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雷电颂 (18)_鲁教版
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 天有什么习俗呢? 龙舟竞渡 吃粽子 喝雄黄酒。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 《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点。 2.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 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 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开贞,字 鼎堂,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 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 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 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 林国际奖。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 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 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 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 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 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郭沫 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 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 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 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 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 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 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 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 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 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 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 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 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 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 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 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 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 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 义献身的精神。 展示重点词语读音: 睥睨( ) 波澜( ) 发泄( ) 镗镗鞳鞳( ) 污秽( ) 稽首( ) 迸射( ) 罪孽( ) 脚镣( ) 忏悔( ) 眩目( ) 伫立( ) 木梗( ) 郢( ) 虐待( ) 雷霆( ) 徘徊( ) 咆哮( ) 驰骋( ) pì nì gěng lán xiè tāng tà huì qǐ bèng niè liào chàn xuàn zhù pái huái yǐng nüè tíng chí chěngpáo xiào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不干净。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摆布。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暴;霹雳。 犹豫。 鞭打。比喻抨击。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认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给课文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 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一层(第1—4自然段):屈原呼唤风的咆哮,来唤醒沉睡 于黑暗中的一切。 第二层(第5自然段):屈原呼唤雷声,来扫除一切 阴谋、污秽、自私自利,从而获得自由。 第三层(第6自然段):屈原呼唤闪电,来劈开这比 铁还坚固的黑暗,给人带来光明。 第四层(第7—8自然段):屈原呼唤光明早日到来。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 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痛恨黑暗、向往 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思 想感情。 3、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主要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 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 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理清屈原发出了怎样的呼唤? 思考下面的问题。 1、《雷电颂》前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 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 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 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 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 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2、第一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 几种事物? 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3、第二部分中,屈原痛斥了 哪些神鬼偶像? 屈原痛斥了东皇太一、云中君、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 湘夫人、河伯等神鬼偶像。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 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 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 情感。然后围绕下面问题进行智力抢答赛,看谁回答的又 快又准确。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 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 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段话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句话运用到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 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 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作用: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 强烈的感情共鸣。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 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 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段话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屈原对风 的热切呼唤,表达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2、屈原为什么“思念那洞庭湖, 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因为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 了人民群众,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 爱希望人民的力量打破黑暗。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 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 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 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 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两句话表达了屈原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祈求寄托 灵魂的一方净土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不仅不是逃 避现实,而且恰恰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 坚定的信念。 5、“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 我要向你稽首。”这句话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感情? 这句话直接抒情,表达了屈原对光明的无限向往、热 爱。 6、“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 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 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 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 烧毁了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屈原渴望牺牲自己,摧毁 黑暗、献身光明的伟大精神。 7、屈原为什么高呼要把所有的 “土偶木梗”都“烧毁!烧毁!烧毁!”? 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 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 有晓得播弄人”。 8、“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 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哭有什么 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 笼湘妃竹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 隶的刑具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湘君、湘夫人象征那些悲观论者。表达了屈 原对昏庸腐朽统治者的痛恨。 9、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他是一个追求光明、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天下为己任、憎恨黑 暗、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具有的浩然正气的人。 通过他呼唤风、雷、电,呼唤光明的语句,痛斥那些神鬼偶像 的语句可以看出来。 恭喜答题 小能手! 同学们,作者写屈原的愤怒呼唤有什么深意呢?请大家 结合写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 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 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 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 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 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 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序俄文译 本史剧〈屈原〉》) 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 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 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 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 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 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 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1、本文中一些物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 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 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 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3、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方法塑造了屈原形象,达到借古讽今 的表达效果?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 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 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 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 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 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 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 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啊,这 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 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 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 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达到 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同学们,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 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 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 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 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 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 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 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 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 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 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 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 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 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 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学们,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 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 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 民族的时代精神。《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 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 政。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 斗争精神。 1.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自然 界的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