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 D ) A.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5 m2 B.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dm D.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 s 2.物理老师上课时声音洪亮,同学们听得清楚,这里的“洪亮”指的是声音的( A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优美 D.传播速度快 3.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不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B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喇叭 D.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 4.下列现象或过程中由于凝华而形成的是( C ) A.滴水成冰 B.秋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隆冬清晨植物叶片上的霜 D.冰雪消融 5.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D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8 D.在t2时刻正放热 6.小明用电热水壶烧水时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会冒出“白气”,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7.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了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C )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8.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C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 s,甲、乙相距4 m 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 m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 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 (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乙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8 (2)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3.80 cm。 10.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图所示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巡航钓鱼岛的歼击机加油的情景,此时歼击机相对于加油机应处于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状态。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骑行2.7 km路程,用了0.5小时,则平均速度为 1.5 m/s。 12.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该声音是由树干的 振动 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所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 固体 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能量”或“信息”)。 14.为了保护好我们的视力,请认真做眼保健操。每天,当教室里的眼保健操音乐响起来时,同学们便开始做操,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带有节奏的乐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中。冬天教室的窗玻璃上会结有“窗花”,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 熔点 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 沸点 高。 16.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棒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收 热量;哥哥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液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已烧开, 8 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到 甲 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判断出 乙 房间的气温较高。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 km。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80.4 km/h。坐在汽车上的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答案 D A B C D A C C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________ 9.(1) 乙 (2) 3.80 10. 静止 静止 11. 静止 1.5 12. 振动 音色 13. 固体 信息 14. 信息 凝华 15. 熔点 沸点 16. 吸收 液化 17. 甲 乙 18. 80.4 静止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1分) 19.(6分)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70 cm。 8 (2)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 cm,tB=3.0 s,tC=5.0 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20.0 cm/s。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 变速 直线运动。 20.(8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上面三组长度测量数据中有一组数据错误,编号是 2 。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没有控制变量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 ;判断方法: 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 。 21.(8分)(梧州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1)将适量碎冰装入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 -3 ℃。要完成该实验操作,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停表 。 (2)图乙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 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属于 晶体 8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2.(9分)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此时外界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减少热量损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答案合理即可) 。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2分)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5分) 要求:(1)语言表述要简练、准确;(2)写出必要的运算和推理过程;(3)带单位计算;(4)计算结果若有近似,均保留两位小数。 23.(8分)某汽车以10 m/s的速度向一陡峭的山崖行驶,鸣笛后3 s听到回声,求汽车开始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v声速取340 m/s) 解:由v=可得,3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0 m/s×3 s=30 m, 3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2=v声t=340 m/s×3 s=1 020 m, 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s0=×(s1+s2)=×(30 m+1 020 m)=525 m。 8 24.(8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某天,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他们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 km G1692 08:49 10:05 240 km G1482 09:11 10:31 240 km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解:(1)驾车的最大速度v=60 km/h,路程s=30 km,由v=可得, t===0.5 h=30 min, 8 h 20 min+30 min=8 h 50 min,即爷孙俩最早8:50到达萍乡北站,由列车时刻表可知爷孙俩最快能赶乘上G1482次列车。 (2)t总=10 h 31 min-9 h 11 min=1 h 20 min= h, v平均===180 km/h。 25.(9分)如图是模拟交警测速的简化示意图。B为超声波测速仪,它能发射短暂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并能接收反射信号。模拟测速时,一辆小车一直沿水平长直路面背离B匀速运动。假设B在t0=0 s时开始发射信号,t1=0.4 s时接收到运动的小车反射回来的信号;t2=3.8 s时再次发射信号,t3=4.6 s时又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 (1)信号第一次发出后0.2 s时小车与B的距离为多少m? (2)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m/s? 8 解:(1)超声波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时,从发出超声波到与小车接触所用的时间为t1=×0.4 s=0.2 s,由v=可得,小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s1=v声×t1=340 m/s×0.2 s=68 m; (2)小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小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声×(t3-t2)=340 m/s×(4.6 s-3.8 s)=136 m;因此小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2-s1=136 m-68 m=68 m;小车行驶68 m所用的时间为t′=t3-0.2 s-0.4 s=4.6 s-0.6 s=4 s,所以小车的速度为v′===17 m/s。 8查看更多