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课《七律 长征》练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1课《七律 长征》练习题

‎《七律 长征》练习题 一、选择题 ‎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 云崖(yá) ‎ C.逶迤(yí) 迤逦(yǐ) 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 ‎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 ‎ ‎(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偶)‎ B.沾衣润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 C.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答案】B。‎ ‎【解析】B项“沾衣润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修辞手法是对偶。‎ ‎7.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 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答案】B。‎ ‎【解析】《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故选B。‎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答案】C。‎ ‎【解析】“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个“寒”字,一是表达“实感”,二是表达“心境”。实感是铁索的寒凉,心境是惊心动魄的感觉。不是时令。故选C。‎ ‎9.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B.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C.这两句写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D.“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D项“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0.关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B.这两句是对偶句,承上句“万水”。以五岭、乌蒙为代表写出山的绵延不断、巍峨高大。‎ C。“细浪”、“泥丸”,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 D.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是承上句的“千山”。故选B。‎ 二、填空题 ‎1.《七律•长征》作者 ,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答案】毛泽东 七言律诗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学生对于诗歌的体裁要记清。‎ ‎2.《七律•长征 》写于 ,“三军 ”指 。‎ ‎【答案】写于1935年10月 三军指一、二、四方面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背景的掌握能力。特别是“三军”的理解,一定要知道是一、二、四方面军。‎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 。‎ ‎【答案】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依次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4.有人曾为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翻雪山将士走过万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句和对诗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的要求。‎ 三、阅读理解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回答这样的问题要结合句子和整首诗的思想去理解。‎ ‎2.“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后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理解。解答诗句作用的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3.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 ‎ ‎【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旨句的理解。稍用心分析不难得到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答案】好。“云”更加形象,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字词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两个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在诗中的作用。‎ 四、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 ) 巨澜( ) 酣( ) 锷( ) 堕( ) 拄( )‎ ‎【答案】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关键在平时积累。‎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山,刺破青天锷未残”此句是把山比喻成利剑刺破青天,而不是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故选C。‎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答案】D ‎【解析】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仿佛在奔腾,在怒吼,在旋转,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群山就好像千军万马厮杀正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