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1__消息二则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荻.(dí)港 巩.(gǒng)固 无锡.(xī) B.渡.(dù)江 封锁.(suǒ) 铜陵.(líng) C.要塞.(sè) 督.(dū)战 歼.(jiān)灭 D.泄.(xiè)气 溃.(kuì)退 芜.(wú)湖 【解析】 C 项有误,“要塞”中的“塞”读作 sài。“塞”字为多音字。读 sāi 时,义项有:①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填入。②塞子。如“塞住”“瓶塞”。 读 sài 时,义项有: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如“边塞”“要塞”。读 sè时,义同 “塞(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中。如“塞擦音”“塞音”“塞责”。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解析】 “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词性 是贬义,用在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C )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 气.。 【解析】 “顽强”是褒义词,意思是坚强、坚硬。在这里当“顽固”讲,用作 贬义。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D.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 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解析】 ACD 项的表达方式是记叙,B 项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正是因为有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 活。因此,我们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铭记历史。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央广网北京 2019 年 10 月 2 日消息(新闻联播) 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10 月 1 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 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 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 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 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国庆佳节之际,神州大地山河壮丽、万众欢腾,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 扬。蓝天丽日下,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巨幅 彩色画像。城楼檐下 8 盏大红灯笼引人注目,东西平台上 8 面红旗迎风招展,烘 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天安门广场上,大型“红飘带”主题景观庄重、灵动,寓意红色基因连接历 史、现实、未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 像,巨大的“国庆”“1949”“2019”立体字样分外醒目。 10 时整,庆祝大会开始。全体起立,70 响礼炮响彻云霄,国旗护卫队官兵 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广场北侧的升 旗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 扬。 随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70 年前的今天,毛泽 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 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 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 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 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习近平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我们要坚持和平发 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习近平讲话结束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10 时 15 分,阅兵仪式开始。雄壮的军乐声中,习近平乘车沿着宽阔的长安 街,依次检阅 15 个徒步方队、32 个装备方队。近 15 000 名受阅官兵整齐列阵、 英姿勃发,580 台受阅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检阅车徐徐前行,全军将士激情满怀。“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习近平的亲切问候振奋军心。“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受阅官兵的响亮回 答声震长空。习近平乘车驶回天安门途中,受阅官兵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 打胜仗!作风优良!” 检阅完毕,习近平登上天安门城楼。 10 时 43 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 天安门前,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沿着东长安街阔步走来。气势 如虹的领导指挥方队、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紧随其后, 展示钢铁长城的时代风貌;战略支援部队方队、联勤保障部队方队、院校科研方 队、文职人员方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显示改革强军的崭新气象;武警部队方队 步伐铿锵,展示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女兵方队英姿飒爽,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 豪迈情怀;预备役部队方队、民兵方队亮相阅兵场,体现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时 代风采;维和部队方队威武雄壮,体现中国军队作为和平之盾的贡献与力量…… 15 个徒步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马达轰鸣,震天动地。32 个装备方队分为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 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 7 个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隆隆驶 来,接受检阅。这次受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坦克、战车、 火炮、导弹、无人机……这些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和人 民安宁的武器装备在天安门城楼前一一通过,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振翅长空,雄鹰翱翔。11 时 23 分许,11 个空中梯队从远方呼啸而来,全场 目光投向天安门上空。领队机梯队拉出 7 道彩烟,开启了空中梯队的帷幕。预警 指挥机梯队、海上巡逻机梯队、运输机梯队、支援保障机梯队、轰炸机梯队、加 受油机梯队、舰载机梯队、歼击机梯队、陆航突击梯队依次低空飞过。教练机梯 队划出 7 条彩带,向共和国献上生日祝福。 看到受阅部队军容严整、军威雄壮,习近平等领导同志频频鼓掌,现场观礼 的各界代表神情振奋、掌声如潮。 11 时 32 分,……现场合唱团唱响《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以“同心共 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开始。 游行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10 万群众、70 组彩车组成 36 个方阵和 3 个情境式行进,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抒发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由衷赞美和真情热爱。 庆祝大会历时 2 小时 40 分钟,于 12 时 40 分圆满结束。 (有删改) 5.给这则新闻加上副标题。 __天安门广场__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何地) __习近平__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何人) 6.第一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消息结构的__导语__部分,主体部分是按 照__时间__顺序报道的,请理清阅兵仪式的流程:主席检阅—( 仪仗方队 )— 装备方队—( 空中梯队 )—群众游行。 【解析】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 核心内容。新闻导语为新闻消息的开头,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 最精彩的事实。第一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消息结构的导语部分。从“10 时整、随后、10 时 15 分、10 时 43 分、11 时 23 分许、11 时 32 分、12 时 40 分 圆满结束”等时间词语判断,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报道的。阅兵仪式的流程 所填充的部分可从文中的“天安门前,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沿着东 长安街阔步走来”提取“仪仗方队”作为答案。从“振翅长空,雄鹰翱翔。11 时 23 分许,11 个空中梯队从远方呼啸而来”提取“空中梯队”作为答案。 7.第二段是什么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建议答题字数:35 字左右) 【答案】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结构上:引出下文。内容上:交代事件的 时间、地点,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解析】 “神州大地山河壮丽、万众欢腾,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扬。蓝 天丽日下,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巨幅彩色画 像。城楼檐下……”为典型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从内容上看,交代事件的时 间、地点等环境特点,“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为下文阅兵设置背景,抒发 了自豪之情。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的主体事件,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8.【以读促写】语文老师在“新闻探究学习”课上说:同学们,一周前,我已让 各位同学搜集并阅读半年来国内外的重要新闻,推荐 10 则你最关注的新闻作品。 我从大家推荐的作品中选出了 10 则新闻,下面一则新闻就是 10 则新闻中同学们 关注度最高的。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018 年 2 月 23 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 时间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从 2018 年 3 月 1 日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 校时间不得早于 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 7:30。 假如你要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 100 字之内) 【答案】示例:推迟中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少年 的关心和爱护。对此,我们不仅要遵守教育厅发布的通知,更要努力学习,回报 党和国家,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2__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颁.(bān)发 逝.(shì)世 卓.(zhuó)有成效 B.渗.(cān)透 授.(shòu)奖 即.(jí)日 C.瑞.(ruì)典 挪.(nuó)威 疗.(liáo)法 D.遗.(yí)嘱 拨.(bō)款 荷.(hé)兰 【解析】 B 项“渗透”中的“渗”读作 shè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诺贝尔奖的评义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 他获得巨颚收入。 D.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 尔奖的评定无关。 【解析】 A 项中的“评义”应改为“评议”;B 项中的“仲栽”应改为“仲 裁”;C 项中的“巨颚”应改为“巨额”。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 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 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解析】 A 项“颁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二是 指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句中“颁发”的含义应取第二种。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至 2018 年,世界上已有逾 900 多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删去“逾”或 “多”) B.通过实地研究,使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将“方案”改为“措施”) C.由于运用了全新的技术手段,该厂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将“改进”改 为“提高”) D.诺贝尔奖评委会通过并讨论了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将“通过”和“讨 论”互换位置) 【解析】 A 项中“逾”“多”同时修饰数词“900”,重复赘余,应删去其中一个。 修改正确。B 项为滥用介词,淹没主语,正确的修改方法应该是删掉“使”。故 给出的修改方法错误。C 项“生产效率”与“改进”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 修改正确。D 项“通过”“讨论”语序不当,应该先“讨论”,之后再“通过”。 修改正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 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 X 射线;荷兰 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 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 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解析】 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是新闻;都与诺贝尔奖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 王君平 2015 年 10 月 6 日 9 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 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 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 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 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__倾注__(倾泻倾注 专注)了她 40 多年心血 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 85 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出青蒿植物分 类的英文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的专 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佩服 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 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 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研究不断被国际__认可__(认可 认识 认 知)。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 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 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 【B】整个采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 奖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 辩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 坚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为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 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 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约 定在北京时间 6 日 15 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 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 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 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07 日 04 版) 6.请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7.文中有画线句【A】【 B】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建议答题字数: 8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A】句:间接引用人物语言,“坦言”是集体攻关的功劳, 体现科研离不开个人探索,同时也说明科研需要团队合作,表现屠呦呦强烈的集 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谦逊的态度,在荣誉面前没有居功自傲。 示例二:【B】句:这句话属于神态描写,“平静”“鲜有笑容”体现了她获奖 后的淡定从容。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平静”也能体现她在 工作中的坚毅与韧性,表明她对中医药研究的执着、坚定。 8.“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 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不超过八个字。 【答案】示例:淡定背后的执着 9.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时,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 评论,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 1 700 年前东晋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重 要突破。 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 用。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 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 才确定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 【答案】示例:青蒿素的成功,应该归功于现代医学,而不是中医药,但不能否 认,青蒿素的发现跟中医药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中国的传统医学需要运用现代 的技术来发扬光大。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 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 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 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②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 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③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④有可感 者,故记之。 【注释】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曩(nǎng):从前。③ 幽潜:指幽居避世。④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实不及.慧庆远甚__比得上__ (2)先生去.__离开__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 【答案】虎丘山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 13.文中写了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建议答题字数:60 字 左右) 【答案】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所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 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参考译文】 慧庆寺玉兰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 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 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 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 庆的玉兰,可能最终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 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 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 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 原本与人世间没有牵连,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 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 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其蕴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 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D ) A.气氛.(fèn) 轻盈.(yíng) 震.(zhèn)耳欲聋 B.悄.(qiāo)然 翘.(qiáo)首 屏息敛.(liǎn)声 C.刹.(shà)那 沸.(fèi)腾 眼花缭.(liáo)乱 D.凌.(líng)空 慷慨.(kǎi) 潇.(xiāo)洒自如 【解析】 A 项“气氛”中的“氛”读作 fēn;B 项“悄然”中的“悄”读作 qiǎo; C 项“刹那”中的“刹”读作 c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时一道闪电仿佛一把利剑划破长空,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炸雷响了起来,随 后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B.捏着一把汗的众人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来,发出阵阵喝彩声。 C.来到海边,极目远望,碧蓝的海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在敌人的刺刀面前,刘胡兰从容不迫....。 【解析】 C 项“眼花缭乱”是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用在此 处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着 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解析】 B 项前两个分句都是陈述句,应将问号改成逗号。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C ) A.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 C.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 衷的赞赏。 【解析】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关键不在于句中是否有比喻词,而在于 句中是否有喻体出现。A 项是描写句;B 项是描写句;C 项句中把“身体”比作 “箭”,是比喻句;D 项是陈述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 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 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C.特写表现的一般是一个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的形象画面。 D.特写和消息一样,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解析】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 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 的共同点所在。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 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D 项说法错误。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一个人的精彩 ——周洋勇夺女子 1 500 米短道速滑金牌速写 “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拍拍自己弟子周洋的肩膀,叮嘱她如何独自面对 女子 1 500 米决赛。 这是李琰赛前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有了周洋的存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 队非常有希望冲击冬奥会女子 1 500 米短道速滑金牌,毕竟周洋在近两年的国际 大赛上表现非常抢眼,连续两个赛季女子 1 500 米世界排名第一位。虽然在比赛 中也常常陷入韩国选手的包围圈,但是如果有王濛和她配合,冠军从来就没落到 他人手中,两人构成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双保险”。 天不遂人愿。半决赛中,第二组出场的王濛被美国选手罗伊特撞倒,却被裁 判判罚犯规,彻底无缘 1 500 米决赛。看着王濛摔倒爬起来后无奈地在赛场外道 绕圈,周洋有些揪心。半决赛前队长王濛告诉过她别看自己比赛,怕她紧张,周 洋没当回事。但看到王濛真的摔了,她一下子就觉得像缺了主心骨,心里不踏实 起来。随后在第三组出战,周洋就有点缩手缩脚,好在还是顺利进入决赛。 决赛中,18 岁的周洋必须一个人孤军奋战,独自面对三名韩国选手的“围 剿”,上届都灵冬奥会王濛曾因此落败仅获铜牌,难道这一幕又要上演吗? 此刻,教练李琰心里也没有把握。虽然这种最坏的情况中国队赛前已经考虑 到,她刚刚也告诉周洋在场上的应对策略,要她拼尽全力,不管拿第几都没关系。 但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作“乖宝宝”的周洋,第一次站在奥运会决赛 赛场,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这就是一场比赛,不要把它想成奥运会。周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 站在起跑线前,周洋在心里把这句话念了好几遍。队长王濛摔倒的一幕还在她脑 子里重演,她知道自己有些紧张,但从 8 岁起学习滑冰,不就是为了这一次机会 吗? 起跑后,半决赛中超越了王濛的罗伊特又在决赛中制造“混乱”,与领先的 韩国选手发生身体接触,紧随其后的周洋被挤到第四、第五的位置,身为世界纪 录保持者的周洋离这枚金牌似乎越来越远。 但周洋稳住身体,开始加速滑行,并在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寻找机会。教 练席上观战的李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得出周洋是按照赛前既定的战 术去滑,但是她真的滑得非常快,而且不停地换位——要知道,这是在 1 500 米 比赛中很少运用的战术,因为很可能没到冲刺就已经筋疲力尽。 可周洋就是拼了命在滑。在比赛还剩三圈的时候,周洋如闪电破空,瞬间冲 到了第一位。尽管身后的对手被甩得越来越远,但场上的周洋没有任何减速的迹 象,只是奋力向前冲。 “我脑子当时一片空白,就想着往前冲,别让对手追上。”当用余光注意到 自己已经遥遥领先时,周洋像她的队长王濛一样举起双手,放慢速度通过终点, 迎接她的是身材娇小、纵情呐喊的教练李琰。师徒二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周洋 突然发现,教练流泪了。 “周洋太不容易了!这孩子是默默地发狠,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王濛夺冠 军的时候我没哭,这次我哭了。”个性坚强的李琰谈起刚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眼中依旧有泪光闪动。 以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队创纪录地拿到一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 同时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和第一个短道速滑女子 1 500 米冬奥 会冠军,2 分 16 秒 993 毫秒的时间里,周洋已经用一个人的精彩创造了中国队 一连串新的纪录! “这是我的梦想。我特别想拿 1 500 米冠军。”走下领奖台,这个文静的女 孩羞涩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心愿没完成,就是拿接力金牌。”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这则新闻以“就剩下你自己了,你要全力去拼”开头,有什么好处?(建议答 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①制造悬念,渲染夺冠的艰巨性和急切心态;②照应文题,突出“一个 人”,为下文描写夺冠的“精彩”做铺垫。 7.这则新闻的中心是写周洋夺冠,而文中却多次写教练李琰。请简要分析作者 这样写的用意。(建议答题字数:65 字左右) 【答案】①以教练李琰的担心写出了形势的不利,衬托了周洋夺冠的不易,突出 了夺冠的“精彩”;②借教练的眼睛和评价写周洋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平日训 练的顽强刻苦。 8.简要分析在这则新闻速写中周洋的主要形象特征。(建议答题字数:120 字左 右) 【答案】①由“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被大家叫作‘乖宝宝’”“这个文静的女 孩羞涩地笑着说”等语句可以看出生活中的周洋是个温柔文静的女孩;②由“周 洋可以!周洋一定要相信自己!”“拼了命在滑”“ 狠起来让人无法想象”“ 还有 一个心愿没完成”等语句可以看出训练及赛场上的周洋是个自信、顽强刻苦、有 理想追求的女孩。(要从生活和训练比赛两个方面作答) 9.文末周洋说完最后一句话后,记者没有做任何评论。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 一下?如果没有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有必要,请做简要评论。 【答案】观点一:没有必要。理由示例:①“一个人的精彩”已经结束,记者在 倒数第二段已经对其进行了总结评论。②结尾引用周洋的话语,只是想体现她的 理想追求,间接表达人们对周洋的期望。再进行评论,就属于画蛇添足,与主题 无关了。 观点二:有必要。评论示例:这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顽强女孩,她那股不服 输的劲头真让人喜欢。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她的下一次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⑤,且将新火⑥试新茶⑦。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作者于熙宁七年十一月至密州,“处之期年”,即八年底, 动工修葺园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命其名曰“超然”,这就是超然台。②壕:护 城河。③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两天)为寒食节。④咨嗟:叹息、慨 叹。⑤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⑥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两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⑦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10.词的上片写词人登台所见的“未老”的春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建议答题字数:7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习习,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 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 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11.当代作家吴韵汐曾在《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文中评价此词:词间有淡 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你认为词中哪两句话最能体现 “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并结合词句内容进行简析。(建议答题字数: 80 字左右) 【答案】“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 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着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 由此可知,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之情。 4__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__[见学生用书 P8]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渤.(bó)海 澎湃.(bài) 坠.(zhuì)毁 B.浩瀚.(hàn) 揪.(jiū)心 绽.(zhàn)放 C.参.(shēn)数 紧绷.(bēng) 咆哮.(xiào) D.娴.(xián)熟 镌.(juàn)刻 舰艉.(wěi) 【解析】 A 项“澎湃”中的“湃”读作 pài;C 项“参数”中的“参”读作 cān; D 项“镌刻”中的“镌”读作 ju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B.两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对决,盟军一浪浪的攻势余波未尽,德军又如飓风般 狂卷而至。 C.他当初用一万块钱白手起家....,至今已拥有百万资产。 D.这本书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解析】 C 项“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此处的“他”有创业资金,所以不能用“白手起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 伏行进。 B.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C.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D.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 停了下来。 【解析】 ABD 三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 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B.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C.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D.“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 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 上。 【解析】 D 项“咔嚓!”“咔嚓!”两个引号连用,中间不加逗号,应将逗号 删去。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 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而这些进步是离不开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的。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 月 25 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 17 天。罗阳回家了。 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 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 航空信念…… 11 月 18 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 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 开始执行歼-15 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 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 练,今后 8 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 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 时 30 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 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 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 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 月 19 日至 21 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 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 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 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 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 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 6 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 文说,罗阳能走上 10 到 12 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 以及沈飞和中国航 空的未来”。 11 月 23 日、24 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 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 起降,罗阳总是 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中航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上“辽宁舰”的。谢根华告诉罗 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 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 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 海试,不能 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 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 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罗阳在航母上的巨大压力,”孟军说, “作为歼-15 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 -15 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每 批架次的起降,甚至不放过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 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 20 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 月 24 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辽宁舰”后 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 月 25 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 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 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 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建议答题字数:35 字左右) 【答案】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6.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建议答题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①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现场的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 惫至极;②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 7.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建议答题字数:140 字左右) 【答案】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 所面临的压力之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成功,离舰,鲜花”等亦 可)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 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 罗阳工作的紧张和繁忙,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 飞机塔台,到方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③形象生动。如“巨 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大。 8.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建议答题 字数:90 字左右) 【答案】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 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 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9.【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八年级正在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 “呼和浩特市地铁 1 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请你参加。 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下面是你所在的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 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19 年 5 月 8 日上午 9 点,成吉思汗街地铁站 采访对象 地铁 1 号线总设计师、施工人员、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采访目的 多方面了解地铁 1 号线建设情况,感受首府交通发展 采访方式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录音笔等 采访问题(依据 (1)请问我市地铁建设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采访对象的顺序 各拟了一个主要 问题) (2)您认为地铁 1 号线站点布局合理吗? (3)请谈一谈后勤保障工作的重点和相应措施是什么? 活动二:选定新闻体裁 采访结束后,两位同学分享了采访内容。第一位同学关注地铁 1 号线从设计 到即将运行的全过程及社会意义。第二位同学被现场施工人员精湛的焊接技术吸 引,要对这一场面进行报道。请你分析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与表现角度,分别给 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活动三:交流实践体验 八年级将召开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会标内 容。 要求:①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②不超过 30 个字。 【答案】活动一:示例:采访方式:现场访谈。 存在的不足:第 2 个问题缺乏 针对性。 活动二:第一位同学:事件通讯;第二位同学:新闻特写。 活动三:示例:访人物集素材稿件样式多,寻资料作报道“记者”文笔佳。 5__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__[见学生用书 P10]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祭祀.(sì) 篡.(chuàn)改 惨绝人寰.(huán) B.悼.(dào)念 杀戮.(lù) 振聋发聩.(kuī) C.辱没.(mò) 矢.(shǐ)志 颠.(diān)倒黑白 D.大肆.(shì) 呓.(yǐ)语 无处遁.(dùn)形 【解析】 A 项“篡改”中的“篡”读作 cuàn。B 项“振聋发聩”中的“聩”读 作 kuì。D 项“大肆”中的“肆”读作 sì;“呓语”中的“呓”读作 y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 A.初忠 野蛮 书藉 国殇 B.抢劫 妄图 抵籁 扭屈 C.警锡 捍卫 同胞 幸存 D.彰显 磅礴 缅怀 铭文 【解析】 A 项中“初忠”应为“初衷”;“书藉”应为“书籍”。B 项中“抵 籁”应为“抵赖”;“扭屈”应为“扭曲”。C 项中“警锡”应为“警惕”。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 的心。 C.每逢公祭日,凌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上空,整个城市沉浸在悲痛之中。 D.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唤起全民族、全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追 求和坚守。 【解析】 B 项语序颠倒,应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牵动 着国民的心,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 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B.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 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C.1937 年 12 月 18 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 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D.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 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解析】 C 项引号中的引文独立成句,且意思完整,故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 面。 5.下列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 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 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 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 论压力。 【解析】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 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 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 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 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 文体。B 项错在“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文体。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都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有关,都在告诫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节选) 新华社南京 2014 年 12 月 13 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全国政协、中央军委 13 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 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 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 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 1937 年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 40 多天灭绝 人性的大屠杀,30 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以立法形式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 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 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 白花,静静肃立。 9 时 56 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 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10 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 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 名礼兵抬起 8 个巨 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 名南京市青少年 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 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 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 1.65 米、重 2 014 公斤的三足圆形铜 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 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 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 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 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 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 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6.第一段中,习近平的这段讲话有什么作用?(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习近平的这段讲话点明了这次公祭活动的目的,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 平的心声,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待和平的态度。 7.第三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主要涉及了哪些信息?(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插叙。交代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及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机构。 8.第五—九段中,作者运用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数字有什么作用?(建议答题字 数:60 字左右) 【答案】作者运用“9 时 56 分”“10 时整”等精确的时间,体现了新闻的时效 性;运用“18 名”“16 名”“8 个”“77 名”“1.65 米”“2 014 公斤”“160 字”等准确的数字,体现了新闻准确、真实的特点。 9.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哪些感想?(建议答题字数:1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此时此刻,抚今追昔,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幕再次 浮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时间过去多么久远,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南京大屠杀这 一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将向所有世人和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示例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者的 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者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 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10.【以读促写】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 内,是卢森堡在 1988 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 雕塑,表达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不超过 100 字) 【答案】示例:将枪口打结,表明人民消除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这是一 把打结的手枪,表明联合国的职责是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评估试卷 [见《全效提分卷》学生用书 P1] [分值:120 分 含书写分 3 分 时间:90 分钟] 一、积累(18 分) 1.下列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1)布谷声中,春天醒了。冰雪悄.然融释、百转.河渠,这般泉声汇成一曲奇妙的 交响乐。 (2)这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置身其中的我屏.息聆听,勇敢与忠贞, 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永恒的情结。 A.qiāo zhuàn juàn píng B.qiāo zhuǎn juān bǐng C.qiǎo zhuǎn juān bǐng D.qiǎo zhuàn juàn píng 【解析】 (1)“悄然”中的“悄”读作 qiǎo;“百转”中的“转”读作 zhuǎn。 (2)“镌刻”中的“镌”读作 juān;“屏息”中的“屏”读作 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3 分) A.艰决 建树 要塞 山呼海啸 B.督战 渗透 沸滕 蓬勃向上 C.捍卫 凝固 写意 耀武杨威 D.横亘 协定 潇洒 一往无前 【解析】 A 项中“艰决”应写作“坚决”。B 项中“沸滕”应写作“沸腾”。C 项中“耀武杨威”应写作“耀武扬威”。 3.古诗文名句填空。(6 分) (1)攀条折其荣,__将以遗所思__。__馨香盈怀袖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 树》) (2)人们常常使用《龟虽寿》中“__老骥伏枥__,__志在千里__;__烈士暮年__, __壮心不已__”来勉励自己:即使老迈,也该自强不息,胸怀壮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 分)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暗含在主体中)。 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B.《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侧重报道了跳 水运动员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 C.《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 报道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 D.新闻特写与通讯两者都是更多地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解析】 A 项表述不正确,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5.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拟写新闻的标题。(20 字以内)(3 分) 新华社北京 10 月 26 日电 10 月 26 日,2019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 州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 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希望与会嘉宾围 绕“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筑牢友谊基石, 扎紧合作纽带,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 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2019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 办,于 10 月 26 日至 27 日在浙江温州举行。诺贝尔奖得主、海外院士专家、著 名青年科学家代表以及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等约 800 人出席。 【答案】示例:习近平向 2019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致贺信。(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44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6.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 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任意选择一个人物,并 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8 分) A.贺龙 B.彭德怀 C.朱德 “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 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 姓被害 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 册子 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 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 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我选择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贺龙 事件:①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 ②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原因:①备受黑暗的旧社会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 ②为了推翻黑暗的旧社会, 投身于革命 示例二:彭德怀 事件: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喜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 ②带领农 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 原因:①饱尝生活的艰辛 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示例三:朱德 事件:①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被任命为讲武堂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学、野战术、 射击术和步枪实习 ②在上海和北京寻找共产党未果,一直到德国柏林才找到共 产党 原因:①受蔡锷将军很大的影响 ②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 ③进步书籍的 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①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②“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③“或许您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 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④“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 子一直到皮靴。” ⑤“您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⑥“当时我愣住了。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⑦“您还认得出他来吗?” ⑧“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⑨“您现在觉得怎么样?” ⑩“相当难受。” ⑪“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⑫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 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A】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 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 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 买东西。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他们封锁了一条 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 人,就把他拖走。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 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 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 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 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⑬但审讯毫无收获。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 的门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 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 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⑭“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 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⑮【B】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 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 照。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 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 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 在目光中了。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 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 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⑯“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 要时间的。” ⑰这人点点头。“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⑱“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⑲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他听取了报 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 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但是,客人脸上掌管 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⑳“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做出任何决定。您马上 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我祝贺 您。” 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 好像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 间里。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 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有删改) 7.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请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2 分) 开端:__克尔齐警长因被人轻蔑地打量感到愤怒而报案__。 发展:警察局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蓄着红胡子的人。 高潮:__警察局长亲自为“犯罪人”快速办好护照,并送走他__。 结局:警察局长命令手下继续审讯无辜者。 8.阅读小说要重视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语句的内涵。请结合语境,品析文中○12 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 分,建议答题字数:100 字左右) 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 会有收获的。 【答案】“就算”,表示推测猜度,“肯定、总是”是根据猜测得出肯定的结论。 意思是即使这些人跟这件案子无关,警察们根据平常办案的手段,肯定最终也能 让这些人承认他们自己曾经有罪。从中可见当权者混淆黑白、善恶不分、强词夺 理的丑陋嘴脸,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9.运用“闲笔”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 对文中【A】【 B】两处画横线的“闲笔”,任意选择其中一处加以赏析。(3 分) 知识卡片:“闲笔”就是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一表现手 法在古今中外小说中极为常见,“闲笔”能够扩大叙述空间,让读者由此及彼、 产生联想;能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感,达到揭示小说主旨的目的。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A】处,【A】处“闲笔”描写了巡警队值勤时警察们 的慵懒行为,表现了警察们的无所事事和不务正业,揭示了当时官僚制度的腐朽。 示例二:我选择【B】处,【B】处“闲笔”既写出“那人”的轻松悠闲,又与警 察们因为寻找蓄红胡子的过路人的忙碌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还使情节波澜曲 折,揭示了小说主旨。 10.本文以“轻蔑的一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主旨、写法等 方面说说你的理解。(6 分) 【答案】本题分层赋分。 第一层:只联系单一事件,理解肤浅,表述较笼统。(1—2 分) 示例:指“蓄红胡子的过路人对克尔齐警长的轻蔑一瞥”,“轻蔑的一瞥”是故 事发生的原因。 第二层: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理解较浅层、较单一,表述较有条理。(3—4 分) 示例:“轻蔑的一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与警长被一位蓄红胡子的过路人 轻蔑地一瞥之后感到被侮辱,警察局长小题大做、为非作歹的行为以及整个城市 因此事而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之中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警察们横行霸 道、为非作歹、色厉内荏的本质。 第三层: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理解有深度、多角度,表述有 条理。(5—6 分) 示例:题目“轻蔑的一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只因为一名警长被一位蓄红 胡子的过路人轻蔑地看了一眼,引发了一场大动干戈的搜捕嫌疑犯的闹剧。“轻 蔑的一瞥”与警长被人轻蔑地一瞥就痛苦不堪,警察局长小题大做以及整个城市 因此事而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之中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讽刺意味,有力地 揭露了整个统治阶层的罪恶与腐朽。“轻蔑的一瞥”又是一语双关,作者借旁观 者之眼,轻蔑地打量着这些小丑的夸张式的表演,表现了他对这些警察的蔑视与 厌恶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 分)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①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 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 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 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②侯晶晶,1975 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 岁时就 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 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③11 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 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 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 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④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 10 年的自学历程里,每 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 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 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 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⑤1994 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 8 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 3 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 1 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 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⑥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 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 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⑦1998 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 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 10 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 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 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 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⑧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 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 13 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 12 本著作在国 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 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 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 值和实践价值。 ⑨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教 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 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⑩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 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 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 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 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 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 10 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 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解析】 B 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③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 时“也曾很低落、绝望”。 12.文章第①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2 分,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 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3 分,建议答题字数: 135 字左右) 【答案】①认准人生的方向。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 渴望成为一名教师。②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 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1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 谈谈自己的感想。(3 分,建议答题字数:4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 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10 分) 刘安世传(节选)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 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 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 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 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 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 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释】①除:任命,授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 贬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主上方.以孝治天下__正,正在__ (2)若以老母辞.__推辞__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答案】即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 18.选文写刘安世母亲和旁侍者,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请简要分析。(3 分,建 议答题字数:85 字左右) 【答案】刘安世母亲劝他应当捐身以报国恩,即使获罪愿意与他一起承受,突出 刘安世成为“殿上虎”是遵从母亲的教诲,拥有刚正不阿的品性;皇帝发怒旁侍 者害怕得缩头冒汗,衬托出刘安世不畏权势、仗义执言的刚直品性。(意思相近 即可) 【参考译文】 刘安世传(节选) 刘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说话声像钟声一样洪亮。起初被皇帝任命为谏 官,还没有受君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任命我为谏 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 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当今皇上正以孝道 治理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词,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 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 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即使 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 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 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 陪侍的人在远远地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 没有人不敬畏他。 (五)古诗阅读(3 分) 瘦马图 [宋末元初]龚开①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②。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释】①龚开:宋末元初人,宋亡后,潜居不仕。善书工画,以卖画为生,晚 年好画瘦马,以寄托日暮途穷之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 题画诗。②闲:马厩。《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19.前人评价“此诗脍炙人口,真有盛唐风致”,对此任选角度(构思、写法、 语言等)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案】构思示例:诗的开端从天马着笔,有破空而来的气势,增加了诗篇开端 的力度,即使是皇帝的御马也黯然失色;后两句转到现在,与前两句构成了强烈 的今昔对比,这匹瘦马再无人怜爱。全诗句句写马,似马之形,得马之神,借马 抒怀,处处可见诗人的抱负和胸襟。 写法示例一:对比(衬托)的手法。前两句写这匹神马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 神骏,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瘠瘦的山。 今昔对比(以昔衬今)。 写法示例二: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 “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 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 语言示例:巧用比喻,形象传神。将马在沙岸上的瘦削身影比作嶙峋耸立的青山。 可见即使它不被重用,老病困乏,依然挺拔屹立,不改凛然不屈的气概。 三、写作(55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2019 年 5 月 22 日下午 3 时 40 分,北京地铁 10 号线三元桥站,一名女士手 拿着一份盒装冰激凌进入了地铁车厢。旁边的人看了她几眼,都没有说话。不远 处站着一名乘务管理员,向女士这边瞅瞅也没有说话。女士一直在吃,直到呼家 楼站下车。而车厢内,拿着奶茶、饮料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乘客还时不时饮用。 5 月 15 日,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关于对轨道交通不 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同时开始实施。在《乘客守则》 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同时在《实施意见》中明确,在地铁车厢 内饮食可能会被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地铁禁食又禁饮,你同意吗?请你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 确,有理有据,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同意地铁上禁止饮食的规定。地铁车厢吃东西有异味,整个车厢 里都是那股味道让人很不舒服,所以提倡“禁食”。在动荡的车厢里喝饮料,容 易造成饮料泼洒,影响地面卫生。哪怕是无糖的茶饮料或矿泉水,也会造成地面 湿滑,可能引发乘客摔倒等安全事故。乘客在乘坐地铁时可以在上车时就把水喝 足。车厢内不允许喝水,但是站台是可以喝的。 21.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请仔细阅读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 600 字。(50 分) 1974 年,国家登山队选中 25 岁的夏伯渝。次年,他和队友在攀登珠穆朗玛 峰时,遭遇暴风雪,下撤途中双脚严重冻伤,不得不截肢。为了实现登顶珠峰的 梦想,他装上假肢继续训练。这期间他又患上了癌症,经历多次手术,仍不放弃 梦想。康复后,他加大了训练量。2018 年 5 月 14 日,69 岁的夏伯渝,戴上假肢, 第一次成功地站在了珠峰的顶端。他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 我。”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