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马说》 (19)_苏教版(2016)
马 说 韩 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 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 人,唐代散文家、诗人,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 导者,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 “文”,又称韩文公,官 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 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 生集》里。 《马说》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性 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相当于杂文 。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却是人才问题。 《马说》是通篇托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听 读 欣 赏 听节奏,悟语速语调。 (在书上作出标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zhī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cáo lì 朗 读 要 求 读准字音 读得流畅 语速适当 节奏准确 翻译课文 • 先自主翻译 • 小组解疑 • 班内解疑 • 找三组同学各翻译一段。(一人读,一人 翻译,一人说出这段的重点字词,另一人 补充或挑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称呼 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这种,这样 能够 “见”通“现”, 表现。 怎么 能力 拿着 面对 难道 通“才”,才能 恐怕 通晓 马鞭子 “食”通“饲”,喂养。 “邪”通“耶”,相当于“吗”。 “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见”通“现”,表现。 “邪”通“耶”,相当于“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 马鞭子 难道(表反问语气) 它的(代马) 恐怕(表推测语气) 一、多义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通“饲”喂养 吃 知识反馈 二、解释加点字 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三、翻译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理解分析 • 1.表明全文观点的句子是哪句? •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 吗?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 分别比喻什么?为什么韩愈要发出“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本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 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 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 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 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 以作《马说》,发出“伯乐 不常有”的感叹。 写法总结 •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 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 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 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本文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 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 怀才不遇的愤意。 作业: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 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 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 你心中的想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