‎ 【考点明确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 儿子的小书橱 ‎ 舒婷 ‎ 和所有父母一样,儿子的小手刚会抓东西,我就塞进一本鲜艳的儿童画册。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从阿童木、一休到整套《西游》、《杨家将》的连环画,一纸箱一纸箱地装起来。开始时残缺不全,后来几乎完好无损,接二连三都送给了比他小的孩子。等他开始读《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及《世界科幻精品》,我们给他腾出了一个真正的书橱。 上小学以后,儿子一无例外地崇拜起郑渊洁,每每以郑渊洁语录与我们抗辩。二年级那年暑假,带他去张家界、五台山、龙门石窟等地旅行。背包里丈夫一本书,我一本书,给儿子选择的是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凡尔纳是我和丈夫童年时代的老朋友,我们希望儿子结识这位法国异人。 火车上、候机室、旅馆里,儿子与《神秘岛》形影不离,已掌握镜片取桂原理,深谙硝石在火药中的运用,并且计划旅行结束后,如何收集园里那些酸葡萄酿酒。 我们接着给他买一整套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除了我们都几乎会背诵的《海底两万里》买不到外。但《神秘岛》仍然为儿子情有独钟。 儿子讲究名牌服装,丈夫脸上乌沉沉地不悦;儿子不惜血本地购买玩具模型,丈夫转过脸去,惨不忍睹。唯儿子买书,我们几乎有求必应。一本《国外现代武器》索价十四元,虽觉不甚合用,还是买了。 丈夫买一套明清小品,还得斟酌半晌呢。 一时节,儿子的书橱塞满科幻、随笔、童话、小说,一本在我看来十分枯燥无味的《石油家族》居然翻了一二十遍。整日考问我们音速、光年、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我的成绩明显不佳,他老爸都能回答得差不多。 再后来儿子订阅《世界军事》,所购书目都是《兵器知识》、《军界内幕》及《世界特种部队绝密录》。电话里和同学长篇大论所研究的,不外是哪一艘航空母舰哪一次战争中屡建奇功,又在哪一次战争中毁灭。每个休息日必上“儿童军火库”,给自己装备汽枪、驳壳枪、冲锋枪。儿子要领导一次军事行动,似乎绰绰有余。 书橱开始变成精品柜,儿子亲手粘嵌的机群、舰队,坦克师正日夜处于紧急状态中。 ‎ ‎ 只好在楼梯间,再给他钉一个简易书架。 这时儿子的问题,丈夫越加需要小心对付,比如拿破仑为何失败于滑铁卢?第四次中东战争两边导弹的优劣是否决定一切?“沙漠风暴”的指挥者是谁?我若插嘴,儿子不耐烦地挥挥手:“女人家不懂。”更加不妙的是,这些天,儿子竟迷上古龙。我们允许他看的是《欢乐英雄》。那一天我在外面有饭局,回家已是夜里十一时,儿子还趴在灯下做作业。丈夫揭发说,儿子一个晚上关在屋内没有动静。以为专心做作业,谁知在看武侠呢。丈夫严词训斥,我一旁默然。想我少年时代,因为母亲完全禁止课外阅读,我缩在被窝里看,以至看出千多度近视眼来。后来我又知道我妈妈年轻时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她也高度近视。等丈夫发威过了,唤儿子来,告诫他:如果你完成一小时提琴练习,文化课作业也做清楚,你可以做你所喜欢的课外活动,包括看小说,但必须端坐在书桌前读。‎ ‎ 儿子答:“遵令。”‎ ‎ 等他收拾好书包,把提琴盒子盖上,拿一本书,钻到我的大床上,津津有味读起来。我却不好赶他“端坐在书桌前。”因为,此时,我也正倚着大软枕,舒舒服服看我的闲书哩。‎ ‎【美点赏析】‎ 美点之一 幽默风趣的文笔。文章语言优美、俏皮、机敏,呈现出一种妙趣。如“我若插嘴,儿子不耐烦地挥挥手:‘女人家不懂’”等等这些语言浸透幽默,显现着妙趣。‎ 美点之二 甜美温馨的真情 本文之重回荡着甜美温馨的家庭真情,他不是浮在字面上的,而是蕴含在文中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如:“儿子的小手刚会抓东西,我就塞一本鲜艳的儿童画册”,“塞”出了母亲的细腻。‎ ‎【美读训练】‎ 1. 下列加点词运用巧妙,试试品味其表达效果。‎ ‎ (1)儿子的小手刚会抓东西,我就塞进一本鲜艳的儿童画册。‎ ‎ ‎ ‎ (2)儿子一拿到书,钻到我的大床上,津津有味读起来。‎ ‎ ‎ ‎ 【考点明确 品味词语含义】‎ 2. 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 ‎ ‎ 【考点明确 理清文章思路】‎ 1. 文中儿子有何性格特点?‎ ‎ ‎ ‎ 【考点明确 感受人物形象】‎ 2. 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考点明确 体会文章情感】 ‎ ‎【精品练习】‎ ‎ 有一些错,不必纠正 ‎ 姚文东 生日,居然是一个错误。按父母的说法,那天是阳历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我一直这样认为。可当我有一天去查万年历,却惊讶地发现,那两个日子,在我出生的那年并不重合,前后差了一天。显然是父母记错了,把儿子的生日都记错了,这个错误太严重了。‎ 于是我向父母提出质疑。父亲说,12月8日!没错,那个火红的“8”字,至今还印在我脑子里呢。母亲接着说,农历十一月十一也没错,咱们小镇每逢十一为集日,那天就是集日。父亲听了也像想起什么,补充说,对,那天的确是集日。‎ 两个日子都没错,难道是历法错了,科学会有错吗?从那以后,我困惑不解。‎ 等我长到18岁,我想,一定要把生日的确切日期搞清楚,怎么能让一个错误的生日伴我终生呢?我让父母好好回忆一下,并说,如果确实是12月8日,那农历就是十一月初十;如果农历的是对的,那阳历就该是12月9日。总之,这两个日子不可能是一天。‎ 父亲zan ding jie tie地说,阳历错不了,我清楚地记得,当你一落地,我就在那个大红的“8”字下写了一行字:今天,我有儿子了!母亲笑着说,日历上的字,我也记得。‎ 可是,肯定了一个,就必须否定另一个,历法是科学,不可能mo leng两可。那么,农历十一月十一,肯定是错了,那天应该是十一月初十,我说。‎ 母亲一听就急了,不是初十是十一,只有十一,才可能是集日。那天,我想去看望你病重的姥爷,可因为是集日,很多外村的亲戚来赶集,在你姥爷家吃饭,我一进院,看见人太多了,就没进屋子,心想改天再去吧。可是当晚就生了你。接着就坐月子,不能出门,十几天后,你姥爷就去世了,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 母亲的泪流了下来。她哽咽着说,这样的日子我能记错吗?如果那天不是集日,你姥姥家就不会来那么多人,我就能见你姥爷最后一面了。‎ 看见母亲流泪了,父亲有些愠怒了,他瞪着我,说,你究竟想干什么?父亲的话让我心一颤,是啊,我想干什么呢?我想用所谓的科学,去怀疑、否定他们的记忆?他们的记忆是那么温馨,又是那么心酸……哪一个,更重要呢? ‎ 从那天起,在我18岁长大成人的时候,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是错的,但不必去纠正。‎ ‎【美文欣赏】‎ 美点之一 朴实真挚的语言。本文语言朴实去华,没有任何漂亮的辞藻,但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关键在于作者用真挚的情感诉说一段感人的故事。‎ 美点之二 对话展开的方式。全文基本上市用“我”与父母的对话展开情节的,既显得真切自然,脉络清晰,又省却了许多生硬的叙述语言和过度语言。‎ 美点之三 淳朴深刻的寓意。这是一对农村父母温习而又心酸的回忆,它不仅只是回忆,不仅仅是对过去一段往事的重温,而且仿佛又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消亡与新生,即使是一个错误的生日,但是,对老人永久的内疚和对子女深厚的爱,一点儿也不会褪色。‎ ‎【美读训练】‎ ‎3.结合语境理解粗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1)我的生日,居然是一个错误。‎ ‎ ‎ ‎(2)那个火红的8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呢。‎ ‎ ‎ ‎4.“在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是错的,但不必去纠正”中的“一些事情”指的 .‎ ‎5.概括文中划线句的“哪一个”的内容。‎ ‎ ‎ ‎6.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段末的作用。‎ ‎ ‎ ‎ 履 痕 雷抒雁 ‎①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②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③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④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⑤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⑥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⑦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⑧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⑨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 ‎ ‎22. 第②段加点的“落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其引号的作用是: 。(2分)‎ ‎23. 第⑤段划线句“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作用是 。(4分)‎ ‎24. 文章记叙有详有略,具体写了“我”三次穿鞋的经历:(4分)‎ ‎ (1)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 ;‎ ‎ (2)我 ,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 ‎(3) , 。‎ ‎25. 第⑤段中通过对妈妈半夜里“灯下一针针纳鞋”以及麻绳的“闪、穿”等细节描写,表现了:(4分)‎ ‎ (1) ;(2) 。‎ ‎26.题目《履痕》的意思是 ,从全文看,其作用是(1) ;(2) 。(6分)‎ 那些“怪教授”们 ‎①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 ‎②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 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 ‎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⑥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 ‎⑦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 ‎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 ‎⑨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 ‎⑩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 ‎⑾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了。他跟学校领导说:“领导的话有时说完就说完了,你们不用太认真。他要是真喜欢我的字,还会再开口的,到那时再说。”但有一个包先生不认识的学校勤杂工,有一天突然敲开包先生家的门,忐忑不安地说,他妻子生了急病,多亏附近一家驻军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他不知该怎们感谢大夫才好,客套半天,人家提出“想要包先生一幅字”。包先生一听是帮忙治病的事,二话没说,铺纸就写。更令人称奇的是,曲阜乡下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头儿,请同村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的青年领着上门索字,却能手到擒来。包备五不但痛痛快快地写了一幅岳飞的《满江红》,而且担心他没钱好好装裱,还亲自动手给装裱起来。“他肯定是真喜欢才来要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⑿有这么一群怪才栖居,使这座校园充满着“郁郁乎文哉”的气息。这是如今其它校园所不多见的。‎ ‎21 .对文中4 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否定讽刺 B、着重强调 C 、特定称谓 D、引用话语 ‎22 .不改变句意,将第(8)、(9 )段中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分别为 ‎ ‎ ; ( 4 分)‎ ‎23 .第(4 )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 ( 3 分)‎ ‎24 .第(ll )段中的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 ‎ (5分)‎ ‎25 .本文写了三位“怪”教授,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陶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庄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包先生之“怪”侧重写他 ;这些“怪教授”的共同点是 。(8 分)‎ ‎26 .本文作者除了歌颂三位“怪教授”“郁郁乎文哉”的风采与风度之外,联系现实,作者还有一层隐含的写作意图是 (3 分)‎ 二十六只蝴蝶 ‎ (1‎ ‎)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没有人站起来。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红。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 ‎ (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早逝,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苦苦地将她拉扯大。十八岁那年,她考取了大学,这是她们家,也是全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了。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她并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一点点喜欢她,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她不明白,妈妈拉扯着她,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熬几年,等她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就将妈妈接到城里,一起过好日子?因此,她激烈地反对。一向温顺的母亲,第一次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她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她不是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就是回到爷爷奶奶家去。‎ ‎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他注视着新娘,转身对大家说,我的岳父母没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但他们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以及他们的祝福。‎ ‎ (7)新娘惊诧地看着新郎。新郎笑笑,接着说,前几天,我一个人开车去你家了。请你原谅,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新郎接着说,我的岳父母最近身体都不太好,经受不了长途奔波,所以,他们无法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了。不过,在我临走前,他们送给了我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 ‎ (8)有人托着一个竹篓一样的东西,走上舞台。竹篓外面,裹着一层鲜艳的红布。新郎轻轻地打开竹篓上的小门,忽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彩色蝴蝶,在竹篓边盘旋了一圈,扇动着翅膀,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又一只蝴蝶,飞了出来。第三只,第四只……‎ ‎ (9)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声,太美了,太漂亮了!姑娘们尖叫着,几个调皮的小孩子跳起来,试图捉住空中的蝴蝶,蝴蝶振动翅膀,向更高的空中飞去。‎ ‎ (10) 新郎面对着新娘,说,这是我的岳父,一只只从村后的山坡上捉来的,每一只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在我去之前,岳父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蝴蝶,一共26只,每一只代表我妻子的一岁。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回去,所以,他们原准备在我们结婚这天,在家里放飞的。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我的岳母告诉我的,我的妻子,她的小名就叫蝴蝶。她是群山里,最美丽的一只蝴蝶。‎ ‎ (11‎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及玻璃酒杯碰撞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娘的脸上,挂满泪花。新郎用手绢,帮新娘轻轻擦拭。我还有一个请求,新郎说,我们将蜜月旅行取消掉。新娘不解地看着新郎。新郎继续说,去你家度蜜月,大山里的空气特别好,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大山里的蝴蝶。新娘含着眼泪,点点头。‎ ‎ (12)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司仪拿过话筒,请新人叩拜新郎的父母,还有远方新娘的父母……‎ ‎ (13)有人打开酒店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 ‎ (选自新浪博客,作者孙道荣)‎ ‎21、第(9)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2分)‎ ‎22、从全文看,“新娘”在婚礼上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6分)‎ ‎23、第(4)段在记叙顺序上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5分)‎ ‎24、婚礼上两次“热烈的掌声”原因各不相同:第(11)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 第(12)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__。(4分)‎ ‎25、本文发表在《南方日报》时,最后一段“有人打开九点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呗编辑删掉了。对于这一段,下列最能代表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3分)‎ A、交代蝴蝶的去向,使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完整。‎ B、“蝴蝶”也是新娘的名字,这样写是为了赞美新娘。‎ C、突出蝴蝶在沟通两代人情感中的作用,又与前文和标题相照应。‎ D、蝴蝶纷飞,象征着美满的婚姻与爱情。‎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